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随着科技的持续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入,高中物理教育领域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智慧课堂的广泛应用,为高中物理教育提供了更加精准的教学环境,已经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在高中物理教育中,实验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和概念[1]。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受限于设备和师资等条件,学生们很难亲自进行实验操作,这无疑给物理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借助智慧课堂的精准物理教学环境,利用虚拟实验室等技术手段,让学生们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从而克服地域和条件的限制。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水平,还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和概念,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
一、注重学生预习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新课标对“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进行了明确的阐述,从而导致“教”应立足于“学”,重“学”而不是教师“教”。以“学”促“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运用“问题”。在预习时,在预习活动中引进问题式教学法,要求学生把自己不会的地方标记出来,使有条件的同学在自己学习之前就能进行思维。通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不断改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水平,真正做到课前的准备和课堂教学的结合。要使预习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就要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学生的预习材料进行分析与处理,可以使老师对每位同学乃至全班的学习状况有一个较为精确的认识,把学情特点与教学设计相结合,有利于实现预习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通过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可以把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带入课堂,激发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并通过预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3]。
在新课导入环节,课前预习反馈效果、困惑问题的解决或以实验、生活常识、互动交流以及小组游戏等多元化手段,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新课程的浓烈兴趣。教师借助课堂环境营造的多种活动形式,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综合素质。通过小组间的交流探讨,深化对物理学基本概念及理论的理解。在小组协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运用智慧课堂的点名与抢答功能,使每一位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活跃分子,从而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亦可借助“智能课堂”对教学进程进行测试,由系统自动计算考分,并发送给授课教师。据此,教师得以实时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实施相应评价和调整策略,实现定制化教学目标[4]。
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老师要兼顾课堂教学与教学进程,所以往往仅能确保一小部分同学的成绩。“智慧课堂”将个体化的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使每个人都能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首先,教师能够全面掌握全班的状况,并针对“智慧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解释,使之符合全班同学的需要。其次,利用“智慧课堂”向学员提供“学情报告”,结合有目的的作业练习,加深学员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促进他们的自学。在“智慧课堂”中,通过分组作业,教师可以帮助同学们复习不懂的地方,也可以让同学们互相讨论,寻找自己需要的问题。它不仅确保了整个课程的完整性、稳定性,而且提高了整个课程的质量,还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全面跟进学生学情
智慧课堂可以为学生量身定做专门的学情报告,对以往的考试成绩进行汇总、分析,把每个时期的学习情况都量化、可视化,以此来构建一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档案。通过对学员的自我反省,归纳,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取得的成绩和缺点。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自我反省、分析、纠正;而成绩好的人,则会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同时,可以激发个人的适应性学习,在这个系统的良性循环中提升自己,从而提升自主性,从而在发展的楼梯上继续攀登。
四、多维互动式教学模式
“智慧课堂”把“人”“技术”“资源”和“环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三个层面”的相互作用:第一,“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实现了“讨论”“合作”和“互助”;二是师生双向交流,相互帮助,共同提高;三是在科技与人的交互作用下,促使教师有效地运用科技,推动其自我发展;四是把“人”与“科技”作为连接的桥梁,通过“科技”这个中介来把握和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与学生进行深度的沟通。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多维交互的教育方式,创建了一个多维交互的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审美情趣,提高了核心素养,提高了交流能力和协作能力,给班级带来了活力,让班级散发出勃勃生机。
结论
“智慧课堂”是一种全新的高中物理教学方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通过师生双方的合作,实现“智慧课堂”下的高中物理精细化教学,必将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人才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但是,目前的科技水平与教学方式的转型仍有待于改进与发展,尤其是教师队伍建设与科技手段的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学生与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吴鹏飞.极课大数据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20.
[2]包毅强.广西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实施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0.
[3]孙三宝.高中物理教科书“思考与讨论”栏目运用策略研究——以人教版必修1、2为例[D].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20.
[4]陈嘉妍.中美两国三地高中物理教科书静电学比较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