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如何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万江红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万江红,. 浅谈基层如何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J]. 城镇建设与科学,2022.2. DOI:10.12721/ccn.2022.157582.
摘要: 脱贫攻坚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不是终点,打赢脱贫攻坚战后,脱贫攻坚的工作重心从着力攻坚绝对贫困问题转向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工作成果。由此,其工作方式由集中作战方式逐渐调整转变为常态推进方式,虽然当前脱贫攻坚的一些工作成果仍然还需持续拓展,但根据贫困人口状况的不断变化,部分脱贫成果巩固方面的工作方式需及时进行调整并进行优化转型和升级调整,需要与贯彻实施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统筹规划、一体贯彻实施,要通过政策的优化调整进一步激发发展相对滞后的农村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群众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提帮扶工作的深度精准性,促进农村脱贫对象保持稳中向好,逐步迈向富裕生活。
关键词: 基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DOI:10.12721/ccn.2022.157582
基金资助:

引言:在基本实现全面脱贫迈向全面小康的前提下,我党继续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重要的民生战略任务,在继续稳定脱贫攻坚政策的前提下同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在一段时间内,推动二者形成彼此融合的互动局面。基层对于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面临的主要问题也基于我国的一些基本矛盾问题,如城乡发展中推进不平衡的问题,各地农村发展参差不齐,有的发展较快,有的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因此,切实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益于解决农村地区部分问题,因为两者的共同点都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特别是基于脱贫攻坚成果上的乡村振兴战略,能够进一步优化农村经济收入结构,建设生态和谐、生活富裕、生产优越的美丽新农村。

一、脱贫之后全面开启乡村振兴新时代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继续创造美好生活,从经济发展过渡到乡村文明生态发展的重要步骤。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者都是党的重要部署,都是坚持五级书记抓,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两者形成相互支撑、相互配合的良性互动格局,乡村振兴既能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强大支撑,也能从根本上解决好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乡村振兴的主要目标是基于脱贫攻坚战略的基础上,将目标任务由所有贫困村、贫困户转而扩大为所有农户和所有的行政村,覆盖整个农村的所有群众,力求最终实现整个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实现在实施脱贫攻坚工作后的整个地区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整体来说,不断通过教育帮扶、医疗救助、住房保障和就业扶贫、产业扶持等一系列特定政策的精准实施,使得在巩固脱贫成果中,使贫困群体的“两不愁三保障”得到更好的解决,居住环境、生活水平、家庭面貌、生态文明等得到明显改观。统筹现有惠民政策,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准绳,寻找到脱贫攻坚政策与乡村振兴政策的支撑点与农业农村综合治理的结合点,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梯次推进,最终实现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美好景象。基层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工作成果的任务,在其基础上,要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从根本上解决好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二、正确理解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三农工作”的关系

1.1、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

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巩固和深化,两者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脱贫攻坚战略目标主要是实现农村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工作重点是瞄准贫困县、贫困乡、贫困村,工作对象是建档立卡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工作要精准到村到户到人。而乡村振兴主要工作对象将由建档立卡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扩面为所有的农村和所有的农户,覆盖整个“三农”工作,工作主要内容也由原来的“两不愁三保障”上升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上来。全面研究梳理、总结脱贫攻坚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借鉴和推广脱贫攻坚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有助于更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也更有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因此,要进一步规划好巩固拓展期内脱贫攻坚还需继续推进的各项任务、工程、项目和资金等,要将其统筹纳入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实现双促进共提升。

1.2、乡村振兴战略与“三农”工作之间的关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将“三农”工作作为总抓手,通过处理好农业农村关系、城乡绒合发展关系,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全面升级、农村建设全面进步、农民生活全面发展,加快补齐农业农村与城乡发展中的短板。将发展的目光逐步从贫困户转向具有发展能力和有带动能力能带领群众致富的事业中来,激发更多城市人才到乡村创新创业带动全民致富。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为推进乡村振兴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既要确保脱贫攻坚政策措施的稳定,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又要做好在产业、就业、住房、生态、健康、医疗、综合保障等各个领域系列政策措施的有效衔接。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都要以人民为中心,让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发展不平衡的现实特征,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动人才振兴,让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让农民也能享受到丰富多元的公共服务,增强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三、基层如何进一步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

