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成为了新时期农村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乡村生态旅游,顾名思义是一种基于良好乡村生态环境为基础,让游客达到以享受环境、保护生态为目的的旅游形式。我国乡村生态旅游的研究起步晚而发展快。近年来,随着乡村生态旅游的逐步推进,它已成为了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贫困人口就业机会,在我国的脱贫攻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对带动乡村全面振兴至关重要。
1. 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基本框架
乡村生态旅游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策略的主要机制,对于乡村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1.1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实现乡村振兴的重点是产业兴旺,只有做到农村产业振兴,才能创造出相关的就业机会和岗位,为实现农民增收和农村富裕增添稳定的渠道。乡村生态旅游消费者的到来有力地拉动了当地的交通运输、信息服务、地产行业、农特产销售等,使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迅速提高,从而促进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结构的升级。为丰富游客视觉质感,乡村旅游产业建设者应加强农产品的优化创新,培育当地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做好“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业态创新发展。打造标志性农特产品销售服务,是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保障。
1.2 改善乡村生态环境
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是让游客回归大自然,体验、观赏、感受自然的乡村生态特有环境。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有效地解决了乡村生态旅游的相关限制性因素,其倡导的“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实施原则,是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坚实的保障。强调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在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前提下合理开发旅游资源至关重要。
1.3 弘扬、发展乡村文化
加强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保障,以“乡村文化”为核心的当地农民文化自信是实现“五位一体”乡村建设的目标。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本质上是一种促进乡村地方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在乡村生态旅游的实践中,游客不仅是自然美景的欣赏者,同时也是当地文化的传播者、宣传兵。弘扬和发展乡村文化,体现在乡村文化的创新性和包容性,进而丰富乡村文化市场与文化业态。
1.4提升村民收入水平
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旅、商旅、文旅“三旅结合”的休闲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打造以体验地方传统农耕民俗文化为特色的村庄发展模式,并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方式获得市场认同,使农村产业产品销售渠道多元化,拓展乡村集体经济路径。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产业” 的乡村特色产业振兴。
2.乡村生态旅游面临的困境
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面临着一些自然因素制约,这些因素的出现同时阻碍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2.1 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
人才缺乏是限制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管理人才占据首位。乡村生态旅游是推动中国农村经济产业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因此,我国需要大量的专业管理人才来实施乡村旅游建设科学规划和战略方针。然而,从目前产业背景来看,由于受到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影响,大量的年轻人选择到较发达的城镇去就业和发展,随着乡村人才大量外流导致乡村生态旅游的相关管理人才瓶颈制约突出,而剩余的从业人员大都是中老年人,受文化水平与综合素质制约,在某种程度上均阻碍着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的科学与高效实施。
2.2 产业结构同质化严重
我国的乡村生态旅游建设提出较晚,市场需求旺盛,导致一些旅游企业缺乏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缺乏独特性和创新型,造成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结构同质化较为严重。一般而言,相同的发展模式由于不符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原则,大同小异的服务内容和服务主题会对游客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与行业竞争力,最终造成游客流失,损害乡村旅游产业经济效益。
2.3乡村旅游企业融资问题困难
融资问题是制约乡村生态旅游企业发展难点。乡村生态旅游由于远离资本集中的城市很难受到投资方的关注和支持。在当前的市场背景下,鉴于乡村生态旅游前期需要投入的资金金额巨大,收益较为缓慢,因此多数投资者并不愿意涉足该领域,一些乡村生态旅游开发企业面临缺乏银行贷款抵押物,以及较高的贷款门槛导致一些当地乡村生态旅游项目无法有效地招商引资,最终造成开发项目的荒废。
3. 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发展好乡村生态旅游的策略
乡村振兴与乡村生态旅游相互耦合,因此发展好乡村生态旅游产业能够进一步反作用于乡村振兴的长远布局。
3.1培养乡村生态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管理人才素质是影响行业高效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乡村生态旅游整体服务影响较大。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加强乡村生态旅游管理人才资源十分重要。乡村生态旅游的相关主体单位应当着重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才能有效推动乡村生态产业的快速扩张和提升发展。
3.2创新乡村生态旅游特色服务
需要根据区域人文特色设计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将区域人文特色拓新发展成为知名产业。这将进一步提升当地乡村旅游企业的社会影响力,有效吸引大量外来游客造访、观光旅游,促进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的和谐、高效、特色化、差异化和可持续发展。此外,应注重本土化旅游策略,根据乡村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设计能够放松居民日常生活的个性旅游产品拉动内需。其次,注重乡村生态旅游的特色服务,做大拉近村民与游客距离的体验项目,增加游客对旅游产品亲和力,从而打造生态环保的乡村旅游产业链。
3.3 优化融资结构举措
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最大的瓶颈是资金短缺问题。地方职能部门应加强产业引导,帮助旅游企业招商引资、协助整合涉农扶贫资金,不断完善文化产业中的金融体制机制,促进投融资方式多元化。其次,可以邀集有情怀的社会有识之士,尤其是本土旅外企业家,激发其爱乡、建设美丽家园热情,以参股方式投资加入家乡产业建设。充分吸收社会闲散资金,有利于分散银行风险,为投资者开辟新的投资渠道,助力乡村旅游业良性发展。
4.总结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有利于优化乡村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弘扬乡村文化以及提高村民收入,更是促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手段。因此,为有效改善和提升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的竞争力,政府及相关乡村生态旅游企业需要结合当地生态和地域特色,加强对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的监管和完善,进一步促进乡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1.
[2] 高俊,孙瑞红,李艳慧. 生态旅游学 [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
[3] 赵华. 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J]. 人民论坛,2018(25):82-83.
[4] Zhu, W., & Ding, Y. (2019). Analysis of Rural Ecotourism Development Based on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