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很多院校开设的课程过于理论化,学生亲手操作的机会较少。在新能源汽车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创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更加丰富多元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能够积极思考,认真体会所学内容,结合实践实训教学使所学知识更加直观易懂,使课堂效率最大化,也符合当下的人才培养需求。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一些环境性的问题开始浮出水面,呈现到大家的视野当中。为了保持工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发展之间的协调程度,新能源汽车就成为了当前状态下大众青睐的对象。随着大众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量的增加,社会对新能源汽车人才的需求的需求量也上升了一个重要的档次。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离不来专业人才的培养,只有专业人才得到了可持续发展,那么新能源汽车产业才可以得到健康的延伸。新能源汽车专业也需要合理的设置课程,创新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改革,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需要。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很多学生空有理论,一到实践就会变得毫无头绪。并且专业教师没有处理好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其次,教学方式相对落后,还有部分教师依然还在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当前教学的发展,缺少创性,对教学内容缺少清晰的把控。以人为本的理念不突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不足,课堂教学缺少灵活性,学生理解起来比较的困难。最后,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缺少创新性。对于新能源汽车专业来说,属于一门新兴的学科,体现了很多创新性的特征。前沿技术和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如果缺少新技术的支撑与理解,那么课程与行业发展之间就会出现脱节的状况,甚至还会导致教学内容的滞后性。鉴于此,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新能源汽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就成为了当前状态下,众多教育工作者需要探究的主要内容。
二、新能源汽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改革的目的
从目前的形势上看,新能源汽车成为了汽车市场的主力军,并且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当前的状态中,主要可以分为纯电动汽车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两个类型。2020年,新能源电动车的销售量突破了111.5万辆,预计到2025年会突破300万的大关。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提高之后,就需要加大基础配置,完成智能化和信息化的强化。现如今,已经形成了成“三纵三横”的研发布局,新能源汽车的人才缺口也开始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明确人才发展的方向,在实践中将汽车设计业、修理业、制造业等方面的内容实施进一步的优化,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相比之下,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内容比较复杂,不仅需要学习发动机相关的基础知识,还需要学习内燃机和机械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在实施专业培训的过程中,主要的建设目标就是将学生培养成综合性素质较高的人才。具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的同时,还可以对故障实施良好的检测与维修。在教学的历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关注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还需要合理的统筹规划,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互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动手呢管理,解决市场的人才缺口问题,提升市场部竞争力,加大创新思维的构建。掌握汽车构造与制造,熟悉计算机和图像技能,自觉的探究,完成可持续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新能源汽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路径
1.统筹理论教学,提升实践教学比重
在授课的过程中,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一样重要。新能源汽车专业中的理论知识属于指导作用,实践知识才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的境界。新能源汽车专业也多门学科存在着较大的联系,只有增加实践知识的比重,那么才可以在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制定出科学的解决措施。优化课程定位,平衡理论知识,加大对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考察,增加过程建设。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直观的基础上,保持一个清晰的认知,制定针对课程内容,加大重点知识的讲解,减少误区。此外,学校还需要根据现状,以学生为中心,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最大限度让学生还了解新能源汽车最新的动态,了解自己的专业,接触最前沿的技术,提升创新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接下来,教师还需要合理的引导学生,优化传统的考核方式,平衡理论与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在潜移默化的历程中,积累经验,达到举一反三的境界。
2.调动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方式
在当前的状态下看,任何行业的发展都需要创新,只有创新才可以带来更多的与时俱进。新能源汽车专业也需要在未来创新的基础上不断的优化教学方式,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实现创新发展。因此,如果教师仅仅使用单一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仅教师压力较大,并且学生学习起来比较的困难,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此时,专业教师就需要结合当前的发展需要,使用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方式,整合资源,使用信息化,提升学生的实践兴趣。其次,还可以使用多媒体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汽车的内部结构和运行的原理。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优化讲解过程,让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增加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向着创新的方向进行发展。
3.与时俱进,推动教学改革与创新
首先,新能源汽车专业的教师,需要结合当前的行业需求,探究具体的发展情况,加大对新技术的理解,保持一定的与时俱进性。学校需要加大学生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邀请此方面的专业或者是高尖人才,到学校当中进行技术交流,提升教师的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其次,学校需要结合现实的需要,提升实践课程的比例,帮助学生了解行业的状况,合理的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向着前沿的方向进行发展。最后,学校需要保障教学设备的完善性,缩小技术建设周期,建立创新平台,优化和改革教学方式,增加行业标准人才。
结语:随着社会的进步,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改革,需要结合职业化的发展需求,提升“校”“企”“师”“生”等多方的合作力度。建立并完善专业教师队伍,加大学生与企业的联系,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探索产业发展,不断结合现状,调整专业实践课程。加强教学师资配备,重视学习情境建设。在“三纵三横”的视野下,统筹规划,加大基础建设,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新鲜活力。
参考文献:
[1]苏锦杰.新能源汽车汽修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大科技,2019(44):186-187.
[2]徐文博,常成.应用型本科车辆工程专业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研究[J].河北农机,2020(10):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