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380V供电铁路客车电力连接器座内腔结构分析与研究
李伟 马志伟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伟 马志伟,. AC380V供电铁路客车电力连接器座内腔结构分析与研究[J]. 中国电气工程,2022.7. DOI:10.12721/ccn.2022.157060.
摘要:
电力连接器座是铁路客车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将车辆用电设施与机车供电系统相连,为用电设施提供供电,以满足旅客出行生活需要。结合厂修客车检修经验及实际做法阐述铁路客车电力连接器座安装内腔结构。
关键词: 电力连机器座结构
DOI:10.12721/ccn.2022.157060
基金资助:

1 结构分析

1.1 AC380V供电铁路客车电力连接器座内腔结构有多种形式,其中一种结构在厂修时值得特别注意,厂修时及时优化检修方案。

1.2 此结构大致描述为AC380V车车端上下插结构,一位角受手制动侧制约向远离车体中心侧偏移,且法兰盘腔内有凸台见示意图1、2,下方电力连接器安装腔内空间狭窄,内部钢结构与连接器座安装面距离约8cm。电缆经过时易导致电力连接器座安装后U相接线端子与电缆抗磨。

截图11.png截图12.png 

图1                                     图2

2  结构优化

2.1 尺寸测量

2.1.1 法兰盘内腔凸台侧面与法兰盘垂向中心线间距离(定义为:横向距离,尺寸标注为A,见图3所示)。

2.1.2 下插内腔钢结构凸台正面与法兰盘安装面间距离(定义为:纵向距离,尺寸标注为B,见图3所示)。

2.1.3 测量横向距离A为表1中数据时,再测量纵向距离B至少大于表中对应的数据,则不需加长法兰盘。反之须进行改造,加长法兰盘;或测量纵向距离B为表1中数据时,测量横向距离A至少大于表中对应的数据,则不需加长法兰盘。反之须进行改造,加长法兰盘。

 表1横向距离A、纵向距离B数值对应表           单位:mm

30.png

31.png 

图3横向距离A、纵向距离B测量示意图

2.1.4 如测量尺寸满足上述数值要求,则按如下方式检修处理配线。

2.1.4.1重新捋顺上插配线,配线在过口、梁处用夹布胶管防护并捆扎固定,防护超出过口、梁处至少50mm以上,其中上插配线在钢结构出线口拐弯处走大弯在下插线下方走线,贴近钢结构底部走线,见示意图4,此处配线用夹布胶管防护并捆扎固定。保证上插线在此处防护良好,夹布胶管可分段防护使用。现车走线不规范需捋顺端插处余量不足时,打开车下接线箱盖,可将接线箱内配线余量拉拽至端插处,如余量再不满足时则更换配线。

33.png 

图4上插线布线示意图

2.1.5 如测量尺寸不满足上述数值要求,则加长法兰盘座。

2.1.5.1 做好焊修作业前的防火工作,准备好相应灭火用具和喷壶,查看车辆动火位置,确保动火附近无易燃易损料件。

2.1.5.2 为防止蚀轴,将车体与转向架分离,分解与转向架连接的轴报、地线、防滑器线。地线加持点与焊接点不许横跨架车机;不具备起车分离转向架时,须将车辆解编,在所有车轮与轨面(铁鞋)间垫厚度不小于4 mm胶皮或其他绝缘材料,地线夹持在施工附近的缓冲梁下翼面处,严禁搭接在轨道上。

2.1.5.3 将新电力连接器安装座(安装面朝外)组对到原旧接口上,组对时保证电力连接器安装座与原旧接口周圈基本对齐,并使用钢卷尺测量电力连接器安装座垂直方向上的两个孔距风挡立柱的距离,要求上下孔的间距差不大于5 mm,尺寸超差时,旋转微调后重新核对尺寸,确认尺寸无误后沿圆周方向段焊固定。

2.1.5.4 新电力连接器安装座与原旧接口周圈对接满焊,焊接时采用焊条电弧焊、使用φ3.2 mmJ422焊条、焊接电流90~120A、对称分段焊接,要求焊缝无裂纹、气孔等缺陷,焊缝余高不大于2 mm。焊后打磨清除碳化物、药皮及烧损的面漆涂层等杂物,焊缝圆滑过渡,并按既有要求涂刷防锈底漆、面漆。

2.1.5.5 清除干净分线盒内防护材料、焊渣等杂物。

3 效果收益

通过对AC380V供电铁路客车电力连接器座内腔结构分析,通过实际理论尺寸计算,对不符合要求的结构进行了优化改进,能够有效降低故障发生率,提高铁路客车的运行使用品质。

参考文献

1  TB/T1759  铁道客车配线布线规则  

2  TJ/CL542  铁路客车冷压接线端子压接暂行技术条件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