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制度的不断改进与完善,促使我国小学教学工作的重点也发生了一定变化。教育工作不仅仅需要关注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问题,促使其学习能力得到提升。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仍存在有一定的问题与不足,需要不断地改进。鉴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数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以供参考。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上,首先,部分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缺乏多元性,使单调乏味的课堂教学不能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其次,教师没有在课堂上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没有有效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形成课前复习、课内实践和课后思考的学习习惯,所以没办法激发学生对学习的自主性,也不能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更不能突显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课程教学时,对于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还存在一些问题,很多教师将教学的教学目标放在了让学生单一化的理解数学理论知识上面,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学目标中还缺乏体现,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方向,缺乏对于学生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在利用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活动时,可以调查好学生非常感兴趣的生活事物和生活情境,然后根据这些生活情境作为小学数学课堂的情境导入,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吸引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带着更多的学习兴趣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并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提升数学思维能力,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教师在教学有关“余数”的知识时,可以这样创设情境,首先准备好一些苹果作为上课时的教具,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取出8个苹果放在水果篮里面,使每个水果篮的苹果一样多,可以怎么放?当学生独立思考对于苹果的放法之后,从中选择五种:1.一个水果篮放4个苹果,8÷4=2(篮);2.一个水果篮放2个苹果,8÷4=2(篮);3.一个水果篮放8个,8÷8=1(篮);4.每个水果篮放3个苹果,8÷3=2(篮),还剩2个苹果;5.一个水果篮放5个苹果,8÷5=1(篮),还剩3个苹果;6.一个水果篮放6个苹果,8÷6=1(篮),还剩2个苹果;7.一个水果篮放7个苹果,8÷7=1(篮)还剩1个苹果。然后就可以启迪学生对这些算式进行观察和探究,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可以发现其中三种放水果的方式可以刚好把苹果平均分完,其他的则不可以平均放完。学生通过探讨没有平均分完的这几种类型来体会“有余数的除法”这一数学知识的生活意义,从而加深对于这个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参与到分水果的情境中,创新了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
这样生活化的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点与自己的兴趣之间的联系,改变对于小学数学知识晦涩难懂的主观看法,从而有了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愿意学”是学生能够最终理解数学知识并形成数学问题创新思维的首要前提,“主动探究”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生活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不应该只是局限于数学学科理论知识的思维,而是需要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体现,使学生摆脱枯燥的理论知识,从而在数学学习中寻找到乐趣,体验到实际的价值,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解决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时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理论结合生活原理的教学,这样可以帮助小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和生活各方面息息相关的关系,增强对于数学思维的运用,在运用中对数学知识进行创新思考。为了能够激发学生探讨数学问题的兴趣,教师应当在教学设计之前,了解当前学生感兴趣的一些人物和事件,然后找到其与小学数学知识之间的一些关联,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内容融入到数学知识点里面,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探讨和解决数学问题时就像是在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一样,使一些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掌握和理解,从而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自主思考中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三)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也逐渐被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小学数学教学期间,教师也可以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以视频、图像等方式直观、生动地对数学内容进行呈现,促使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更便于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及应用,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创新思维的效果。
比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算方法,以动画视频的方式来给学生展示图形的剪切、拼接方法,通过平移、拼接的方式组成长方形,从而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让学生明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高与底的乘积。通过对多媒体的应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认知,同时还可在观看视频动画的过程中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应用创新能力同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同样也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开展教学,以视频动画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掌握所学内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数学空间能力、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极大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获得学生的信任,与学生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敢于发言、敢于质疑。同时通过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有趣味性的问题等方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热情,促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与探究中形成数学思维,推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来芳.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0(12):44.
[2]王雪薇.小学数学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路径探索[J].名师在线,2020(31):66-67.
[3]王汉林,王立波.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浅谈[J].课程教育研究,2020(3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