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经过多年发展,国内土木建筑工程领域的项目建设水平持续提升,混凝土材料是项目建设最为常用的一种施工材料,随着建设规模的增加,结构自身所要承担的外在压力也在持续提升,所以对于混凝土结构施工,需要建设单位科学应用混凝土,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积极优化施工技术,在降低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同时,保证结构耐久性、发挥其原有的抗压性能。
1混凝土结构及其施工技术的特点
1.1混凝土工程原料比较大
与传统的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相比,的混凝土工程施工具有较高的工程施工承载能力,而成本相对较低,对工程施工实际运行的影响力较小。特别是对于大中型土木工程建筑来说,还能提高企业的施工效率。混凝土工程比较大,所以施工的物体的厚度比较厚。这也保证了工程施工浇筑质量,为了防止建筑结构留下间隙,必须配备与工程相符合的原材料进行施工。
1.2施工难度高于普通混凝土结构
由于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工艺的要求较高,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施工难度也高于普通混凝土结构施工。多层建筑由于自身拥有极高的风险,必然会给底层钢筋混凝土造成巨大的承载压力。因为需要提高底层钢筋混凝土的强度和刚度,最大限度提高混凝土的承载力水平,所以混凝土工程施工难度也会增大。因此需要从土木工程施工的初始阶段开始进行施工技术质量控制,以确保混凝土工结构施工过程的高效性,防止土木工程基本施工的质量问题;提高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
2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关键点
2.1原材料准备
就混凝土结构而言,原材料对整体结构质量起到了决定性地作用。混凝土结构主要的原材料有水、水泥以及各类砂石。水作为重要部分,其主导着混凝土的流动性,所以水质和水量会影响混凝土结构凝固后的属性。为了确保混凝土结构质量,在搅拌过程中所选择的水及水量、水温等都必须符合标准。不能用天然水替换混凝土搅拌用水,更不能用废水、污水、海水等,必须要保证水的清洁度。尤其是一些水中含有金属盐离子等杂质,这会对混凝土的凝结构成过程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整体结构质量。除了水的属性外,还要保证水的温度。水的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混凝土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使得整体结构出现裂缝或易收缩等问题。除了水之外,水泥也是混凝土结构的主要材料,水泥的作用为黏附以及凝固。当今建筑材料市场中多种品种的水泥层出不穷,且这些水泥的质量良莠不齐。水泥标号不同,所代表的强度、安全性、初凝以及时间、水化热,抗渗性与抗防腐性也有所差异。水泥的分类主要有通用水泥、专用水泥、特种水泥三个部分。在土木工程建筑过程中,要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水泥品种。在水泥采购过程中,既要选择可靠的生产商,查验经销商的相关资质和水泥的合格证书,还要检查生产日期,避免水泥过期出现硬化。假设:水泥在采购时已经出现了局部板结或小颗粒状物质,这就意味着水泥本身的质量已经有问题,难以达到质量标准。当然,在水泥搅拌之前,要进行预实验,找到水泥、砂石及水的准确比例,确保混凝土凝固后可以符合工程设计强度标准。
2.2对温度进行全程控制
施工阶段若想合理地控制混凝土的施工建设状态,要合理解决内部温度。需要科学控制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内部温度、表面温度与该项材料的湿度。一般来讲,进行混凝土施工操作前,都要对工程项目的施工模板进行适当检查,而混凝土浇筑时的入模温度也要进行合理管控,其温度应处在50℃以下,若超出该温度,则要适当检测当前混凝土材料的具体状态,确保其温度符合工程项目建设水平。同时,相关人员还要及时检测混凝土材料的内外部温度,在相关温度达到相应标准后,其温度差值也要把控在25℃以内,利用对内外部温度差的恰当控制,切实改善混凝土材料的使用状态。技术人员还要及时观察外部环境的降温速度,确保该温度在3℃/d,将混凝土建设的周围温度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还要在日常操作中对混凝土进行保湿保温,使该材料内部的整体强度始终处在合理范围中,有助于缩减内外部的温度差,更好地减缓收缩力。当前施工人员常用的保湿手段为浇水养护与蓄水养护,并在开展养护工作时合理考量天气要素,将内外环境差把控在25℃以内。
2.3改进浇筑、振捣施工技术
开展混凝土项目施工时,还要对浇筑过程与振捣状态进行适当规划,高效明确该环节的施工数据指标。一般来讲,无论是振捣技术,还是浇筑手段,都会对混凝土项目的施工建设质量造成较大影响,改变工程项目的应用状态。开展工程项目建设施工时,要明确混凝土浇筑中的连续性特征,尽量避免出现浇筑间隔,若难以避免,也要适当缩减实际间隔时间,使混凝土的内部质量始终处在标准范围中。开展不间断施工操作时,不仅要严格把控施工操作质量,还要注意混凝土浇筑顺序,即上层完全覆盖下层后,才能开展下一阶段的浇筑,在该项施工操作原则的影响下,有效遏制此前混凝土项目常产生的裂缝现象。完成对混凝土浇筑过程的控制后,还要对振捣技术进行适当调整,并依照正确的步骤来完成对应的振捣工作。比如,混凝土项目中正确的振捣顺序为坡脚振捣、坡中振捣与坡顶振捣,还要在实行振捣技术时合理坚持快插慢拔原则,尽量在混凝土表面出现泛浆后再进行振捣。完成振捣工作后,要将混凝土表面刮平抹平,增强混凝土振捣效果。完成混凝土的浇筑与振捣后,要对各项操作顺序进行合理检测,将各项施工数据与标准信息进行合理比对,在确保该类数值符合标准范围后,才能开展下一步骤施工。
结束语
总而言之,混凝土结构作为土木工程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着整体工程质量。为了提升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在实际施工时要求相关人员加大对原材料的检验力度。在混凝土结构的浇筑和养护环节,也要有足够的重视,控制浇筑时的温度以及各材料的配比。为了充分体现混凝土结构的优势,在土木工程建筑过程中要积极引入新技术,并控制在结构浇筑时周围环境的温度,提高整体结构的抗裂性能,提升整体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乔永梅.土木工程建筑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住宅设施,2022(9):19-21.
[2]武兆荣.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科技资讯,2022,20(14):115-117.
[3]魏媛.基于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究[J].石油化工建设,2021,43(6):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