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来CMRI(心血管磁共振成像)在临床心血管类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其所取得的成效备受医务人员和广大患者的肯定。MRI技术和设备不断完善及发展的过程中,心脏MRI技术也得到了飞跃性的革新和优化,并在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已经成为了具有代表性的功能性诊断手段[1]。现阶段,MRI对诊断心肌梗死的作用日渐突出,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6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实验样本,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实验样本,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32例,患者年龄在42-75岁范围内,年龄平均值为(52.8±3.5)岁。
1.2 方法
将GE3.0T磁共振扫描仪作为检查仪器,扫描前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以8通道专用相控线圈、心电门控技术、真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对患者左室短轴位MRI图像进行获取。具体扫描参数设定如下:Te、Trl分别为3.5Ms、1.8Ms,回波时间(Te)、重复时间(Tr)分别为3.0Ms、6.2Ms,脉冲重复激发次数需要达到2次的标准,视野、翻转角、延迟时间、矩阵各自是35×35cm、25°、600Ms、192×256。按照25mL/s的流率标准进行Gd-DTPA静脉注射,以达到首过灌注成像,再按照25mL/s的流率进行Gd-DTPA静脉注射,再进行延迟增强成像。调整翻转时间,确保正常心肌信号达到0。
1.3 观察指标
于首过灌注成像上分析病人心肌梗死的具体位置、程度、范围,以0-4分计算梗死心肌的透壁程度,其中0分所表示的是无强化,1分所表示的是0%-25%强化,2分所表示的是26%-50%强化,3分所表示的是51%-75%强化,4分所表示的是76%-100%强化。计算总延迟强化评分时,透壁心肌梗死患者指的是短轴像上任意一处心肌为75%-100%延迟强化的情况;非透壁心肌梗死患者指的是短轴像上延迟强化比室壁厚度<75%的情况。通过手工标记法记录强化区域,并借助计算机将梗死容积计算出来。心肌比重与梗死容积的乘积为梗死质量。梗死质量、左室质量相加的百分比为梗死百分比。ECG:安排心内科一位心内科不了解CMRI结果的副主任医师和主治医师进行独立分析,存在不统一意见时可进行协商。梗死部位主要为前壁、广泛前壁、下壁、前间壁、侧壁、右室心肌梗死。急性期ST段抬高STEMI的诊断依据和标准为ST段抬高肢体导联在0.1MV以上,胸导联在0.2MV以上。
2 结果
心脏MRI检查结果为:67例患者均有明显的心肌梗死改变,其中前壁心肌梗死40例,百分比为59.7%,下壁心肌梗死15例,百分比为22.4%,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2例,百分比为2.9%,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前壁6例,百分比为8.9%,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后壁6例,百分比为8.9%。梗死百分比均值为(9.36±6.76)%,梗死质量均值为(11.20±8.46)g,透壁心肌梗死53例,百分比为79.1%,非透壁心肌梗死14例,百分比为20.9%。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极大的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调查资料显示,对于心肌梗死患者,即使给予了即使有效的对症治疗,5年内患者的病死率依然达到14%,而这也充分说明了准确诊断和评估心肌梗死的重要意义[2]。MRI是无电离辐射的一种检查方法,其具有可重复性、安全可靠、无创无痛的优势,所以在心脏成像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3]。心脏MRI作为诊断心血管疾病的常用方法,其具有非常高的诊断精准度,且可有效评估心肌梗死患者的功能性、形态学等,评估形态学改变时,心态MRI成像后可将病人心内外膜、心肌的边界清晰显示出来,精准的测定心肌形态变化,确定心肌梗死发生后有无左心室血栓等并发症出现[4]。评估功能性改变时,心态MRI成像通过对心腔容积、心肌质量、舒张、收缩功能等心肌梗死参数进行评估,再将心肌功能性改变间接计算或直接评价出来,最终做出准确判断[5]。
在本实验中,心脏MRI检出67例进行心肌梗死患者中,前壁心肌梗死、下壁心肌梗死、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前壁、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后壁分别为40例、15例、2例、6例、6例。梗死百分比、梗死质量各自是(9.36±6.76)%、(11.20±8.46)g。透壁心肌梗死、非透壁心肌梗死分别为53例、14例。从而证明,心脏MRI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效果确切,可对患者的病症程度、涉及范围等进行明确,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何飞,王舒舒.心脏超声E/Em和Tei指数值对急性心肌梗死继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J].现代实用医学,2019,31(07):877-879+844.
[2]王晓鹏,秦晓毅,刘国焰.心脏彩超联合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价值[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6,22(24):104-106.
[3]郭庆.心脏MRI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5):92.
[4]徐珂,张艳.心脏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06):739-741.
[5]刘玲,陈然.心脏MRI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意义[J].当代医学,2016,22(1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