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联合诊断评估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
孙艳丽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孙艳丽 ,. 超声联合诊断评估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J]. 诊断医学,2023.5. DOI:10.12721/ccn.2023.157034.
摘要: 目的:研究乳腺癌淋巴结转移采用超声联合诊断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100例乳腺癌患者,其中45例患者淋巴结转移,纳入A组(转移组),经过病理证实,其余患者纳入B组(反应组),均采取超声联合诊断评估。结果:对比B组,A组L/S比值更小,边缘形态不规则、L/S≤2、淋巴门缺失比例均更大,P<0.05。结论:乳腺癌淋巴结转移采用超声联合诊断评估,可促使患者诊断效能提高。
关键词: 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超声联合诊断评估;价值
DOI:10.12721/ccn.2023.157034
基金资助:

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发病率较高,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可对患者治疗方式造成影响,是预后重要影响因素,目前临床主要利用超声进行判定,但是,容易发生误诊及漏诊,主观性强,近年来,临床提出了超声弹性成像以及超声造影等手段,将其应用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患者诊断过程中,可对患者淋巴结内低速血流以及微小血管进行探及 [1],可对淋巴结硬度进行探测。然后,如何结合以上检查手段,将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性提高,是临床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采用超声联合诊断评估的价值进行了整体分析,入组患者100例。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于2019年1月至12月随机选择100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均知情,根据病理结果分组,45例淋巴结转移患者纳入A组(转移组),均为女性,年龄39岁至68岁,中位49.6岁,其余55例患者纳入B组(反应组),均为女性,年龄38岁至67岁,中位49.5岁。

1.2方法

均采取超声联合诊断评估:利用超声诊断仪器,仰卧,将患者腋窝以及前胸充分暴露,将患者患侧外展手臂80°,利用肩垫固定处理患者肩部后方,为患者实施超声检测。利用常规超声,可观察患者淋巴结前后径(S)、大小、横径(L),计算L/S等。

将超声机调整至模式造影,将1.2mlSono Vue经过患者肘前窝开展静脉推注,冲洗期间使用5ml生理盐水,将Timer按钮开启并控制动态采集时间2min至3min,对各项相关数据进行记录[2],若患者多发淋巴结,间隔15分钟以上开展重复造影,将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模式打开并垂直放置探测面以及探头,将血管以及肌肉避开,确保稳定弹性成像图片获取并做好储存工作。根据患者病灶区颜色不同,利用四分法,获得弹性成像评分。在患者体表标记超声探及到的淋巴结并对照病理结果。

1.3统计学计算

根据SPSS 20.0软件中相关计算方式对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统计学表达存在意义。

2 结果

A组L/S比值更小,边缘形态不规则、L/S≤2、淋巴门缺失比例均更大,对比B组,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其他指标(有液化、皮质厚度低回声型、有钙化等)对比得出P>0.05。

表1 2组患者数据对比

21.png

接上表

22.png

3 讨论

乳腺癌属于恶性肿瘤,较为容易合并淋巴结转移,若想对准确的淋巴结状态进行获取,应采取多种检查手段,有利于各个阶段乳腺癌患者治疗,对于早期患者来说,利用保乳手术,应避免不必要的前哨淋巴结活检,可将患者术后患侧感觉减退以及上肢肿胀等情况减少,对于中晚期患者,应根据患者淋巴结情况,对患者是否开展新辅助化疗进行决定,对淋巴结清扫范围进行合理选择[3]。利用常规超声,可有效开展淋巴结转移术前诊断,利用弹性成像以及造影,可补充诊断。分析得出,乳腺癌淋巴结转移采用超声联合诊断评估,高效可行,转移性淋巴结超声造影表现一般是淋巴结周围不均匀高灌注[4],低灌注区域存在,具有低峰值强度,对于反应性淋巴结患者来说,从淋巴门开始,增强表现为均匀一致,以上情况提示,对于转移性淋巴结患者来说,血供状态容易变异[5],造影征象不固定。在诊断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患者过程中采用弹性成像,诊断效能难以判定,从病理学分析,由于肿瘤组织增殖于淋巴窦,质地硬,转移性淋巴结患者具有高弹性评分,临床经验证实,利用乳腺触诊,若淋巴结硬度较大,怀疑肿块恶性。对比反应性淋巴结,转移性淋巴结整体硬度明显更高。

本组实验得出:A组L/S比值更小,边缘形态不规则、L/S≤2、淋巴门缺失比例均更大。结果提示,超声联合诊断评估,值得临床运用。

综合以上得出,乳腺癌淋巴结转移采用超声联合诊断评估的效果较为理想,可促使患者诊断效能提高,值得临床参考。

参考文献:

[1]常婉英, 贾宛儒, 史俊妮, et al. 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常规超声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J]. 肿瘤影像学, 2019(1):8-12.

[2]任艳, 刘晓晖. 超声弹性成像联合二维超声评分法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的诊断价值[C]//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腹部超声医学学术大会. 0.

[3]宋慧茹. 超声造影联合常规超声诊断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效果评价[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13).

[4]赵筱丹, 王心佳. 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乳腺癌转移性前哨淋巴结的应用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13).

[5]魏汝峰, 边希增. 超声弹性成像联合灰阶超声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1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