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乡村建设过程中,可以从乡村景观规划入手来进一步提高乡村的吸引力。在过去的乡村发展中,景观规划设计工作尚未得到重视,这项工作中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更加关注景观规划设计,创新景观规划和设计理念,融入新时期景观设计的内涵,确保乡村景观的功能性、景观性、文化性,为乡村建设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1乡村景观理论概述
1.1 乡村景观概念
所谓的乡村景观,是指以人口自然聚居形成的村庄为中心的自然村落生态景观、农业生产景观、乡土建筑景观和乡村文化生活景观等具有乡村特色的景观。
1.2乡村景观的特征
1.2.1 生产性特征。乡村是农民生活的主要场所,乡村的风气、环境等与农民的生活习性、个性发展等密不可分。在这类环境下,在对村落景观计划设计时,需要以乡村村民的现实需求为基准,不能脱离现实。因此,乡村景观的生产性特征是非常明显的,与乡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2.2自发性特征。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因为城市人口较多,所需要的土地面积较多,因此许多自然形成的植被被破坏。在高楼林立的城市环境中,人们渴望身心得到放松,因此城市园林建设自然而然地兴起了。在城市园林建设中,通常是选择一处空地,将大部分的自然景观进行人工重建,人为设计出来的景观包含了人的主观思想,景观设计中带有大量人工的痕迹。乡村景观与城市园林景观不同,乡村的形成大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乡村文化、风气、习俗、环境等都是长久积累下来的。农民在依靠土地生存的同时,也注重对土地的反哺,所以虽然某些局部地方景观是由农民凭主观意愿创造的,但最终呈现的整体景观却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因此,传统乡村景观的形成具有自发性。
1.2.3区域性特征。村庄的景观存在于实际的自然景观中,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是不同的,这就导致不同区域的乡村景观存在差异。同时,不同地域的文化、自然地理特点等对乡村居民的思想意识的影响是不同的,这就造成不同地域的乡村居民审美不同、需求不同。因此,在乡村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景观的地域性逐渐突显出来。
2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意义及其特征
2.1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意义
对风景园林来说,乡村景观的意义和作用不仅体现在景观自身,同时与乡土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等紧密地联系起来。乡村景观是风景园林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行和实施,新一轮大规模的乡村建设很容易导致村庄的景观单一化、城市化。因此,探索和研究乡村景观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使用景观综合科学、规划科学、社会心理等,采用合理有效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和原则设计出有内涵的乡村景观。不仅可以让人们充分认识到乡村景观的生态价值,文化历史价值和景观价值,也有助于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乡村生活环境,实现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和提高景观规划与设计的质量,为乡村振兴奠定良好的规划基础。
2.2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特征
首先,乡村景观点多、面广、节点分散。通过对乡村居民的居住点的分析,一般而言,乡村居民的定居点较为分散、密度低、聚集点少。
其次,因为环境特性的影响,对乡村的生产环境也会产生一系列影响,农田景观、花海景观、河塘景观等生产性场地成了乡村景观中的重要组成。
再次,乡村景观规划需要详细调研,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以村民为主体、共建共享,充分调动广大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共谋共建共管共享。
最后,乡村景观包含的独特社会文化的特征,这种特征能够更好地反映乡村日常生活当中的氛围以及乡村所进行的生产活动的特点,表现出不同区域所包含的地域文化。
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目前,我们常采用相对的传统城市化设计方法来对乡村景观进行规划设计,存在着两方面的缺陷:一方面,传统的城市规划和设计方法用于乡村景观规划和设计,使规划设计过于简单和人工化,无法更好地表达乡村景观的独特地理特征。第二方面,由于对乡村景观中的植被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缺乏了解,设计中往往会破坏原有生态环境,对整个乡村生态系统造成损害,无法循环共生。
3.1以民为本,尊重民意
在我国,乡村人口的比例远远超过城镇,乡村的山山水水养育着许多人。乡村人民是乡村景观的参与者更是使用者,在乡村景观的规划和设计中应以民为本、设计为民、与民共建,一切从村民的需求出发。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必须倾听村民的声音,尊重民意、实用为民,建造人性化的、接地气的乡村景观。
3.2保护文化,继往开来
乡村是中国民族文化的诞生地,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有地区都有着特定的地域文化,这是我国的"传统魂",是最珍贵的精神财富。在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中应保护乡村传统文化特质,留住乡村记忆,记住属于我们的乡愁,既要把手工艺、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传承与弘扬,也要保护乡村肌理,在景观中诠释文化内涵,让优秀传统文化以崭新的形态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增强地方文化自信。
