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朔州市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现状
2016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朔州市中心支行认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关于加强和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一系列工作部署,结合朔州市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提升农村支付服务水平,初步形成以“三农”金融需求为导向,多层次、全覆盖的农村金融支付服务体系。
(一)“政策+补贴”制度优势保障农村支付服务体。2009年,市人行制定《朔州市改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实施方案》,2016年,山西省从政策层面上出台了《山西省深化农村支付普惠效能建设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2017—2020 年)》,指导加大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的建设覆盖率,丰富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的普惠效能,推动其与产业扶贫政策的深度融合,加大贫困地区线上服务站推广建设力度系加速发展。2017-2018年,朔州市累计发放财政补贴237.4万元,截至2021年6月底,在1168个行政村设立4349个农村金融服务站,实现了辖内贫困村的全覆盖。
(二)多渠道、全方位全力推进农村支付基础设施建设。
引导金融机构顺应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参与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通过优化乡村网点布局和结构,推动县乡村三级支付智能化升级,创新推出助农设备、设立服务点、布设电子机具等,持续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在人口集中的乡镇布放助农POS机,在大型乡镇、偏远矿区布放离行式ATM机,。推动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向县域农村下沉,截至2020年底,朔州市建成4个电商服务应用圈和2个点,共建立186个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服务站,建成166个银联惠农服务站。
二、 提升农村支付服务水平面临的困境
(一)农村支付市场建设尚未形成共建合力
农村支付市场参与主体主要是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支付机构,但目前二者尚未形成合力。主要表现在:一是目前农村支付市场建设主要依靠涉农金融机构,国有商业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大都没有参与农村支付市场建设,造成农村支付服务市场竞争不足、支付服务质量较低的现象;二是少数银行对统一的云闪付APP推广特别是农村市场的推广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造成云闪付客户及其场景建设推广数量涉农
金融机构偏多而国有商业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偏少的现象;三是第三方支付机构介入农村市场积极性不高,作为支付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农村市场发展迟缓,不能很好地起到承载金融资源向农村市场流动的作用。
(二)可持续发展难,供需失衡。部分银行机构收益倒挂现象较为突出,一年内业务活跃的服务点仅占56%,且银行机构存在服务脱农倾向,金融资源更多投向经济较发达地区。调查显示,超过30% 的农村居民从未在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办理过业务。新兴支付服务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还存在空白。以农产品收购为例,卖方大多分散在高山丘陵地带,交易双方更多采用现金结算。由于现金携带不便且不安全,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仍选择在城镇银行网点柜面办理存、取、汇等业务。此外,契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支付产品较少,目前农业大量的供应链订单、产品报价、资金收付等未能有效整合,支付产品的入口和纽带作用未能得到充分体现。
(三)农村地区电子支付应用领域受限。一是村民使用现金支付习惯偏好和固有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移动支付以及电商平台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和使用。如下载银联“云闪付”APP、绑卡等环节,对于当前农村居民金融知识掌握现状来说,操作步骤相对复杂,与现金的直接支付相比,接受使用移动支付的意愿不强。二是宣传方式内容单一,支付知识普及存在盲区。各金融机构面向农村地区开展宣传,宣传方式仍以文字类的纸质资料为基本载体,现场讲授频次低,支付结算基本常识及移动支付新知识得不到广泛普及,许多农村居民对于银联云闪付、手机银行支付、银联二维码支付不了解,更不会使用。
三、优化农村支付服务的政策建议
(一)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形成农村支付市场共建工作合力。一是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农村支付体系建设工作机制,将农村支付体系建设纳入乡村振兴的考核体系,调动各方推进农村支付体系建设的积极性。二是布放智能终端,升级 “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功能,满足百姓日常业务需求。三是在有效防范支付风险的前提下,引导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农村地区开展支付服务。同时,引导第三方支付机构加强与农村连锁经营商户的合作,实现农村地区连锁经营商户支付服务代理的全覆盖,鼓励各类金融机构进入农村市场,延伸服务范围。四是加强对各银行业务在金融机构之间的统筹协调,平衡各方利益,统一推广使用云闪付APP产品,形成合作共赢局面,扩大移动支付在便民领域覆盖的广度和深度。
(二)推动服务内容从“生活消费”向“生产经营”转变。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农村支付服务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服务农村产业发展的特色服务模式。要把握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求,尤其是要着力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推动支付服务从服务农民生活向服务农业生产、农村生态延伸。发挥支付在金融、信用、生产生活数据方面的“交汇口”功能,围绕农业生产链,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支付、征信、信贷综合性服务方案。比如,探索以“乡村振兴主题卡”为载体,收集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信息和交易信息,并对其支付行为进行跟踪管理和数据分析,为农村信贷决策提供参考。
(三)培养便捷的支付习惯,拓宽电子支付覆盖面。一是统筹兼顾创新与传统,适度保留现金、存折、银行卡等传统支付服务,有针对性地开展数字技能培训,手把手教学,切实提高广大农村居民使用电子支付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二是结合国家数字乡村建设等重点政府工程,确保相对落后地区基础支付服务不缺位。探索“行业+支付”的工作模式,形成以线带面的规模效应。比如,在文旅行业,以移动支付便民工程为抓手,围绕“家乡的美食” “家乡的美景”等,串联城乡餐饮、交通、旅游等各行各业,实现以城带乡、城乡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