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引言
随着煤炭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煤矿井下作业环境的日益复杂多变,确保作业安全与提升开采效率成为行业的核心需求。本研究对煤矿井下巷道内贯通测量的技术方法及其应用策略进行研究,特别是通过采用陀螺定向技术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以及建立专用地面控制网,旨在提高巷道贯通的测量精度和可靠性。
1煤矿井下巷道内贯通测量技术的意义
煤矿井下巷道贯通测量技术在确保矿井安全与提高开采效率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技术通过精确测量矿井巷道的空间位置与走向,有效预防因巷道错位或未按设计路径施工引起的结构不稳定和地质灾害,如岩爆和坍塌,显著降低事故发生率,保障矿工安全及资源的有效开采。利用如三维激光扫描等先进技术提供的实时、高精度数据,不仅优化资源分配和开采路径,减少资源浪费,还提升工程设计和施工的符合度与效率。此外,通过实时监测巷道施工进展和贯通情况,项目管理者能及时调整工程计划和资源配置,提高工程管理效率,促进工程质量的整体提升。因此,煤矿井下巷道内贯通测量技术不仅是提升矿井安全的关键技术,也是优化工程效率和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重要工具,其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将进一步推动煤矿行业的安全生产和科技进步。
2煤矿井下巷道内贯通测量技术方法
2.1巷道贯通勘察
巷道贯通勘察是确保矿井开采安全和效率的初步且关键步骤,主要包括涵盖地质勘查和初步测绘两大方面。
1)地质勘查。获取巷道预定路径的地质数据,包括岩层结构、岩石类型、断层分布、地下水条件及其他地质异常。这些数据通过钻探、地震勘探、电阻率测量等方法收集,对于预测和预防潜在的地质风险至关重要。地质勘查结果直接影响到巷道设计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是确保矿井结构稳定的基础。2)初步测绘。到在地质勘查基础上进行的详细测量活动,以精确描绘矿井巷道的布局和尺寸。这一过程通常采用全站仪、激光扫描仪以及其他高精度测量设备,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初步测绘不仅提供了施工前必需的详细数据,还有助于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持续的监控和调整,确保巷道按照设计方案准确贯通。
2.2陀螺定向技术
陀螺定向技术为一种高精度的地下导向系统,广泛应用于矿井巷道的贯通测量中,主要依赖于陀螺仪来确定巷道的方位。陀螺仪是一种能够感应和维持特定方向的装置,基于地球自转产生的角动量效应来测定方向。
1)应用于巷道贯通。在矿井巷道贯通测量中,陀螺定向技术用于确定巷道的精确方向和倾角。通过在巷道的起始点和预计的结束点部署陀螺仪,测量者可以精确地定位两点之间的直线方向,这对于长距离和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巷道贯通至关重要。该技术特别适用于地下环境,因为它不受磁场干扰和其他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2)提高测量精度和可靠性。为了提高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陀螺定向技术通常采用多重校正和数据融合技术。首先,通过进行多次测量并应用统计方法来消除随机误差,从而增强测量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次,现代陀螺仪经常与其他导航工具如激光测距仪、惯性测量单元(IMU)等配合使用,以实现数据融合,进一步提升导向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准确度。此外,持续的技术维护和定期的校准也是确保长期测量精度的关键。
2.3中腰线测量
中腰线测量是一种在矿井工程中常用的精确测量技术,主要确定矿井巷道的中心线,确保巷道按设计的直线路线贯通。技术细节:中腰线测量通常开始于对矿井巷道的初始测绘,确立巷道的理想中心线。测量过程中,使用全站仪、激光测距仪或其他高精度测量设备从巷道的两端向中心进行测量。这些设备能够精确地测定巷道墙面到预定中心线的距离,指导巷道开挖作业以遵循这一中心线。