3.3保护生态多样性,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指出,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村民幸福生活的前提,是经济稳定发展的保证。乡村景观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在乡村景观计划中,我们必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问题。实现乡村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以确保乡村可持续发展。
3.4因地制宜,节约资源
从当前乡村发展的现状来看,很难找到适用于各地区的标准化乡村振兴模式,且很多乡村为了摆脱贫困大面积围湖造田、乱砍滥伐等,当地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在乡村景观规划中,专注于保护、开发、维护、利用和融合当地资源,合理利用资源创建宜居环境。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充分发挥本地优势,对闲置空间和资源进行整合规划,实现乡村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和利用,从而提高乡村景观的社会效益。
4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思路
4.1以美丽乡村为主题进行景观规划设计。国家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强调的是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目标。基于这一背景,在进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时,设计人员不能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而是要注重对现有的乡村资源进行合理的保护。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设计人员可以将美丽乡村作为主题,深入乡村,挖掘乡村的闪光点,在对生态资源进行保护的基础上将现代化的景观设计理念、内涵融入其中,赋予原有的生态资源新的内涵,促使乡村景观能够融合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设计出更有内涵、更富有时代气息的乡村景观。
4.2生态优先,尊重原有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形态、合理利用、适度设计。无论是在城市园林建设中,还是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都需要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合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借用原生态植物群落,构建宜居环境。生态系统中存在多样化的生物,每一种生物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在乡村景观中,生物的多样性应得到充分体现,设计和营造人类与动植物和谐共生的优良环境。多样性物种的存在,维系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不能打破此种平衡,也就是说,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应注重环境的循环与自我恢复,在提升乡村环境品质的同时,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4.3在保留乡村环境艺术的基础上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都有着浓重的历史文化气息,这些历史文化气息主要体现在环境艺术方面。在城市环境艺术中,笔直的道路、林立的高楼、现代化气息的建筑物等都是其环境艺术中不能缺少的组成部分。而在乡村中,一望无际的田野、茂密的农作物景观等是其环境艺术的体现。鉴于此,在进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时,应保留原有的环境艺术,在此基础上添加新的内容,从而促使乡村环境艺术更加富有内涵、更具观赏性。
4.4基于乡村文化进行景观规划设计。在景观规划设计中,设计师会将自己的思想融入其中,大部分的景观设计具有显著的个人色彩,这样的景观设计较为“个性”,忽视了“共性”,因此其整体的景观效果不佳。为了避免此种情况,设计师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应对乡村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剖析,将乡村文化融入景观设计中,这样一来,所设计的景观带有的不是个人色彩,而是文化色彩,这样的乡村景观能够突显乡村的特色,展现乡村的魅力。所以,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开展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工作时,应立足于乡村文化,实现景观与文化的融合,以此来确保景观设计能够更有魅力。
5结语
乡村振兴是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环节。乡村景观建设是乡村振兴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了确保乡村景观建设的合理性,应注重维护生态系统、保留乡村环境艺术,并立足于乡村文化来开展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工作,从而提高景观规划设计的质量,使景观更有张力、更有魅力,更能够体现乡村的特色。
参考文献
[1] 潘玉梅.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J].乡村科技,2018:33-34.
[2] 尚红;王美惠;任姿洁;张凯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我国乡村景观规划计浅谈[J].陕西林业科技,2019: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