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在21世纪以来的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小城镇化进程正在加速,小城镇规划和小城镇的兴起开始了。但是,小城镇仍然需要控制速度,无根据的小城镇发展计划是不利于城镇发展的。对于小城镇,其建设应着重于设计规划、体制创新、创造激励机制,强调发展自己的小城镇,利用自己的资源,发展自己的产业,避免失衡的发展。小城镇是解决农业问题的一部分。与乡土景观融合的小城镇是中国的新型小城镇化。
2 小城镇规划的重要性
2.1 小城镇促进农村发展
小城镇在农村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小城镇的发展为促进农村地区的建设和工业化,加快了农村的发展,对一些污染、资源浪费和农村耕地发展等问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小城镇发展是中国适应农村化的小城镇化方式,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扩大内需,开放市场,刺激国民经济增长和增加农民收入至关重要。促进第三部门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扩大农村市场的能力,来自能够改善产品质量并改善生活质量的农民。作为促进积极的经济周期和协调的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应在全国各地考虑到该国的特点。
2.2 小城镇规划与管理的需求
规划是水龙头,管理是关键。小城镇的积极发展和农村地区的小城镇化是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的战略步骤,同时合理分配资源。小城镇的出现是整合农业剩余的主要动力。农村改革的进步导致农村经济的强劲发展,市政、小城镇企业和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小城镇是农产品繁荣和重要农场发展的中心,小城镇居民从加工中获得更高的收益。小城镇对农村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城镇是国家与大小城镇之间的中央纽带。一方面,农村地区农产品的收集可用于小城镇消费,另一方面,有可能向小城镇提供工业用农产品。相反,也有日常产品和生产数据的交易,供小城镇农村使用。
3 小城镇的生态规划问题
3.1 小城镇没有经济基础
与小城镇相比,小城镇非常分散,辐射能力很小,经济发展也很不平衡。在小城镇发展中,经济来源以及知识和技术来源都受到相当大的限制。血液供应不足意味着整个基础设施无法及时更新,这导致了生态的崩溃。
3.2 小城镇没有科学规划
在小城镇建设期间,许多土地在街道上对齐,因此几何形状没有遵循当地的形状。同时,有一些小城镇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把重点放在发展方向和塑造它们的产业上,而在这些小城镇中,盲目发展产生了问题,限制了整个小城镇的发展。
3.3 小城镇缺乏当地特色
小城镇,一般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较强的地理位置优势,吸引着外来者,欣赏这座小城镇的景观和文化,并开发这座小城镇,将小城镇与历史融合在一起。美丽的小城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其文化遗产、旅游业、特色产业等塑造而成。但是一些小城镇模仿其他大中型城镇的现代发展,因此规划不了解该地区的性质,也没有将其包含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强调其地理特征。
3.4 明确未来方向
在规划小城镇时,不仅必须整合和优化现有功能,而且还必须明确小城镇的未来方向。需要做的是促进当地人文科学,以及为了更新和维护传统文化而开发新技术,从而改善小城镇的人文环境、一般公共服务、宜居性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典型的小城镇不仅集中于本地,而且首先集中于依靠工业发展的本地产业,同时将小城镇的特色与独特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由创新驱动的以创新为导向的生产将使这座小城镇充满活力。
3.5 塑造文化内涵
每个小城镇都有自己的文化内涵。为了健康发展,将自己的文化功能作为发展的“核心”。应该促进这些文化的使用,并赋予他们一种时代精神,使他们能够真正为小城镇创造新的文化氛围。
4 设计思路
4.1 和谐有机融合
小城镇的生态特征不是城市空间的扩展或对单个建筑物的评估,而是其发展组成部分的有机整合和统一。通过这种融合而使人造景观与自然景观达到平衡。
4.2 适应城市规划实际
在过去的几年中,小城镇的人口增加了,这增加了城市的空气污染。与小城镇规划相伴而来的巨大生态破坏又是什么呢?本质上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对抗,最终是生态适应力的对抗。重要的是,小城镇居民必须以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为出发点,并在人与自然之间的技术与生物圈之间建立真正的平衡。在小城镇规划建设中,为了小城镇布局和自然的和谐,也为了自然的保护,与小城镇一起塑造自然环境与城市的和谐,从而促进一个自然的生态和谐。
4.3 个性突出
就像不同地理小镇的文化和历史特征一样,它们的起源和生态多样性也是不同的。在改善和设计景观时,还应考虑自身的自然地理特征,并将现有功能与未来发展结合起来。在小城镇,总体规划要符合小城镇的地理和空间。小城镇总体规划要求构建小城镇空间发展形式,确定方向、轴线以及保护和进一步发展的原则,形成整体空间完整性的景观形式。
4.4 乡村景观与小城镇的结合
建立可再生利用的再循环结构,将大大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将形成环境更清洁的城市,为小城镇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框架。为了解小城镇的任务和性质,必须充分考虑它们的区域地位,在发展中必须考虑小城镇的具体任务。由于环境发展的要求,各个部门必须适当利用自然资源,并更多地将废物再利用,以减少污染。
5 具体措施
5.1 合理使用土地
土地是非常有用的资源,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在小城镇中,也只能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协调小城镇创造良好的空间容量。
5.2 科学规划
小城镇是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与大城市的发展保持一致。科学发展规划是小城镇成功开展建设活动的前提。计划的拟订应支持经济发展,在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等方面与计划进行协调,并考虑到区域经济和文化特征。制定计划需要有力量和勤奋,并为未来小城镇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5.3 加强小城镇的规划管理
建立相应的规划和管理机制,并结合市场、经济、技术和法律手段。应建立与土地进出市场机制相协调的土地管理规划机制。为了能够割让和转让土地,必须规定明确定义的使用条件,以确保总体规划中的小城镇真正实现其目标。应该创建用于计划和实施的反馈机制。为了适当、积极地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经济的需求,并加强规划和规划能力以快速调节土地使用,需要规划行政管理的反馈机制,以确保规划继续提供有用的指导。
6 结语
设计独特的城市时,应利用独特的自然条件和设施,以保留传统的文化和公民特色,从其特定特征入手,促进这些行业作为创新的动力和载体,并促进竞争优势和创新的发展。在实践中进行可持续性研究和结果评估,可确保城市规划模式发生创新性变化,并创造和促进更好的小城镇发展,有助于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永强,李霞.小城镇景观生态规划理论探讨[J].中国可持续发展,2019,29(5):63-67.
[2]刘茂松,张明娟.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20.
[3]兰建平.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之路[J].今日浙江,2019(13):30.
作者简介:
宋海涛,1990年6月1日出生,性别:男,籍贯:黑龙江省海伦市,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城乡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