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力施工安全现状
1.1工程安全问题
国家电网公司对电力工程施工有着明确的要求和标准,通过对施工进度以及安全性进行考核,衡量安全质量管理工作是否达标。由于电力工程项目存在一定危险性,整体的安全系数等级相对较低,如受地理环境、周边设施、进度要求等诸多因素影响,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隐患。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管控,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给工程施工管理带来很大压力。
1.2安全基础问题
电力工程施工之前会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帮助施工人员掌握施工安全注意事项,明确施工中的危险点,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避免安全事故发生。但由于施工现场的整体环境相对较为复杂,不确定因素较多,如可能会因为各项安全措施没有落实,或安全教育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培训不到位等问题导致违规操作从而引发安全事故。如果现场存在违规违章行为,施工设备安全隐患没有及时消除等,也会造成一系列的安全问题,因此工程安全体系的规范化不容忽视,应抓牢抓实。
1.3危险因素问题
城镇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电力工程数量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不同工程项目的规模及危险系数有很大差异。比如在工期较短或是工程量较大的项目,可能会因为存在赶工期的状况而忽视安全管控问题,甚至存在不合规的交叉作业状况,会直接增加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系数。
1.4教育培训问题
电力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施工人员数量也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在进行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时,存在部分培训形式化的情况,有些施工单位没有对安全培训内容予以高度关注,也没有及时更新安全培训各项章程,存在培训内容与工程实际需求不符的问题,导致安全培训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直接增加了工程施工的风险。
2新发展格局下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2.1统一行业制度建设要求
(1)行业层面牵头制定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基本规范,管理制度要从“大而全”向“精而准”“精而减”转变,加强针对性,强调操作性。(2)各级检查、督查、考核应将重点从查安全管理制度、资料全不全向制度是否落实到位方向转变,减少形式主义、痕迹主义。(3)督促企业持续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完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履行一岗一清单,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和考核奖惩,提高知责、明责、履责和尽责能力。
2.2树立安全零事故工作理念
一是以工程项目管理人员为重点目标,要求其对安全事故应对处理方案进行反复演练,确保人员能够真正掌握安全防范措施以及正确的安全事故处理方法,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人员能够快速做出正确应对,提升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二是对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进行完善,设置上下应急联动机制,确保突发事件的处置以及预防能力不断强化,有效提高作业环境以及生产设备的状态分析能力,保证施工安全管控等级稳步提升。三是对事故发生机理以及电网运行规律进行深度研究,构建“三道防线”,构建完善的电网事故应急机制,不断对应急预案进行优化,保证事故应急处理能力达到最优。定时进行事故应急预演,以确保在事故发生时,可以及时对出现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与处理。
2.3重点整治分包违法违规
(1)分包商作为法律地位上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包括分包商总部对现场的检查。同时建议行业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分包商发生违法行为的处罚主体应为分包商,改变其处罚“成本”过低的现状。(2)加强分包商安全行为治理力度,将分包商纳入建设项目安全管理体系,开展全过程监管,建立分包人员数据库并实行“黑名单”管理,健全分包商考核评价机制。(3)清晰总包与分包之间的责任界限,建立、完善总承包商对分包的深入、有效的监管路径,各自发挥优势和特长。
2.4增加技术以及资金投入比例
供电方须及时对配电设施进行维护,不仅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确定设备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对设备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同时还要做好详细的计划方案,通过技改大修工程项目,对违章、老旧设备装置进行逐批处理。进一步提高技术的投入力度,加大主网网架结构优化、配电网设备改造、老旧小区改造、自动化设备应用等技术手段投入力度,提升主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有效提高整体防范能力水平。
2.5持续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1)建立健全应急能力建设长效机制。各层级、关联方之间做到接口顺畅、上下贯通。预案应结合实际,简洁明了,去繁杂重实用。(2)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由建设单位牵头组织具有不同专业特长、能够承担各类突发事件抢险救援任务的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3)提升应急演练及评估能力。强化参建单位联合演练,提升应急联动效应。推广情景演练、桌面演练流程技术和VR技术应用,提升演练质量和实效。
2.6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
(1)承认电子签章,解决培训教育、会议、隐患排查、技术交底等签字问题,纸质化向电子化资料转变,实现线上办公。(2)在信息化基础上推行智能化管理。建议行业组织专家,形成安全管理大数据,如常见隐患数据库、常见风险数据库,在信息化建设中与工程各类监测设备设施(比如高边坡、基坑、隧洞变形自动检测报警提示装备)联动、与实名制门禁联动、与视频监控系统(比如违章、隐患自动抓拍系统)联动等,实现各类先进管理手段与信息化系统集成的管理思路。(3)推动电力行业“智慧工地”建设,推动人脸识别技术、二维码技术、定位技术、可视化技术、机器人技术、智慧门禁系统、隐患自动识别系统等智能化产品和新型工器具装备的应用,提高电力建设项目智能化水平。(4)国家或行业出台相关政策,单列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费用,不挤占安全专项费用。
2.7减少外界环境对配电网施工产生的干扰
在配网工程建设过程中,外界环境、气候及人为因素都会对施工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必须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控制环境因素对配网电力工程施工的影响,提高配网电力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当配网塔杆临时在路边架设时,则要安排单独的工作人员看管,避免对行人安全造成威胁。如果面对十分恶劣的天气,特别是雷雨天气,必须在架空线路中安装避雷针,防止电力工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另外,配网电力工程施工单位还要经常对相关设备进行全面检查,时刻保证其处于安全状态。施工企业还要重点明确企业的施工管理制度,对参与施工的全体员工积极展开安全培训,使其能够完全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施工。
结束语:电力工程项目需要以安全生产作为红线准则,需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与提升。通过对电网施工项目特点以及安全问题的分析,明确整体工程施工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安全防范问题,制定出针对性较强的安全防范策略,通过创新完善电力工程项目的管理措施,高质量地展开安全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安全体系水平,从而更好地为电网建设与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 严江.电网施工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与措施[J].现代企业,2021,(07):30-31.
[2] 姜维杰,周峥栋,廖玉龙,徐斌,夏新华.电网施工企业的安全体系优化策略[J].集成电路应用,2020,37(03):26-27.
[3] 温衍.电力施工企业形势分析及改革思路[J].中国市场,2019,(24):79-80.
[4] 焦会香.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确保企业安全管理[J].农电管理,2007,(10):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