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在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应用
黄钜明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黄钜明 ,. 观察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在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应用[J]. 诊断医学,2023.4. DOI:10.12721/ccn.2023.1570325.
摘要:
目的:观察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在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超声诊断和超声造影联合诊断,以病理诊断为标准,分析诊断结果。结果:超声造影达峰时间、始增时间均比超声检查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联合特异度、敏感度及准确度均比超声检查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采取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较高,有助于病情早治疗。
关键词: 常规超声;超声造影;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DOI:10.12721/ccn.2023.1570325
基金资助:

甲状腺乳头状癌属于甲状腺恶性肿瘤,直径在1cm以下,是一种高发内分泌系统疾病,病情初期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触诊无异常。目前,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主要通过超声进行诊断,但超声诊断特异度低,故需通过超声和造影联合鉴别肿瘤良恶性。本研究特收集我院收治的5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5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其中27例为男性,23例为女性;最小年龄24岁,最大年龄69岁,平均年龄(46.5±4.6)岁;病灶直径0.3~0.9cm,平均直径(0.6±0.1)cm;所有患者病理诊断均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直径在1cm以下,实性单发结节;排除心脏血管疾病、精神疾病、沟通、认知功能障碍、临床资料不全者;患者及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自愿参与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采取彩色多普勒成像仪(GE730型)对患者进行诊断,探头频率参数为4~9Hz,机械MI指数为0.18~0.23;将聚集点调整至患者甲状腺后被膜水平位置;患者保持平卧姿势,将软垫置于患者颈部下方,使头部稍微向后仰,使颈前侧充分暴露,开通肘部静脉通路,甲状腺通过高频超声进行横切和纵切,对甲状腺结节声图像进行观察记录,选择可观察患者结节及腺体组织全貌的切面;做好探头固定,调整为超声造影模式,在声诺维中加入生理盐水5mL进行稀释,作为超声造影剂,采取团注法将其推注至患者肘静脉,剂量为2.5mL,使用生理盐水(5mL)进行冲管;操作时提醒患者呼吸平静,避免吞咽;患者图像均由经验丰富的彩超医生(2名)进行评估。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达峰时间及始增时间;(2)观察两组患者特异度、敏感度及准确度;特异度为真阴性人数/(真阴性人数+假阳性人数)×100.0%;敏感度为真阳性人数/(真阳性人数+假阴性人数)×100.0%;准确率为真阳性人数+真阴性人数/总人数×10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做统计学分析,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以(%)比较行c2检验表示计数资料,P<0.05时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联合达峰时间及始增时间对比

超声检查(50例):达峰时间(16.89±4.51)s,始增时间(11.52±5.26)s;超声造影联合(50例):达峰时间(20.17±6.32)s,始增时间(18.74±6.13)s;超声造影达峰时间、始增时间均比超声检查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871,6.3204,P=0.0036,0.0000,P<0.05)。

2.2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联合特异度、敏感度及准确度分析

超声检查(50例):特异度68.00%(34/50),敏感度80.00%(40/50),准确度74.00%(37/50);超声造影联合(50例):特异度84.00%(42/50),敏感度90.00%(45/50),准确度90.00%(45/50);超声造影联合特异度、敏感度及准确度均比超声检查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²=7.0175,3.9216,8.6721,P=0.0080,0.0476,0.0032,P<0.05)。

3讨论

据相关资料统计[1],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病率达到30%~70%,该疾病进展慢,病情初期表现不典型,无适应症,临床诊断难度较高。高频超声在诊断中主要通过观察结节形态、回声、钙化及边界情况,判断患者结节良恶性,因超声诊断操作方便、具有重新操作性, 对患者机体无创伤,无辐射损害,故成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常用诊断方式,但当患者结节直径低于1cm时,受钙化直径、血流信号、病灶边界等因素影响,诊断准确率较低。

超声造影在诊断时将造影剂静脉注射于患者体内,能更清晰的观察到患者血供丰富程度、血管行走及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注情况。由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边界存在侵袭性特征,出现瘢痕钙化,纤维化,结节周围未发现血管环和环状增强,诊断准确率更高[2]

本研究观察我院收治的5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临床资料发现,超声造影达峰时间、始增时间均比超声检查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联合特异度、敏感度及准确度均比超声检查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超声造影联合诊断特异度、敏感度及准确度优于常规超声。

综上所述,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采取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较高,有助于病情早治疗。

参考文献

[1]薛丹,罗晶,梁凯迪等.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18,46(1):25-27.

[2]徐文焕,樊亚红,罗渝昆等.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价值[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7,38(10):912-91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