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由于世界各地的气候特点发生了改变,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严重的能源短缺,所以,智能电网的建设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重视。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疆域最广、能源数据分布极不均衡、城乡发展差异较大的国家。以我国的基本国情为基础,在实际的智能电网建设中,应把握电网资源循环利用应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符合绿色环保的标准要求;为防止恶劣气候对系统造成的冲击,需要加强系统的稳定性,可承受能力,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转;有效地执行资源分配,以保证有效的电力系统运作;实现电网自动化和现代化,可以实现对电网调节故障的自动诊断,使电网的正常运行功能得以恢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节能降耗策略,并提出了一种新的节能降耗策略。在运作过程中,要与使用者的真实需要相结合,建立与使用者的沟通方式,为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1.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
1.1电力工程特点
数字技术的融合,使电力企业的运行效率得到了明显地提高,给广大群众提供了更好的用户体验。电力工程设计涉及电力生产、配电等多个环节,具有高度的人力密集性,因为电力建设所面对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外部环境,它会受到很多外部环境的影响,从而对电力工程的建设造成很大的影响;另外,电网遍布全国,具有分布广泛的特征。随着电力项目的不断推进,电力项目的风险源也越来越多。在架设电网时,一般都是在高空进行,危险性很大。
1.2智能电网的特点
首先,智能电网将灵活的交流直流传输,智能调度,储能,配电自动化等技术结合在一起,既保持了一定的灵活性,又保持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其次,通过对能量的重复使用,可以建立一个更协调的电力系统,从而降低电力系统对环境和社会的污染,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然后,智能电网可以构建通讯、信息和现代管理技术相结合的应用模型,帮助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电力企业在进行电网建设时,要考虑到工程的实际意义,因此,智能电网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使用资源,从而在确保电网质量的前提下,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它是大部分企业的选择。
2.智能电网技术对于电力工程技术的影响
智能电网是一种与当前人类生活相适应的技术,它可以将商业流、信息流、电能流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且它还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系统来支持,这个系统主要是由技术和电网的基本结构组成,它要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同时要有与二次能源相适应的能力。因此,这就推动着电力工程技术进行了持续地创新与变革,从而使各种电力工程技术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网络的协调技术、智能调度技术、通信技术等等。就当前而言,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其技术进步的空间还很大。当今,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要想真正的开发技术,提升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品质,就要借助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去发挥自己的优势,去避免自己的短处,唯有在电力工程技术上不断地更新与发展,我们的电力事业才能持续地向前发展。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国外引进一批有经验的人才,为我们国家的智能电网的发展注入一股新的力量。
3.智能电网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
3.1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发电中的应用
通过对煤种的识别,结合电气工程技术,对煤种进行了分析,并对煤种进行了优化。主要研究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利用煤质量在线监测技术,实时准确地获取每一层燃烧器内煤种的真实信息,然后利用软件测定技术,与锅炉的操作参数相结合,在线求出锅炉的效率。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动态地改变磨煤机的细度和出口温度等参数,并根据煤炭的种类,实时地调整设备的状态,从而实现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其次,在智能控制系统中,将煤气流量分布、各风门的开度、氧气含量等参数,输入到该智能控制系统中,以构建一个数字锅炉的燃烧模型,对其进行智能的模糊算法建模,以获得一个科学的全局最优的燃烧模式。然后,利用非线性规划、免疫遗传等算法,对优化模型进行智能寻优,从而得到最优的参数,使单元的燃烧状态达到最佳,从而使锅炉的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3.2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用电中的应用
电能计量是以电力工程技术为基础进行智能化用电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直流电度表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智能电度表。在使用该计量表时,为了获得更好的智能控制效果,必须对电压、电流的波动性进行充分地考虑,并对高频谐波等对测量精度有影响的因素进行科学地分析,之后,根据这一点,通过对智能控制系统的合理设定与应用,来实现智能化的用电计量与统计。
3.3用于电网能源转换
为有效减少资源短缺带来的负面效应,需将技术重点与新能源发展规划相结合,提高电网的使用层次。因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案对电网进行能量转换。当前,国内的相关研究以电厂并网技术为主,并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光伏发电项目上,通过电力工程技术处理机制,构建出一个更加系统和规范的能源处理模式,从而减少能源浪费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虽然我国在技术研发上与国外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各种技术都在不断地进行着优化和更新,因此,在今后的智能电网发展中,深入地进行着科研和技术的融合。以国网江苏电力公司为例,在实施“0碳” DC家具房的过程中,以智能电网为基础,结合电力工程技术,构建更为灵活的电子设备应用与控制模式,以实现能量的合理转化,并通过DC配电网降低更换环节,大幅提高了系统的效率与适应性。
3.4柔性输电技术
在近几年,灵活输电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它是伴随着微电子、通信等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它可以将某些近乎无污染的清洁能源转变成电能,并通过电网输送。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深入,为满足社会对高电压输电的需求,导致了高电压输电线路的耗能和资源的浪费。清洁能源对降低社会资源的消耗,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稳定输出。这种能量能够将其他能量源隔离开来,从而使各能量源之间的相互排斥程度减小到最小。柔性输电技术主要用于交流输电网络,若要将柔性输电技术引入到智能电网的应用中,需要对电网的网格和系统进行检测和分析,以确保电网电能的隔离效果,确保电量的输出效果。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电力对国家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以及对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都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电力技术工程和智能电网建设质量的好坏,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有很大的影响,对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水平也有很大的影响。但是,随着人口的迅速增加,能源消耗乃至浪费,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加强智能电网的建设,能够解决目前面临的问题,实现能源方式的升级,推动更多相关行业的发展,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曲燕燕,蒋玲芳,林烽.论大数据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22):14-15.
[2]王健.智能电网大数据技术在电网资产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经济市场,2018(5):7-8.
[3]王伟.智能电网建设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研究[J].科技风,2019(7):57.
[4]冷喜武,陈国平,蒋宇,等.智能电网监控运行大数据应用模型构建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8(20):11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