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中混凝土建筑加固分析
冯麒睿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冯麒睿,. 土木工程中混凝土建筑加固分析[J]. 中国土木工程,2024.3. DOI:10.12721/ccn.2024.157029.
摘要: 在土木工程的建设过程当中,混凝土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与土木工程的整体建筑质量有着直接关系,通过对建筑建设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可以有效的选择适宜的混凝土架构方法,使得建筑物整体稳定性得到有效提升。本篇文章主要对土木工程当中混凝土建筑的加固技术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希望可以为相关工程建设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土木工程;混凝土建筑;加固
DOI:10.12721/ccn.2024.157029
基金资助: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社会各界对于土木工程的施工建筑领域重视程度越发走高,所以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前提下,要想使得土木工程建筑领域的施工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就必须要从施工的基础材料入手,也就是混凝土材料,只有有效的对混凝土所出现的裂缝问题进行解决,能够使得混凝土的抗裂性得到提升,采取更加合理且有效的施工方式和施工技术可以全面保证施工整体质量达到预期标准。

1土木工程中混凝土建筑加固原则

土木工程当中混凝土建筑在加固过程当中,大多数都会采取等效替代的原则,在混凝土建筑当中,如果建筑结构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构件损坏等问题,无法满足建筑结构的承载力要求,那么在对建筑物进行架构时应当遵循等效替代的原则,通过等效的纤维材料或者是钢板来对原有的配筋进行替代,通过截面积的不断增加,来使得原本的结构截面可以加强,甚至还可以直接采用“偷梁换柱”的方式使得原本的混凝土构件被有效替代。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正常使用的原则,如果混凝土建筑物结构元件存在混凝土裂缝或者是表面出现明显病害问题,应当遵循正常使用的原则,也就是可以通过化学蜂浆等技术来对其进行加固和增强,保证混凝土在建筑结构方面能够符合正常使用需求。如果以上观点和原则都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我们可以选用力学受力原则,从实际角度看来,土木工程当中的混凝土建筑在进行加固以后,其本身建筑结构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所以受力也会出现变化,这就需要不断的结合加固前后的受力进行分析,做好受力计算,针对混凝土建筑的薄弱点进行加固,同时混凝土建筑在加固以后已经属于新旧材料结合的情况,所以需要严格的对其进行抗剪强度的控制。通过对力学计算进行分析,保证加固前后能够符合实际需求,尽可能的保证加固后的截面抗剪强度比原有的结构更高,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起到加固效果。

2土木工程中混凝土建筑的加固技术分析

2.1植筋技术

该种技术主要是在原有的混凝土结构基础之上,通过对钢筋进行植入来使得混凝土的结构强度有效增强。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应当对混凝土构件的钢筋位置进行确认,然后再进行钻孔操作,同时将孔洞清理干净之后,在孔洞之中注入植筋胶,待胶质注入完成后,插入需要植入的钢筋,借助结构胶将钢筋和混凝土构件紧密地结合起来,然后再对混凝土进行重新浇筑,从而使得新旧钢筋混凝土能够有效地形成完整整体。植筋技术通常只需要在钢筋混凝土上进行钻孔即可,不需要直接对钢筋混凝土进行大面积开槽,与此同时,在强力化学胶的粘合作用下,能够有效地保证新植入的钢筋和混凝土紧密结合起来,所以这种技术对于原有的混凝土构件而言有着较低的伤害,使得混凝土加固的工作量全面减轻,最主要的是植筋技术在应用过程当中更加依赖于钢筋粘合强度和机械的咬合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使得钢筋所受到的荷载拉力能够得以优化,而不是像传统的植入方式一样,更加依赖植入的钢筋与原有混凝土构件之间的摩擦力,所以这样的方式的加固效果也更加良好。

2.2混凝土裂缝压力注胶补强技术

该种技术在使用过程当中最主要是应用土木工程当中的混凝土建筑在后期的保养和维护,随着时间推移,混凝土建筑都会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时间荷载强度的影响,使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或者是麻面等问题,如果任由其发展,裂缝将会逐渐加大加深,最终将会对建筑物造成严重影响,有时很有可能会导致建筑物出现渗漏或者是开裂的问题,为建筑物后续的使用带来重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应当采取混凝土裂缝压力注胶补强技术来对混凝土建筑进行修补。在具体实施上,主要包含两种方式,一种是裂缝表层修补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利用较强粘结力的碳纤维布,通过将其粘在建筑物裂缝处,可有效起到加固效果,并且成本较低,施工也比较简单,但由于这种修补加固技术是从混凝土表面入手,属于治标不治本的加固方法,因此难以起到长久的加固效果。另一种是从混凝土裂缝内部入手的补强修补方法,通过在混凝土裂缝内部注入结构胶,在结构胶凝固后,可有效实现混凝土裂缝的修补,并且这种加固方式是从混凝土内部入手,因此可以有效避免水分以及有害气体继续破坏建筑物混凝土结构。并且结构胶与以往环氧树脂相比,混凝土结构胶体有着更加稳定的性能,稀稠度也能够保持一致,因此能够确保裂缝注胶更加均匀,有效提升了建筑混凝土裂缝补强加固效果。

2.3外粘型钢加固技术

外粘型钢加固技术顾名思义,即是在原混凝土结构上外包一层型钢的结构加固技术,从而有效提升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一般情况下,在混凝土结构面的四角,通常会设置一些角钢,通过利用螺栓套箍,将这些型钢连接在一起,从而成功形成一个外包于混凝土构件的钢架构整体,并且在完成加固后,这种钢架构能够有效承担部分甚至完整的加于原混凝土构件的荷载,从而有效达到混凝土结构加固的目的。这种技术能够在不增加原结构截面面的情况下提升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并且在外包型钢对原混凝土构件的约束下,有效提升了原混凝土构件的延性,并且实际加固施工周期较短,施工也比较简单,在土木工程梁柱混凝土构件加固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

外粘型钢加固技术在具体实施上主要包含两种方式,一种是干式外粘型钢加固方式,即是直接在原构件之外,完成型钢的外包加固,尽管在型钢与混凝土缝隙之中有水泥砂浆灌注,但剪力依然无法有效通过结合面进行传递,因此相当于外部钢架构与原混凝土构件各自承担相应荷载,难以形成有效的整体,因此这种外粘型钢加固方式效果低于湿式外粘型钢加固方式。而湿式外粘型钢在加固过程中,会在原混凝土构件之间预留一定缝隙,然后向缝隙之中关注环氧砂浆、乳胶水泥浆等,从而通过这些填充物实现剪力的有效传递,从而使得外包型钢架构与原混凝土构件形成一个整体,共同承受外部荷载,可起到更好的加固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建筑是土木工程常见的建筑结构,做好混凝土建筑结构的加固,可有效改善整体混凝土建筑受力水平,提升混凝土建筑运行的稳定性,延长混凝土建筑使用寿命。因此需要明确土木工程中混凝土建筑加固原则,并结合混凝土建筑结加固实际,选择合理的加固技术,有效推动土木工程建设实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俊磊.土木工程中混凝土建筑的加固技术探析[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6,14(5):25-25.

[2]翟吉野.试论土木工程中混凝土建筑加固技术探析[J].科技尚品,2016,(7):147-147.

[3]熊争气,胡军.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的加固技术分析[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7,16:42+171.

[4]李志国,王岚兰.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检测与加固技术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1:118-119+12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