一、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农村养老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现代化和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农村大量的青年劳动力人口转移到城镇。与此同时,农村的空巢化、空心化程度日益严重,农村养老问题逐渐凸显。要健全农村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强调要以乡镇为中心,建立具有综合服务功能、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机构,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农村特困供养服务、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相互配合,形成农村基本养老服务网络。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上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这说明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要议题。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农村空巢老人家庭比例为 30.77%。据估计,到 2030 年中国的空巢老人将超过 2 亿人,农村老龄人口的数量和比例均高于城镇,并且大部分空巢老人居住在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会更加突出,生活没有保障,精神慰藉更加匮乏。我们面临着未富先老和农村贫困老人数量多的现实问题,这就需要想法设法满足农村老人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一方面养老产业发展的总量不足、护理人员流动性强,另一方面在农村地区养老问题更加突出,主要原因在于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不再依赖土地生存,大量的农村青年常年外出务工,所以农村老人的家庭养老没事实上的承担人,农村老人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和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之间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供需矛盾。面对这样的现实,如何保障和改善农村养老,我们要理清农村养老的困境、提出精准的对策。
二、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农村养老面临的挑战
目前,农村老人面临许多养老困境,诸如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不协调,农村养老服务投入资金不足,农村老人经济收入水平低,养老护理工作人员数量缺乏,农村社区医养结合程度低等。
1. 需求与供给不匹配
作为第三产业的养老服务,发展比较缓慢和薄弱,出现需求与供给不匹配。农村养老机构的养老服务水平普遍低下,仅能提供日常照料和护理,其他服务比如心理咨询等供给不足并且质量低下。同时农村老人缺乏集体娱乐的场所,农村幸福院等养老设施大多形同虚设。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绝大多数农村老人选择家庭养老这一方式。农村老人从物质到精神上的养老需求得不到满足。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成为老人追求的晚年品质生活目标,但随着乡村的空心化以及农村空巢老人数量的不断增多,仅一部分农村老人在照顾留守孙辈中能体验到被需求的作为,享受天伦之乐。
2. 农村养老服务投入资金不足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在城市养老服务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但是在农村地区,政府和各类市场主体明显资金投入不足。市场参与养老服务供给的范围相对较小,社会组织和养老志愿服务在农村地区也相对较少。多数养老机构是以营利为目的,政府为农村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提供的优惠政策稍显不足,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农村养老服务和机构建设的动力不足,农村养老服务投入少而发展缓慢,不能够满足农村养老服务需求。
3.农村老人经济收入水平低
农村产业经济发展薄弱,农村老人缺乏足够的经济实力购买养老服务。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从事农业生产所获得的收入;二是子女给予一定经济支持,农村老年人对子女的经济依赖比城镇老人更强;三是通过打零工获取一部分收入(《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20年)》报告显示农村老年人曾从事过有收入的劳动比例达到42.2%);四是政府给予的基础养老金。农村老人的收入能维持日常基本开销,但如果患重大疾病或成为失能老人时,经济保障水平就会明显不足。由于经济收入的不足,农村老人存在着 “养老难” “就医难”等养老困境。
4.养老护理工作人员数量缺乏
2020年3月9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我国养老服务的一组数据:全国共约有4万个养老院,仅有200多万老人入住,入住数量不多同时从事养老服务的专业人员仅有20万人,养老护理员工作任务很重。2020年6月16日《中国城市报》报道:养老护理员年平均流失率在30%以上,部分地区高达50%,“护工荒”问题时有发生。
5.农村社区医养结合程度低
老年群体养老面临的三大难点在于身体疼痛多、生活难以自理、生病时无人照顾,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模式是老年人的突出养老需求。目前很多农村社区能提供的医疗支持仅仅是村卫生室,农村地区的医养结合水平偏低,没有失能老人和高龄老人的疾病治疗和康复服务能力,难以满足农村老人医养结合的养老护理需求。
三、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农村养老的机遇
(一)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农村养老的历史机遇
虽然目前农村养老面临困境,但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养老迎来了重大的历史机遇。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与农村存在着“二元壁垒”的现象,城市各项公共服务产品的提供和基础民生设施的投入资金都比农村要多。同时伴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对于农村产生的虹吸效应,农村青年人的外流现象严重,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突出,农村养老问题突出。近年来一系列的中央文件和政策多次强调农村养老问题,《乡村振兴计划(2018—2022)》提出要建设农村养老服务体系。这是农村养老的新机遇,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大量的发展资源都会涌入我国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产品和基础民生设施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会前所未有的加大。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养老将迎来发展的春天,历史的机遇,一改以往重城市、轻农村的历史局面,发展出一条城乡均衡发展的养老模式。
(二)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农村养老的坚实基础
如同举全国人力、物力、财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一样,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我国会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提升、产业布局的升级。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总要求将有力助推农村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产业兴旺”将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为农村养老服务业发展奠定经济基础。“生态宜居”将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为农村老人的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提供环境优美的地理空间。“乡风文明”打开农村社区营造孝老爱老敬老的社会氛围新局面,更好发挥孝老爱亲模范的积极作用。“治理有效”为夯实农村养老服务发展提供重要治理保障。健全农村社区“三治结合”的社会治理体制,为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提供支撑作用。“生活富裕”可以提高农村老人的购买能力,为农村养老服务购买的多元选择提供机会。
(三)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农村养老的人才储备
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发展的关键问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的生态环境、宜居环境、投资环境等各方面不断改善,将吸引人才大规模回流。乡村振兴战略提出鼓励人才回乡、返乡,投身乡村建设,积极创业。各个行业和产业人才的汇集和培养,其中也包括农村养老产业管理人才和服务队伍工作人员数量与业务能力的提升。这些都有助于进一步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养老将迎来发展的机遇期,农村老人一定能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N]. 人民日报,2018-09-27(001).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 人民日报,2020-11-04(001).
作者信息:牛敏静(1984.5——)女,汉,陕西铜川人,单位:中共铜川市委党校 研究方向:社会学,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