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女性群体中的高发恶性肿瘤疾病,且随着女性压力的增加、生活环境的变化、自身遗传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乳腺癌患者的数量也出现了增多[1]。乳腺癌患者在发病初期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症状,最为明显的表现可能就是乳腺肿块,且肿块多不存在疼痛感[2]。除了乳腺癌,乳腺囊肿、乳腺纤维腺瘤等疾病也会出现乳腺肿块,所以,针对乳腺肿块进行定性诊断分析可以为患者的确诊提供较多帮助[3]。在此背景下,我院为乳腺肿块患者选择超声诊断方式,现进性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9年1—11月我院妇科收治的乳腺疾病患者当中选择41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为研究组,再选择相同时间段内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1名女性为参照组,本次研究的内容符合伦理委员会的要求,且征得所有对象的同意。参照组女性的年龄为29—61岁,研究组对象的年龄最小为28岁,最大62岁,两组对象的年龄资料进行分析后无任何差异存在(P>0.05)。
1.2 方法
两组对象都需要接受超声检查,选择HITACHI preirus超声检查设备,将探头的频率设定为5—13MHz,让检查对象以仰卧位接受检查,将双臂上举,确保其双侧腋窝、乳房可以完全暴露。医生需要对检查对象的乳房进行触诊,如果触及肿块,需要对肿块存在的位置以及硬度、大小、肿块的活动度等进行分析。之后,以乳头位置作为中心,选择超声探头对乳房急性多切面的扫查,确保乳房浅表组织的细微结构得到较好的显示,观察肿块的内部回声与后方回声等,并分析肿块的血供情况,进而明确肿块所在的位置和边界等,对肿块的内部情况进行进一步观察,分析肿块是否存在钙化的情况。如果出现了钙化肿块,需要选择降低增益条件的形式进行更多角度的扫描观察,对钙化肿块病灶的数量、形态和具体分布等进行分析,对其双侧腋下组织进行分析,之后将检查的数据等传输至工作站。
医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弹性成像区域进行分析,将超声探头垂直放在病灶皮肤组织的表面,当图像较为稳定之后,对病灶的内部情况以及周围钙化情况等进行分析,并且对病灶的分布等进行记录。之后,需要切换到弹性成像模式进行分析,确保肿块位于取样部位的中心,对肿块进行轻触,使用超声探头进行横纵切面扫查,获得相应图像。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组对象接受超声诊断后乳腺肿块微钙化检出率进行分析,并予以浅析。
1.4 统计学处理
将研究中的相关数据代入SPSS23.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数资料n(%)行卡方X2检验,P<0.05即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研究组对象接受检查后的乳腺肿块微钙化及其他类型钙化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数据分析后差异明显,详见下表1:
表1 两组对象乳腺肿块微钙化检出情况比较分析n(%)
3 讨论
乳腺癌是目前临床中发生率相对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会给女性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虽然目前乳腺癌的存活率出现了明显提高,但还是有很多患者会死亡。对于这类患者,尽早确定病情的性质、程度等,对其后续治疗、预后都有重要意义。对于乳腺恶性肿瘤患者而言,乳腺肿块是较为常见的症状,其微钙化症状也是较为典型的特征,也是对患者肿块额性质进行分析的关键因素。但是,乳腺肿块微钙化病灶很小,这也给临床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医生选择更为科学的方式进行检查[4-5]。如果医生无法选择科学、高效的方式进行检查,就无法及时掌握乳腺肿块的钙化情况,从而导致临床出现漏诊甚至误诊等情况。
超声检查的分辨率较高,且敏感性较好,也不会给检查对象的身体带来任何创伤,医生可以进行重复操作,且操作方法较为简单,也不会产生放射性损伤,可以对检查对象的乳腺进行致密排查,从而确保乳腺腺体的结果得到较好的显示,病灶的定位性也较好。在超声诊断的基础上,我院选择弹性超声成像技术进行分析,可以对病灶组织的硬度、质地等进行进一步检查,可以很好地鉴别肿块纤维化情况与肿块的内部脂肪状况。这样一来,医生就可以对乳腺肿块的钙化灶数量、分布范围和具体大小等进行更为清晰的分析,也能观察到乳腺肿块的边界,对于乳腺肿块的血流情况也有更好的把握,从而对肿块的性质进行观察,进而对病情进行准确的确诊。
在此次研究当中,两组对象都接受了超声检查。在分析相关数据之后可知,乳腺肿块患者的微钙化与其它类型钙化的检出例数都要多于健康体检的对象,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从这一数据可知,超声诊断针对乳腺肿块微钙化的确诊有更为明显的优势。
结语:
对于乳腺肿块患者微钙化的检查,选择超声诊断方式可以确保检出率较高,该方案的可行性较高。
【参考文献】
[1]刘萍.超声诊断乳腺肿块微钙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20):30-31.
[2]马鑫.超声诊断乳腺肿块微钙化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18):29-30.
[3]孙学芹.超声诊断乳腺肿块微钙化的临床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0):171+194.
[4]杨明霞.弹性超声诊断乳腺肿块微钙化的临床价值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3):254-255.
[5]刘建,黄晓云,吴颖.超声诊断乳腺肿块微钙化临床分析与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32(01):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