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前教育是农村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完善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学前教育在乡村人才振兴、文化振兴和产业振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终身教育的起点,在素质教育战略中具有奠基性地位。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具有决定性意义。
一、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
(一)农村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存在重硬设施建设,轻环境建设的问题,镇中心和村级幼儿园基础建设差距大,公办、民办发展失衡,民办幼儿园占比过大。乡镇中心幼儿园办学条件普遍提高,资源配备充足,硬件设施完善。教学资源普遍向镇中心幼儿园倾斜,导致村级幼儿园和教学点教学资源不足,镇和村两级学前教育发展差距大,乡村幼儿无法享受优质的普惠性学前教育。
(二)幼教队伍专业化程度有待加强
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不仅影响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更影响整个农村的经济状况的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是建立高素质、专业性强的师资队伍。
(三)农村幼儿园保教质量有待提高
教育部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中强调,幼儿园保育与教育应遵循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坚决纠正“小学化”倾向。
二、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学历偏低,学前专业化程度差
由于我国城乡结构的二元化,城乡人口的户籍制度和劳动人事制度不同,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加之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导致农村教育资源严重缺乏,尤其是幼儿园教师配置的失衡和缺乏。由于受农村条件的制约,合格的幼儿园教师不愿意到农村从事学前教育的保教保育工作,致使当前农村学前教育不仅师资严重缺乏,而且现有幼儿园教师队伍学历程度偏低,尤其是教师学前教育专业化程度低。因此,农村学龄前儿童天生不能享有优质的学前教育服务和学前教育资源。
(二)保教缺失,“集体保姆式”教育盛行
由于农村幼儿园教师学历层次偏低,学前教育专业化程度差,大多数幼儿园教师几乎没有接受过正式的学前教育专业训练,农村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机制尚未建立,一些民办幼儿园举办者以赢利为目的,农村幼儿园教师几乎没有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农村幼儿园教师普遍在观念上更新缓慢,保育教育观点缺失,保育教育知识缺乏,表现为“集体保姆式”教育。
(三)条件艰苦,幼儿园教师队伍难以优化
由于农村特殊的地缘关系,农村幼儿园远离城市,其工作条件、文化娱乐、交通出行、住房条件、家居生活、衣食住行、子女教育等,与城市的工作环境相比,有着巨大的差异,无法吸引优秀的年轻教师到农村幼儿园工作。
(四).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纲要》指出:“幼儿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可见,幼儿教师在家园合作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教师的表现还有很多有待改进的地方。例如:在家庭教育指导方面教师视自己为绝对权威,仅让家长配合幼儿园完成教学计划,而较少考虑家长的需要和想法;而有的教师则忘记了自己作为家庭教育指导者的角色,迁就家长溺爱、粗暴管教等不科学的教育方式。
(五).缺少专项经费投入,社会支持参与不足
由于家园合作活动的组织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囿于没有专项经费,无法经常地、有效地开展大规模的家园互动活动,在一定程度制约了家园共育工作的开展。家园合作教育的宣传不够,社会认知和支持力度还很低。
三、当前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统筹城乡,加强教师政策引导
要解决农村幼儿园的教师问题,需要良好的政策引导和鼓励,出台幼儿教师最低工资保障。强制规定民办幼儿园必须为教师办理基本劳动保险。严格实行教师资格管理。建立教师队伍良性循环的机制。完善幼儿园的办园督导机制督导落实幼儿园教师职称评定、表彰奖励、进修学习、带薪休假等人事政策。
(二)延伸义教,吸引教师加盟幼教
纵观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学前教育,有不少国家是将其全部或部分阶段纳入到了义务教育范围之内,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这样做既利于国家统一管理基本教育,也利于保证学前幼儿能真正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同时能够保证国家对儿童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更有利于吸引更多有志青年选择加盟农村幼儿园教师岗位。
(三)政策引领,鼓励选择农村幼教
(1)国家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借鉴免费师范生的培养方式,定向为农村地区免费培养幼教师资,保证师资力量的稳定供给。
(2)采取在校生“顶岗实习”和毕业生“资教”等方式,鼓励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到农村幼儿园支教,服务期满后,可享受相应的优待政策。
(四)要树立大教育观,主动与幼儿家庭进行联系和沟通
(1)让幼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办园方针、教育情况和教育要求,取得家长们的配合与支持,利用家长资源共谋划策。
(2)让家长深入幼儿园与教师、幼儿互动,增进交流沟通。
(3)向家长普及科学育儿和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指导家长遵循家庭教育的基本规律,提高教育能力,以便家园配合,形成合力,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五)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在平时家园合作工作中,教师必须充满爱心、诚心、责任心,树立良好的服务观,让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温馨的坏境中成长,了解教师工作的繁琐和辛劳,从而激发他们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理解,以此赢得家长的尊重和信任,为家园合作架起桥梁。
参考文献:
[1]吴佳莉.提升农村学前教育品质 促进美丽乡村发展[J].教育研究,2018(7)。
[2]焦后海,韩露,柴然.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教育资源配置思考[J].教育导刊,2018(5)。
[3]雷万鹏.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J].全球教育展望.2014(02)。
[4]刘海红."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先生的学前教育思想[J].兰台世界.2013(25)。
[5]申燕.浅谈农村教育滞后的原因[M].大东方.2016(10)。
[6]马殷钰.幼儿园亲子教育研究[A].2016(11)。
[7]林蔚宁.谈幼儿园对家庭亲子教育的指导[J].2019(06)。
[8]姚明秋.0-3岁婴幼儿亲子教育的原则与技巧[J].2020(04)。
[9]邱金凤 周子莉.幼儿游戏与指导[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137。
[10]卢琳琳.亲子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2020(19)。
作者简介:张乃文(1998.04~),女,百色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流学科(培育)研究人员,广西北海人,本科在读,百色学院,研究方向:教育学。高传奇(1984.5.~),男,汉族,讲师,百色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流学科(培育)研究人员,河南漯河人,研究生学历,百色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