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将工匠精神融入学校机械专业课程教学,能够更好地培养高素质机械专业人才。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具有更深层次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工匠精神也是一种毅力的体现,学生只有具备工匠精神,才可以在后续学习和工作中克服种种困难。
1工匠精神内涵
工匠精神是一种以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和工作风格。它包括对工作的热情、耐心、认真以及细心等方面的要求。作为一种传统职业文化,工匠精神不仅代表了人类智慧的结晶,也代表了现代社会的一种强烈需求和重要价值。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科技进步和企业竞争的加剧,很多产业都需要高质量、高效率、高精度的产品和服务。这就对于工匠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工作者能够在工作中以实现最高标准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培养和传承工匠精神,强化工作者的职业能力和素质,成为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趋势。而通过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机械制图与CAD技术基础课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也可以培养他们的细心、耐心和热情,在工作中追求卓越,注重细节,从而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2机械制图教学中工匠精神融入策略
2.1培养机械专业学生工匠精神意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工匠精神,除从专业课程领域着手外,还应该从其他领域引导学生。学生只有通过对社会新闻事件的了解和正确认知,才能将事件分析结论有效转化为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促成达到内外兼修。对学生进行立志培育时,机械专业教师也可以从互联网中寻找有关工匠精神视频,通过播放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工匠精神,并感受工匠精神的魅力和内涵,以激起思想上的共鸣,这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等有着非常好的提升作用。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教育,还需要分析学生诉求,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教学引导方案,以弥补学生存在的短板。不同的学生差异明显,教师在引导学生时,必须充分尊重学生,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而在这种关系下,学生在机械专业学习中能够更加有效地感知工匠精神的魅力,从而实现在学习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及夯实机械专业知识基础的最终目的。
2.2创新形式,做好机械制图校本教材开发
学院机械制图教研室以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实用、适用、够用”的原则,创新形式,教材采用最新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制图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机械工程CAD制图规则》,充分贯彻“理论够用,能力为本”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想,并对传统的教材结构进行合理的整合,打破传统机械制图课程的理论体系,融合机械制图、零部件测绘、AutoCAD2022的内容,以典型机械零部件的测绘及造型为载体,以AutoCAD为工具,依据认知规律,借鉴零件成组分类法形成若干项目。每个项目包含若干个实际案例,每个案例都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作过程。学生在完成每个具体工作任务的过程中,熟悉工作对象、工作方法、工作要求、工具使用,实现掌握制图基本知识、具备二维绘图软件应用技能、培养绘制和阅读零件图及装配图能力的目标。
2.3重视建立差异化评价体系
高校的学生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比较显著的差别,其中包括个性特征、发展需求、家庭背景等因素,而这种差别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专业教学的时候,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个性化、差异化的评估制度,这样学生才能从工匠精神培育中找到合乎自身发展的最佳方式。例如,对于学习能力和感知能力较高的学生,要指导他们打破自己的局限性,用更宽广的视野思考自己的事业发展,发掘难度更高、更有挑战性的知识技能。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交流,提高自信心,形成学习共同体。对于学习能力和感知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教师要多加关注和支持,对学生的反馈,教师的回答就要积极而及时,协助他们尽快地处理已产生的问题,在这类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要轻易或者带有明显负面的语言去评判他们,这样才能使学生不断地掌握更多的基础技能,取得明显的进步。在这样的教学实践中,各层次的学生可以利用多种方式,在不同的阶段弥补自己的不足,克服困难,将工匠精神深深扎根于心,在不断提高技艺的同时,将工匠精神的精髓内化为职业意识,以一种严谨负责的态度来从事并创新自己的工作。
2.4积极应用特色教学模式
机械专业课程最大的特点是实践性非常强,因此在理论教学完成后,还应该安排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实践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也有助于学生明白工匠精神的价值所在。高校学校还应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所需,考虑到社会对机械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根据实际情况对机械专业教学进行改革,融入工匠精神教育。为确保教学改革实际效果,机械专业教师应充分掌握机械行业现阶段的用人形式,充分了解各企业岗位用人需求,以及考虑到机械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而只有经过充分的调研分析,教师在教学改革中才能拥有更多的发言权,并明确今后教学工作方向,以此促使学生明白工匠精神的真正含义,这对进一步提高其综合水平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教学工作中,教师必须始终把实践能力作为最重要的培养标准,并以此为基础,创造更有特色的教育体系,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加勤奋,最终为整个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了保证教学工作更具创新性和科学性,机械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这对于实现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确保学生具有优秀的个人品质具有决定作用。
结语
械类专业的广大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以培育学生工匠精神为出发点,立足于工匠精神培育实践需求,创新工匠精神培育方法,让工匠精神的精髓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地展现在每一个学生面前。
参考文献
[1]朱明松,朱德浩.培养工匠精神背景下的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以机械制图课程为例[J].职业,2020(27):38-39.
[2]周亮.产教融合背景下机械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工匠精神融合对策[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1(12):123-124.
[3]张婷,郭中万.高校机械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之我见[J].就业与保障,2020(10):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