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温江区城乡融合进程中基层社会治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李靓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靓,. 成都市温江区城乡融合进程中基层社会治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城镇建设与科学,2022.1. DOI:10.12721/ccn.2022.157573.
摘要: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质量推进温江区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对于全方位提升温江区政府的治理能力,更深层次推进和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高质量推进城乡融合离不开对基层社会的治理,本课题提出的实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一体设计和推进举措有利于统筹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同时,还有利于重塑新型城乡关系,努力实现城乡之间更高质量、更高效、更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为全国其他区域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城乡融合;基层社会治理;成都市温江区
DOI:10.12721/ccn.2022.157573
基金资助:基金项目: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成都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研究基地项目(CXRH2021007)。

1成都市温江区城乡融合与基层社会治理现状

1.1成都市温江区城乡融合现状分析

近年来,温江区坚持规划统筹,按照城乡融合规划理念,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围绕生产生活生态、医学医药医疗、农创农旅农养“三三融合”思路,高标准编制完成四级规划体系,全面实现“三规合一”;积极构建“南城北林”永续发展格局,立足“三医两养一高地”产业定位,系统重塑城市经济地理,“南城”做强城市极核功能“以城带乡”,“北林”厚植生态优势“以乡促城”,构建形态多样“星座式”城乡融合发展单元,初步构建了城乡共融发展格局。

1.2成都市温江区基层社会治理现状分析

第一,聚焦民生诉求,治理体系重构初见成效。针对线上民生诉求设立社会诉求服务中心,将网络理政、数字城管、大联动微治理等8大线上平台和自媒体诉求整合一体,集成研判预警。针对线下民生诉求由党委社治委牵头,推动市民呼—村社应,村社呼—镇街应,镇街呼—区级应,这样的“三呼三应”机制,形成层层构建诉求响应的良性生态圈。温江区着眼于“综治线保平安,社治线促美好”,在全省率先实现社区工作力量整合,将政法、人社、环卫等13个部门每年下沉的数千万元财政经费、数千个专兼职网格、专干窗口和编外用工,统筹整合数千人规模的社区专职队伍。建立区镇村三级智慧治理指挥中心,推行社区提能增效“三张清单”,压实网格8类75项职责,初步实现“一支队伍统管、一张网格统揽、一个平台统调、一套机制统筹”的治理体系。

第二,建立社会组织扶持,治理方式逐步完善。目前,全区登记社会组织449个、培育社区社会组织2000余个、拥有持证社工520名、认证市级社会企业7家。实施品牌招引计划,推动上海宁远、广州三生教育等24家品牌机构来本区发展。实施特色发展计划,针对基层治理薄弱点,积极孵化培育空间运营、平台枢纽等社会组织47个。实施赋能提能计划,探索建立社区人才实训学院,策划社区达人秀、社区导游等主题培训和活动,引导光华旗袍协会等134个“文娱”类邻里组织转型发展,深度参与防汛救灾、疫情防控等社区事务。

第三,公共服务精准对接,治理能力稳步提升。落实城乡社区发展治理规划,构画两带、七圈社区蓝图。编制15分钟和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导则,布局建设公服设施129个,促进连片公服精准供给,推动“九曲江安—十里光华”场景、涌泉“三区六社”、幸福田园乡村音乐区等连片治理典型整体呈现。优化形成公服项目生成机制,区级部门、园区管委会、镇街按期提交“社区公服清单”,首批整理形成的117个项目同比覆盖面、成活率都明显提升。

2温江区城乡社会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2.1社会治理方式城乡有别

第一,城乡二元体制尚未破除。目前,温江区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城乡之间仍然存在要素配置不合理、基础设施配置不合理等现象。在产业方面,城乡之间引进的高新技术企业分配不合理,并且一部分与农业相关的高新技术企业也不愿意去到农村发展,这就直接导致温江农村的经济发展落后于城区。在基础设施配套方面,温江“ 北林” 区域,由于农户居住的院落分散,自来水、天然气以及污水管网等基础配套建设也较为滞后,与“南城”之间的差距较大。在人才方面,温江区引进的人才大多集中在医药健康产业、创新研发产业,与农业发展相关的农技人才依然较为缺乏,大学毕业生回到或者去到农村地区就业情况则更少。

第二,群众自治程度城乡各异。在群众自治方面,不论农村还是城市,都面临着自治能力培育这样的问题。在农村,村庄内部经济关联度较高,为了维护和扩展其经济利益,村民能够积极参与进来处理公共事务。在城市,居民们的收入与工作单位密切相关,而与社区的关系关联不大,这也就导致了城市居民对社区事务参与积极性不高,参与程度不够。

