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师生之间的互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优化其学习体验,提高其学习中的实践能力培养效果。对于初中生来说,其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不仅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也是基于知识积累提升实践能力的过程。师生互动能够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更加充分的支持和帮助,也能够促进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更加丰富。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分析
(一)优化历史学习效果
通过师生互动,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师生互动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提高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互动中,学生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二)维持和谐稳定的师生关系
师生互动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互动中,教师可以与学生建立亲密的联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从而更好地为其提供指导和帮助。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互动感受到教师的思维引导和实践指导,从而提升其在学习初中历史课知识时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营造出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1]。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互动模式构建的要点
(一)积极引入多媒体辅助工具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辅助工具可以有效地促进师生互动。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历史图片、文物和视频等素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历史学习中。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计丰富多彩的互动环节,例如让学生根据历史事件进行角色扮演、开展历史知识竞赛等。这些互动环节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同时,多媒体辅助工具也有利于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搜索和展示相关的历史资料,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综上所述,多媒体辅助工具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多媒体辅助工具的应用,积极探索多媒体与历史教学的整合方式,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及时对学生的提问进行反馈
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的及时反馈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体验的关键要素。在师生互动时,教师应当把握以下两个要点注重对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反馈。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工具进行互动反馈。例如,教师可以把学生的问题整理成PPT或者文档形式,通过展示或者共享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问题所在。这也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点。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样化的网络教学辅助工具(如微信群、QQ群、在线教学平台)进行互动反馈。在平台上,学生可自主提问,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教师可以给予及时的回复和指导,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师生互动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提高师生互动有效性的策略
(一)注重前期引导的趣味性,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应当在课程教学中首先转变思想观念,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教师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可选择相对来说学生更感兴趣的主题,应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自主实践的空间,引导学生自主结合个人的学习需求进行提问,为师生互动搭建良好的平台。从学生的角度上来说,若能够在课程学习中解决个人的实际问题,有利于提升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
例如《秦统一中国》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这一主题有丰富的影视作品纪录片资料的优势特征,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前期自主进行预习,搜集多方面资料,并且结合个人的思考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在前期引导阶段以学生为主导,以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为目的开启教学过程。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为师生互动为基础,开启教学过程奠定基础。在前期引入趣味性、灵活性更强的辅助资源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基于个人的自主思考,更加深入的学习历史知识。
(二)注重构建小组合作平台,提升实践中的互动效果
构建小组合作平台是从实践角度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同时,小组合作也能够为学生集中与教师进行互动提供便利条件。
例如,在初中历史课程《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以理论为主导的局限性,通过布置实践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完成在完成实践任务的同时,以小组合作为支撑解决其中的实际问题,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标。教师可在前期利用思维导图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这两个关键词所对应的历史时期,以及当时唐朝皇帝的功绩用图形展示出来,随后向不同的小组布置自主学习实践任务。例如,教师可将总结贞观之治期间李世民的功与过作为实践任务,引导小组内学生分别分工合作,部分学生可集中收集李世民的生平资料。另一部分学生则主要收集贞观之治期间李世民提出的国家政策。最终由小组成员协同合作,对李世民这一君主以及李世民提出的治国政策进行有逻辑的系统性分析[2]。随后,再设置随堂习题检验,学生理解这部分知识的情况。另外,教师还可通过组织唐代历史知识竞赛为主题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基于这一部分的课程学习参与发散性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都可通过互动交流更加牢固地掌握这部分知识。竞赛活动也可直接在课堂上组织,不仅便捷性强,也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综合本文分析可知,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既可借助创新教学方法,也可借助实践活动。教师可结合不同的课程内容选择适当的互动平台、互动方法进行应用,为最终优化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效果提供重要支持。
参考文献:
[1] 王军. 创设教学情境对中学历史课堂的作用分析[J]. 家长,2022,(20):174-176.
[2] 赵瑾.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探究[J]. 启迪与智慧(上),2022,(07):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