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特种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内专用机动车辆。其中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为承压类特种设备;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为机电类特种设备。特种设备在生产建设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又具有比较危险的特殊性,加强特种设备管理不仅是一项需要长期抓好和抓实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保证企业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举措。必须从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修直至报废等方面,都要进行全过程的严格监督与管理,才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大量事实证明,特种设备管理工作开展得好的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也低,既可促进生产的良性运转,又可为企业创造出比较好的经济效益。反之,如果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松懈,人们的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不仅会酿成严重的安全事故,还会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特种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特种设备自身缺陷及未及时检验问题
特种设备自身缺陷问题。特种设备自身缺陷主要体现在设计、制造两个方面。特种设备本身就是由各种机械部件和电气部件组成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好出厂前的定型产品型式试验和出厂前的厂检工作。技术人员根据检验结果不断地研究、探索、改进完善机械和电气的性能,避免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由特种设备本身设计、制造缺陷而引发的问题。因此定型产品型式试验和出厂前的出厂检验工作是我们衡量特种设备是否存在自身缺陷的必要环节。
(2)特种设备未及时进行检验问题。特种设备安装完成后要经过首次检验,也就是监督检验。《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特种设备安装完成后,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要通过书面文件告知特种设备所在地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经过审批后再申报检验检测机构。检验检测机构派出的检验人员对新安装的特种设备完成检验后,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使用登记证,这时特种设备才可投入使用。及时检验对特种设备本身安装、施工设计是有益处的,特种设备安装、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只有通过及时检验才能被发现,进而完成硬件的整改工作,如果没有进行及时检验,拖延的时间比较长,安装、施工设计问题不能被解决,就会对特种设备以后的使用埋下隐患。通过首检后,特种设备还要进行定期检验。因为在检验空档期很容易出现安全隐患,所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及时申报定期检验,以免超期。只有通过定期检验,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才能确保特种设备的使用安全,这样也便于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便于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
安全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重视程度不够。主要体现在单位主管安全的责任人忽视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并且缺乏一套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体系。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人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会导致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部门形同虚设,为日后特种设备的运行埋下隐患。
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很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还没有完善,特种设备档案管理非常混乱,安全管理人员更换频繁,交接安全管理资料不到位。设备档案没有专人管理,无法建立一个设备一个档案的管理模式。特别是一些机电类特种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情况,机械部件缺失损坏现象不能及时上报,很多需要统计的数据资料不全,也没有做到定期对资料进行汇总和统计。许多特种设备的数据没有及时进行更新,而且也没有进行汇报和备案。由于这些制度上的漏洞,特种设备的管理往往没有实现专项管理,甚至出现了安全管理托管现象。
3、持证人员配备不齐全及安全教育培训不及时。目前有很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存在操作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无证上岗的情况。在进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时,要求操作人员必须要持有相关的资质证书,而且使用单位要明确特种设备的管理流程和操作规范,安全管理人员同样也应有相应的资质证书,熟练掌握安全管理方面的安全知识。但是从目前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现状来看,由于使用单位人员更换频繁,没有相应固定的安全操作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而且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不够及时,从而无证上岗现象比较普遍,最终导致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没有取得相关资格证书或参加相应培训的操作人员,对特种设备的使用没有正确的认识和相应的技术支撑,以及安全管理人员的相应安全防范的鞭策。在特种设备事故发生之前,因缺乏相关的安全培训及安全继续教育,所以当事故发生时无法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这都是因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只是一味追求降低生产成本,不注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造成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存在安全漏洞,为以后特种设备的运行埋下了安全隐患。
加强特种设备管理的对策
加大特种设备日常管理力度。特种设备出现安全事故往往与违规操作有关,因此,对起重机械、叉车等特种设备管理,既要安排专职人员每日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还要对使用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和教育,严重者将会受到经济处罚。对于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等设备,通过加强日常点检与维护,培养操作人员良好的工作习惯等,都可极大降低故障发生的几率。为此,不仅要对操作人员进行专门的技能培训,其他部门的管理人员也要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员工不但能充分了解《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要求,重视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工作,还能做到自觉及规范的执行。
提高政府监管水平。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各地方相关职能部门对特种设备的管理,提高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水平,逐步完善特种设备相关机构监管机制,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逐步落实特种设备管理一体化,熟悉特种设备所在监管区域的数量和动态,监督管理做到不漏掉每台特种设备,做到每台设备都要有使用登记证;加强本地资质备案管理,避免发生资质互相借用,当特种设备出现问题时追责不明确的现象;加大资质换证的审查管理,避免资质单位到处借人挂证弄虚作假现象;加大对维护保养单位的管理,落实特种设备定期维护保养制度;严查各种无证上岗现象;严查检验不及时、超期未检现象,避免出现未检特种设备还在使用情况,若发现这种现象要严格启动落实查封程序;严查无型式试验报告及合格证的产品。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相关部门相互协调机制。加强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宣传宣教工作,严格落实特种设备相关部门的责任。特种设备的安全是需要相关安全部门共同维护保障的,是需要监督管理部门、检验机构、维护保养单位及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共同协调做好的一项安全工作。因此,特种设备监督管理部门要严抓严管;检验机构要提高检验水平和质量;维护保养单位要认真负责履行职责;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要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并提高安全意识。只有落实互相协调机制才能大大降低特种设备事故发生概率,提高特种设备使用的安全性。
健全事故预防保障制度。建立事故处理分析机构,成立事故处理分析专家库,建立专项特种设备事故机构和专家组。因为专项特种设备事故处理机构和专家在长期的事故处理中总结了大量的事故处理和分析经验,所以只有本专业的机构和专家才能有相应的事故分析处理能力,才能准确无误地确定事故因果关系和责任划分,同时为类似事故预防及后续事故研究和分析提供更多有效、准确的数据和经验,这也有利于以后开展专项特种设备安全方面的研究工作。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内多部门联合协作。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要提高到全企业的高度上来,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配合联动、积极推进,要按照“谁负责谁监管,一岗双责”的原则。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做到群防群治。并且应建立考核体系,要组织工艺、安全、设备等相关专业的人员参与,确保相关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特种设备的使用数量在不断增加,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空缺,特种设备大小事故还时有发生,因此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作为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应不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在特种设备的操作中严格遵章守纪,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降低安全隐患,防止特种设备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刘胜敏.特种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J].中国设备工程.2021(09):371-372.
苏斌.特种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防治对策[J].建材与装饰.2020(29):423-425.
陈路.特种设备检验管理系统升级改造[J].中国科技信息.2021(15):148-149.
张敏康.施工现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研究[J].建筑安全.2019(30):313-315.
周源.企业内特种设备管理工作浅谈[J].化工管理.2018(25):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