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应试教育环境影响,早期课程教学将主要精力用于理论知识传授,无论作业布置还是课程环节设计都紧紧围绕理论知识进行,课堂环境与实验环境等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知识。因此,课程体系较为单一且缺少有效性。这样,不仅会使学生过度依赖老师,也会局限教学范围,不利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思维僵化明显,教学质量受到影响。因此机械数控加工课程教学要改变早期教学方式,基于自主学习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
1自主学习重要性
第一,促使学生独立思考,提高问题解决能力。自主学习是锻炼学生思维逻辑最为有效的方式,要求学生正确看待问题并加以解决,自主学习期间,学生要结合学习需求自行找寻学习资料,归纳整理之后形成知识体系,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判断力,而且可养成创新性思维,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与工作带来的挑战。第二,培养学习兴趣,调动个人主观能动性。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只能被动汲取知识,自身活力难以被激发。自主学习要求学生根据需求确定学习方式,将主动权交由学生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优化教学效果。
2机械数控加工课程的教学
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培养是机械专业教学重点,两者决定了学生未来发展。数控加工在机械课程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对机械专业学生未来发展有不可估量的影响。随着科学水平提升,工业产业发展迅速,数控机床广泛运用于生产中。这种背景下,数控加工类课程作为机械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充分体现了机械专业课程的教学特色。对于某些重点本科院校。其机械专业的数控加工课程教学要求,不仅仅是像高职院校那样以培养一名合格的数控加工操作人员为培养目标,而是首先要培养人,即培养"知识、能力与素质三位一体'机械专业综合性人才。因此必须要使学生对数控加工工艺过程有整体的认识和了解,同时要加强学生的数控加工工艺规划和设计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数控加工实践操作能力为重点。为此,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主要目标,通过研究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改革课程的学习与考核方法,来提高学生自觉参与教学的积极性,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将教学重点由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变到重视人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模式上,从而探索构建数控加工课程教学新体系。
3数控加工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3.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先决条件,因此,基于自主学习进行机械数控加工教学时要着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潜在活力,让学生自主汲取课程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水平。要想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必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控加工对机械教学的重要性,了解数控加工与机械、计算机等不同学科技术之间的必要联系。同时,伴随工业产业飞速发展,各类数控加工设备应用广泛,通过课程教学可以让学生对数控加工设备应用有更全面的了解,为就业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如此,学生必然会被数控加工课程吸引。除此之外,授课阶段教师要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例如仿真软件,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基于学生编译程序模拟数控加工全程。譬如,通过UG-NX CAD/CAM软件揭示数控铣削加工过程,利用直观方式带给学生更为真实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熟知数控加工细节要点,降低数控加工学习难度,让学生感受到数控加工实用价值以及对自身的益处,包括编程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可以轻松掌握数控加工课程核心,夯实专业知识基础,养成数控加工意识与思维。
3.2因人因时调整教学内容
数控加工是机械专业重要课程,内容繁杂包含多个方面,如金属工艺学、数控机床等。随着科学水平提升,数控技术持续创新,对此,授课教师要顺应技术发展趋势,结合工作经验积累,及时向学生传授新技术、新知识。譬如,数控加工教学阶段,教师可适时引入工业机器人的成形加工工艺,通过技术介绍、原理说明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开拓学生视野格局。同时,以概念讲解、工艺原理为主选择教学材料,剔除冗余的计算过程,摒弃传统工艺技术。如此,不仅可以优化数控加工教学模式,同时丰富课程内容,体现时代特点。
3.3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实践经验是数控加工教学核心,实践操作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数控工艺核心及原理,了解编程类型与方式,清楚程序发挥的作用,具有理论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虽然某些教学材料与实践联系紧密,但实际操作环境下的因素变化不能完全反映。对此,为实现数控加工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机械工作操作能力,提高职业素养,有必要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整合编程实验与机床操作,引入实际案例加以验证。譬如,数控铣床教学阶段,教师可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要求学生通过数控加工的方式设计模具曲面加工方案,之后通过信息化方式模拟加工全程,为学生提供实训契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除此之外,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实际工作环境,或者引领学生参观教学设施。通过这种方式打开学生视野,让学生对教学设备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增强个人适应能力。
3.4课程考核方式的研讨
应试教育背景影响下,课程考核主要通过闭卷方式进行,这种方式在理论类课程考核方面优势突出,如果用于实践类课程考核,很难反映出学生真实情况,不利于教师掌握学生实践能力及理论知识运用状况。对此,为解决上述考核方式带来的缺陷,可以引用能彰显学生综合能力的方式,例如以学生编译程序、数控加工模型等作为主要评分指标,开展针对性考核活动。这种方式可以弥补传统考核方式的不足,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4结语
总而言之,由上述分析内容分可以看出,基于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方便实践类课程教学,其优势在数控加工教学方面得到充分发挥。对此,教师要认识到理论类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不同,秉持因时制宜的原则转变教学理念,选择针对性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活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树立自主学习意识。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思维逻辑,同时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能力同时奠定个人成长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克锐,叶炬锋.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式移动教学探索与实践——以"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为例[J].新课程研究,2021(3):4.
[2]刘婷,颜丙春,叶昕媛.基于混合教学模式的国际学生综合汉语课程资源建设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3(10):50-53.
[3]崔素华,高雪强,韩志杰.基于在线翻转课堂的《机械制图》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