在测量过程中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测量师会在巷道的多个点位进行重复测量,并运用数学和统计方法来分析数据,识别和校正可能的误差。此外,随着巷道开挖的进展,持续的中腰线测量是必须的,以监控巷道的偏离情况并及时进行调整。中腰线测量通过提供连续的、准确的中心线位置信息,确保了巷道在开挖过程中的直线贯通。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开挖效率,减少材料浪费,而且对于保持巷道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正确的中腰线测量结果能够避免由于巷道偏离设计轨迹引起的额外支撑和修正成本,同时也减少了巷道崩塌和其他结构安全问题的风险。
3煤矿井下巷道内贯通测量技术的应用策略
3.1三维激光扫描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已成为矿井巷道贯通测量中的一项关键技术。该技术通过发射激光脉冲并测量其反射回的时间,能够精确地捕捉巷道表面的空间数据,从而生成高分辨率的三维地形图。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优势如下:1)高精度和高分辨率,三维激光扫描能够提供极高精度的测量结果,分辨率可达毫米级别,这使得能够详尽地映射巷道的地形与结构细节,为巷道设计与施工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2)快速数据采集,与传统的测量方法相比,激光扫描可以在短时间内覆盖广泛的区域,极大地提高了数据采集的效率,降低了人力物力成本。3)提高安全性,由于激光扫描可以远距离进行,减少了工程人员需要直接接触危险或难以接近区域的需求,从而提高了作业的安全性。
3.2贯通精度控制
确保矿井巷道贯通测量的高精度是提升矿井开采安全与效率的关键。贯通精度的控制依赖于先进的测量技术的应用与严格的管理措施的实施。
技术措施如下:1)采用高精度测量设备。使用先进的测量技术,如三维激光扫描、陀螺定向技术和全站仪等,可以提供高精度的数据。这些设备能够在复杂的地下环境中进行精确测量,减少误差的产生。2)数据融合与校准.结合多种测量技术的数据,通过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融合与校准,可以有效消除单一测量技术的局限性和偶发误差。例如,将陀螺仪数据与激光扫描结果结合,可以更全面地掌握巷道的空间位置和方向。3)重复测量与误差分析:在关键的测量点进行重复测量,使用统计分析方法识别和校正系统性误差,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管理措施:1)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建立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质量控制标准,确保每一步测量都符合精确度要求。操作规程应包括设备的校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结果的验证等环节。2)持续的技术培训与教育: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以确保他们掌握最新的测量技术和数据处理技能。此外,增强操作人员对测量精度重要性的认识,可以提高他们在实际操作中的精准度和质量意识。3)定期的设备维护与校准:保证测量设备处于最佳状态是确保测量精度的前提。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检查和校准,可以避免设备老化或故障对测量精度的影响。
3.3建立专用的地面控制网
地面控制网为巷道测量提供了一套固定且精确的参考点,从而大大提升整个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和精确度。
实施策略:1)科学设计控制网布局:控制网的设计需要根据矿井的地质条件、开采范围以及预期的测量需求来规划。通常,控制点应均匀分布于关键位置,以覆盖所有主要的测量区域,确保无论在矿井的哪个部分进行测量,都能够得到控制网的支持。2)使用高精度设备建立控制点:建立控制网时,应使用高精度的测量设备如全站仪或三维激光扫描器,以确保每个控制点的位置精度达到最优。此外,每个控制点的建立都应遵循严格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流程。3)定期监测和维护:控制网一旦建立,需要定期进行监测和维护,以应对可能的地面移动或其他环境因素导致的变化。通过定期检查和必要的校正,确保控制网的长期稳定性和可靠性。
4结语
全面探讨了煤矿井下巷道内贯通测量技术的关键方面及其实施策略,深入分析了三维激光扫描、陀螺定向技术、中腰线测量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以及建立专用地面控制网的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技术和策略在提升矿井安全性、精确性和工程效率方面具有显著效果。通过实施这些技术,矿井的贯通测量精度得到了显著提升,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