3.1 改善农村地区条件,夯实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近年来,乡村基础配套服务设施得到有效改善,群众日常公共出行、用电、上学、看病、通信等问题基本得到有效解决。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得到有效保障。交通、通信、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更要统筹整合“资金、资源、资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布局,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夯实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因此,在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向乡村振兴迈进过程中,应注重面上资源统筹,无论是资源还是资金,应适度调整现阶段部分政策内容,根据农村地区发展的实际需要,将有关“三农”发展的扶持政策整合优化为乡村发展支持政策,在满足农村低收入人群基本生活的前提下,整合部分到村到户的资源用于发展乡村建设。要通过政策调整和完善,将在脱贫攻坚中增强贫困户发展能力的政策举措,转变为带动所有农户参与乡村振兴行动中来。要切实做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政策的衔接,认真贯彻落实并做好乡村振兴相关政策的服务工作,完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村民实现乡村振兴,带领其走向脱贫致富的道路。乡村振兴是基于脱贫攻坚基础上的,其深度、广度、难度不亚于脱贫攻坚,可以说乡村振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任务之一,因此,基层干部要以过硬的行动举措、务实的工作作风引导好农民群众,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3.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扶贫事业可持续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重视打通解决农村交通运输建设,支持农村高标准特色农田项目建设、特色农业项目建设,加强乡村农田水利、农村农田供水、冷链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贫困农村人居生活环境,推进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和改善农村污水改厕,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和设施建设。着力激发促进贫困地区实体经济发展活力和产业发展壮大后劲。实施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各地陆续采取农林渔牧产业精准扶贫、电商产业扶贫、光伏和小微型水电产业扶贫、旅游产业扶贫等一系列帮扶政策支持举措,实施一大批重点产业精准扶贫重点项目,建成一大批产业扶贫重点产业基地,为众多贫困人口就业脱贫致富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撑,巩固重点产业精准扶贫发展成果,持续努力推动产业扶贫重点产业发展壮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特色产业长效短效产业结合发展,既是可持续脱贫的根本之策,又是促进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

3.3、逐步完善基层民生保障,推进形成长效机制

要加强理论武装,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要压实基层各方责任,深化作风建设,建立督促调度机制,确保工作落实。要加强宣传引导、营造积极氛围,充分发挥扶贫领域脱贫攻坚先进示范引领作用,激励扶贫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将有效衔接工作做实做深做好,在党史学习理论教育中,宣传我们党的基本民生路线思想,传播我们党的为民服务宗旨,宣讲我们党的基本民政兜底,医疗保障救助政策 ,对脱贫不稳定、边缘易致贫、严重突发困难群体要及时加强风险监测。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群体动态监测帮扶保障机制,完善义务教育、住房保障、基本医疗救助保障制度,积极开展农村低收入群体综合帮扶,创新方式发展社会综合救助,筑牢教育、医疗、住房基本民生保障政策安全网。

3.4、增强基层干部使命感,齐抓共管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完善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衔接乡村振兴工作,是我们当前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基础更加稳固的重要任务。我们基层干部要始终深刻牢记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小康生活谋幸福、为实现中华民族稳定繁荣发展谋伟大复兴的崇高政治理想初心和重大历史使命,坚决从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正确看待并把握好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性,将乡村振兴战略放到首位,保障农业、农村发展、强化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综合治理,提供基本公共资源,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重要职责,切实增强自身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思想政治感、紧迫感、使命感和特色社会主义责任感,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才能更加有效推进乡村全面实现振兴目标。

结语:

二者既有着先后的发展顺序关系,又有着相互关联的关系,但最终二者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帮助贫困地区、农村落后地区实现经济富足。

参考文献:

[1]希涛. 确保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N]. 济南日报,2021-09-27(003).

[2]陆俊清.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研究——以广西横县为例[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21,23(03):31-37.

[3]王文茹.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问题研究[D].郑州轻工业大学,202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