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拥堵研究与交通管理策略
舒兰兰 肖卫华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舒兰兰 肖卫华,. 城市交通拥堵研究与交通管理策略[J]. 交通技术研究,2022.8. DOI:10.12721/ccn.2022.157073.
摘要: 文深入探讨了城市交通拥堵的成因及其对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影响。通过交通拥堵研究,我们了解了车辆数量增加、道路基础设施不足、公共交通系统不完善等因素导致拥堵的原因。为应对交通拥堵,提出了多种交通管理策略,如优化公共交通、鼓励非机动交通、应用智能交通系统、推广共乘和拼车等。在实施这些策略时,需要进行定期的效果评估,以确保交通拥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和市民出行体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城市交通;交通拥堵;公共交通;非机动交通;交通规划
DOI:10.12721/ccn.2022.157073
基金资助:

引言:城市交通拥堵是当代城市面临的普遍挑战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私人汽车数量的不断增长,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交通拥堵不仅浪费时间和资源,还对经济、环境和居民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研究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和解决方案变得尤为迫切。本文将深入分析交通拥堵的成因,并探讨有效的交通管理策略,以期为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启示。

1.交通拥堵原因分析

交通拥堵是城市交通系统中流量超过道路容量的情况,导致车辆行驶速度下降并产生交通阻塞。交通拥堵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车辆数量增加:

城市化和人口增长:城市不断扩张和人口增加导致车辆数量快速增长,交通需求急剧上升。

私人汽车数量激增:私人汽车的普及和购买能力的提高,导致道路上的私家车辆大幅增加。

1.2道路基础设施不足:

道路网络规划不合理:一些城市的道路规划设计滞后,未能适应城市快速发展和交通需求的增加。

城市发展规划滞后:城市快速扩张导致一些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交通瓶颈频发。

1.3公共交通系统不完善:

公共交通覆盖不足:公共交通线路不够发达,无法满足市民出行的需求,导致更多人选择开车。

公共交通运营不高效:公交车辆不足、运营不规范、不准时等问题导致乘坐公共交通的体验较差,让更多人选择开车。

1.4驾驶行为和道路使用习惯:

非理性驾驶行为:超速、频繁变道、闯红灯等不文明驾驶行为增加了交通事故和道路拥堵的风险。

个别车辆占用道路空间:非法停车、占用公交车道、私自改装车辆等行为影响了道路通行效率。

1.5交通事故和紧急事件:

交通事故频发:交通事故造成的道路封闭或缓慢通行会导致交通拥堵。

紧急事件处理不当:如抢险救灾、交通管制等,缺乏科学合理的调度和指挥,可能加剧交通阻塞。

综合以上因素,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愈发严重,严重影响居民的出行效率和生活质量。因此,针对不同城市的具体情况,采取综合性、有针对性的交通管理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2.城市交通拥堵研究

城市交通拥堵研究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关键环节,通过深入分析交通流动特征和拥堵成因,为制定有效的交通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以下将对城市交通拥堵研究的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2.1数据收集和分析:

为了准确了解交通拥堵状况,需要采集大量的交通数据,并进行细致的分析。常用的数据收集手段包括交通流量监测技术、车辆行驶轨迹数据等。通过收集车辆的位置、速度、车流密度等数据,可以建立交通拥堵的时空分布图,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2.2拥堵模型建立:

交通拥堵模型是研究交通拥堵现象和预测未来交通拥堵的重要工具。根据交通流理论和实际数据,可以建立基于微观或宏观的交通拥堵模型。微观模型主要考虑车辆之间的相互影响,宏观模型则更关注整体交通流的变化趋势。这些模型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拥堵的成因,从而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2.3预测和评估交通拥堵:

利用历史交通数据和建立的拥堵模型,可以进行交通拥堵的预测和评估。通过预测,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提前做好交通管制和疏导准备;而评估交通拥堵的影响,则有助于了解不同拥堵程度对经济、环境和居民出行的具体影响,为制定优先解决措施提供依据。

2.4交通拥堵对策研究:

城市交通拥堵不同于其他问题,需要综合多种手段进行治理。在研究中,可以通过模拟不同的交通管理策略,并评估其效果。常见的对策包括:

提升公共交通系统: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和优化线网规划,增加公交车辆密度和运营频率,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吸引力,减少私车使用。

鼓励非机动交通方式:建设自行车道和步行街,提供骑行和步行便利设施,鼓励居民采用绿色出行方式,减少汽车出行。

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借助先进的交通管理技术,对交通信号进行优化,实时调整交通导向,提供动态交通导航和信息发布服务,优化交通流动性。

鼓励共乘和拼车:推广共享出行平台,鼓励市民进行拼车,减少单车出行,降低交通流量。

限制和引导汽车出行:实行交通限行措施,对高峰时段实施拥堵收费,鼓励错时出行,减缓交通峰值。

城市交通拥堵研究可以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交通拥堵问题,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和居民出行体验。

3.交通管理策略

城市交通拥堵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多种交通管理策略来解决。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交通管理策略,这些策略可以相互结合,因地制宜地应用,以有效减缓交通拥堵:

3.1提升公共交通系统:

优化公共交通线网:合理规划和调整公交线路,提高线网密度和覆盖面,以满足更多市民的出行需求。

增加公共交通运力:增购公交车辆,提高运营频率,缩短等待时间,增强市民对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吸引力。

推广新能源公共交通:逐步引入电动公交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减少尾气排放和环境污染。

3.2鼓励非机动交通方式:

建设自行车道和步行街:打造友好的自行车道和步行街,鼓励市民采用自行车和步行等非机动交通方式,减少汽车使用。

鼓励骑行和步行出行:开展骑行和步行宣传活动,提供骑行停车设施和步行便利设施,增加非机动交通的便利性。

3.3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

交通信号优化:利用智能交通信号控制技术,实时调整交通信号灯配时,优化交通流动,减少红绿灯等待时间。

动态交通导航与信息发布:提供实时交通信息和导航服务,帮助司机选择更为畅通的路线,避开拥堵路段。

3.4鼓励共乘和拼车:

共享出行平台支持:推广共享出行平台,提供便利的拼车服务,鼓励市民共乘,减少私家车出行。

共乘政策优惠:为共乘车辆提供车辆通行优先权或停车优惠,增加共乘的吸引力。

3.5限制和引导汽车出行:

道路通行限制措施:对交通压力较大的路段或区域,实行交通限行措施,限制某些车辆在特定时间内通行。

高峰时段拥堵收费:在交通高峰时段对车辆征收拥堵收费,鼓励错时出行,分散交通峰值。

通过综合应用这些交通管理策略,可以逐步减轻城市交通拥堵,提高交通运行效率,改善市民出行体验,同时也有助于减少尾气排放和环境污染,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但需要强调的是,每个城市的交通拥堵原因和特点各不相同,因此在制定和执行交通管理策略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同时,积极引入新的技术和创新,如智能交通系统和共享出行平台,也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方向。

城市交通拥堵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深入研究交通拥堵的原因和采取有效的交通管理策略,我们可以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问题。优化公共交通系统、鼓励非机动交通方式、应用智能交通系统、推广共乘和拼车、限制和引导汽车出行,都是解决交通拥堵的重要方向。持续的策略实施和效果评估将为城市交通的持续改进提供有力支持,提升市民出行质量,推动城市交通向更加高效、便利、环保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正武,向梓源,刘鑫.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策略研究[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1):81-88.

[2]姜文龙.城市交通秩序管理策略与方法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67-70.

[3]邵源,宋家骅.大城市交通拥堵管理策略与方法——以深圳市为例[J].城市交通,2010(6):1-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