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图中零件编码方法的改进研究
司丽丽1 张久兵2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司丽丽1 张久兵2,. 装配图中零件编码方法的改进研究[J]. 装备技术研究,2024.6. DOI:10.12721/ccn.2024.157353.
摘要:
分析了现有国家标准规定的装配图中零件编码方法的利弊,提出了信息特征代码编码方法,提高了装配图的技术保密性和可成组管理性。
关键词: 装配图;零件编码;信息特征代码;保密
DOI:10.12721/ccn.2024.157353
基金资助:

0引言
装配图是机械装配所依据的重要图样。主要表达装配体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连接关系、工作原理、传动关系、安装尺寸、总体大小、配合性质和装拆顺序等。完整的装配图一般应具有如下内容:一组视图、必要的尺寸、技术要求、零件序号及明细表、标题栏等。其中对于零件序号及明细表又作了具体要求(如图1所示):
①明细表画在标题栏上方
②零件序号由下向上排列
③备注栏中填写规格代号
1现有零件编码方法利弊分析

捕获.PNG

目前按我国机械制图国家标准规定制作的装配图,其图形和明细表是在同一张图纸上的(如图1所示)。这样做的优点是便于读图,装配图上所有零件的信息对照明细表一目了然。工程设计人员、工艺设计人员、工人都能很方便地读懂装配图。但是这种便利也带来一些弊端:
①不利于企业的技术保密。随着制造业的国际化、敏捷化,国内国外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科技情报间谍的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保住核心技术就保住了企业的命脉,因此保管好自己的技术资料才能保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②不利于检索。现在用的绘图软件(如AutoCAD、CAXA等)绘图方便快捷,但一般都没有图表的检索功能。因此,大量的技术数据需要翻阅图纸和相应的技术说明才能取得,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基于以上原因,有的国内企业借鉴国外一些企业的经验,对本企业的零件编号方法做了一些改进。如某起重机生产厂就采用了下述链式代码(树型结构)。
QY25汽车起重机零件代码
QY25―――全液压汽车起重机,最大额定起重量为25T
QY25.01—液压总成
QY25.01.01―――联轴器
QY25.01.01-01―――轴1
QY25.01.01-02―――键
  ...
QY25.01-01―――板
...
QY25.02―――底盘总成
QY25.03―――回转总成
QY25.04―――起重臂总成
  ...
此编码上下级结构一目了然,结构简单,易于理解,“.”表示部件或组件,“-”表示最下级零件。但其编码位数不统一,不利于计算机处理,不利于成组,更不利于技术保密。还没有能够真正解决上述两个弊端。所以我们如果利用零件的信息特征代码来对装配图进行编码,则可有效解决上述两个问题。
2编码方法的改进-信息特征式代码
信息特征代码编码方式就是根据零件的各项信息特征来编组、编顺序、编流水号,从而对装配图进行分散式保密式编码。
零件编码可按以下方式编制:
例: B — 00 000 — 01
01―――流水号
000―――组别号
00―――组别顺序号
B―――首字母
说明:
(1)代码首字母由以下方法确定: 编码中的7位数除以23,所得的余数在0~22之间,如表1所示,余数对应的字母即为首字母。捕获.PNG不用字母 I、O、Z作为首字母,避免和阿拉伯数字1、0、2混淆。
(2)组别顺序号是00~99之间的数字。
(3) 组别号是一个三位数,其代表不同的零件类型或使用单位。
(4)流水号是01~99之间的数字。
此编码位数相同,每个码位都有各自的信息特征,公司内职员根据编码可以判断零件的属性,易于计算机成组管理
为了让职员了解零部件更多的信息,防止一线员工对一些对称或相似零件识读出现差错,可为代码增加更多提示信息,甚至以颜色进行区别。
例如:8A8885888AZQ8,各组代码含义及颜色标注见表2。捕获.PNG如上述QY25汽车起重机装配图,在图中对零件不做任何可识性标记,取而代之的是信息特征代码,如表3和表4所示,表3中主要列出各部件总成,表4中详细列出各零件的具体信息,这样编制代码既能保密又便于检索。捕获.PNG除上述特征信息代码外还可用混合式代码,此编码可用阿拉伯数字进行编码,没有组别号,无规律可寻,工程技术人员可到公共区域申请新号码,比如:00000000-99999999。
此种编码方式位数规定相同,易于计算机成组管理,根据编码看不出任何信息,保密性好。但是对于工艺人员则要求有较高的编码技术,所以可操作性不理想。
3结语
信息特征代码编码方式虽然不在我国工程图国家标准之列,但它具有编码简单、信息易读、便于成组管理、保密性强等特点,所以外资企业和军工企业中已得到部分应用,随着编码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它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机械制图,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司丽丽,女,1977年1月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与制造。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