2.2社会治理机制不完善

第一,区委巡察反馈的问题较多。2020年6月29日至7月29日,区委第一巡察组对区信访局党组开展了巡察。区委巡察反馈的问题主要聚焦于基层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情况、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方面、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组织力欠缺问题方面等三方面。特别是网络投诉受理中心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基层党支部换届选举不严谨、基层干部选拔任用不规范、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力等问题尤为突出。

第二, 社会治理部门间的协同性较弱。政府各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较为突出,各个单位都在建立自己的工作平台,人社、财政、环卫等各部门,均以本系统为主线、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建立自己的工作平台,但各平台之间并没有实现数据共享,导致部分信息重复录入,由此大大降低工作效率。比如,仅在网格化一个方面,就有综治网格、警务网格、环保网格等等,各网格之间各自为政,信息缺乏必要的沟通,形成了“网格”信息的不对称。

2.3社会治理能力失衡

第一,公共服务不均衡。在温江区的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和扶持力度较大,建立“两带七圈”统筹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和“三单一表”系统归集公共服务需求,落实城乡社区发展治理规划,构画两带、七圈社区蓝图。但这样的投入和扶持在城区间的体现较为明显,而对于农村地区的投入和扶持力度还不够,城乡之间公共服务不均衡,特别是对农村道路、农田水利设施和村容村貌等的建设投入依旧存在不足。在生态文明方面,随着十九大精神在全国各地的普及开来,人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和品质追求也越来越高。但目前在温江区内存在部分村(镇)外围闲置土地脏乱差的现象,这种现象对周边居民的居住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第二,社会保障不均衡。在医疗卫生方面,在政府持续加大投入背景下,城区的医疗卫生硬件条件和软件实力都有所提升,但农村地区医疗人才的短缺还是目前面临的现实问题,同时农村地区医疗卫生还较差,亟待提升。我国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在社会保障中,最突出的就是养老问题,这一问题在城市尚未解决,在农村则更为明显,农村养老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

3.提升温江区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的对策建议

3.1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理念

首先,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的今天,要统筹协调城乡社会治理在各方面有序同步推进,必须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核心作用,建强支部堡垒,强化阵地作用。发挥党的核心作用,健全领导和组织机制,强化组织力,从上到下形成严抓共管的格局,实现上级党组织严管基层党支部,支部内严管党员,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不断影响带动广大群众。其次,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体系的模式。基层社会治理转型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党的领导和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是治理的组织基础,法治建设可构建起稳定的制度保障和高效的治理方式,各方参与的多元治理格局可以保障治理中的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最后,大力营造农村创业创新良好环境,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农业农村。创新探索“岗编适度分离”机制,着力破除体制障碍、身份壁垒和地域限制,为基层振兴广纳贤才、广育英才。同时,大力挖掘身上有本事、手中有绝活的乡土匠人,不断扩大“温江花工”“匠人联盟”影响力。

3.2构建社会治理新机制

构建社会治理新机制,首先就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而基层社会治理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诸多领域。通过构建合理高效的组织架构,让党的主张转化为基层群众的自觉行动,从而明确各类治理主体责任,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同时,提升社会治理部门间的协同合作,各部门建立的各平台之间实现实时数据共享,尤其是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等方面。持续开展 “进取温江人·百佳群英谱”评选活动,扩大“三农”方面代表人物的选树比例,大力宣传“新农人”典型事迹;大力培养、选树、宣传“新老乡贤”,弘扬乡贤文化,涵育文明乡风。

3.3完善社会治理方式

培育基层自治能力就是政府把自治空间让渡出来,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比如,现在农村总是以项目制来开展公共事务,但是很多项目不是农民的项目,是工程队的项目,是政府的项目,与农民没关系,农民只是旁观者,政府包办了一切,让农民失去了机会和空间,没有了施展自治能力的舞台。因此,政府应该有意识地激活农民自身力量,重建村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修复村庄的公共性。针对社会保障中的养老问题,可在基层农村实施互助养老项目,即以村(社)为单位,把村民重新组织起来,重建乡村生活,在日常生活之中形成互助合作机制。农村地区互助养老模式,较好解决了老人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的需求。同时也就形成了村庄的舆论、村庄的社会,推进基层社会治理。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王道明.发挥三个作用,构建四套机制——奋力开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新格局[J].人民论坛,2021(06):60-61.

[3]涂圣伟.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导向与实现路径[J].宏观经济研究2020(04):121-123.

作者简介:李靓(1991.03),女,汉族,四川资阳,教师/助教,硕士研究生学历,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公共管理(财政政策与理论)。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