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业的发展历程中,土木工程是最关键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了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同时也是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支柱。随着新时期的发展,包括建筑业在内,每个行业都在寻找着新的突破,所以,土木工程要获得新的发展,就必须摆脱过去的思想束缚,真正地进行科技创新与突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一、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原则
1.科学化原则
社会的发展要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就必须要将科技放在第一位,不管是什么技术都要通过不断的练习,然后再应用到实际当中,形成生产力。土木工程发展迫切需要进行建设,但在进行改革的时候,也不能太过盲目,要把科学的原理贯彻到底,唯有如此,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实现自我的突破与创新。若不遵守这种革新原理,那么,土木建筑很有可能还会像以往那样,依靠人力来建造。无论是在工艺上的革新,或是在特定的机器装备上的革新,都要持续地将新的科技因素注入其中,只有如此,土木建设产业的整体发展,才能取得新的突破与发展。
2.全面化原则
在土木建设方面,要对施工技术进行更多的革新,就需要坚持综合性的原则,也就是说,创新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层次,还需要渗透到施工技术、机械技术、管理技术等各个方面,保证不断地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整体产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建筑工艺的不断革新,能够更好地了解到项目的全过程,及时、精确地采集各类资料和资料,并且在计算机协助的情况下,能够对具体的项目成本做出科学的估算,为后面的建设项目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1.新型预应力技术
在工程建设中,预应力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运用,其建设品质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然而,这种方法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因此需要进行更多的革新,目前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新的预应力技术是体外预应力。随着这一工艺的不断发展与革新,逐步发展为两大系统:一是采用粘结体外预应力系统;其次,采用非粘结方式进行了体外预应力的研究。就第一种方式来说,就是将这种方法运用到管路的外侧,在全工艺实施期间,没有太多的摩擦损耗,并且整个施工的进程都很好地进行了控制,在以后的检测和维修中,也变得更为便利。在第二种情况下,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十分简便,同时,摩阻损耗也比较低。在土建施工中无论何种情况下,均可选用适当的预应力施工工艺,取得较好的施工结果。在土木工程中采用这种新的预应力工艺,能够达到最大限度地改善工程的质量、节约造价、增加建设效益。
2.灌注技术创新
就灌注工艺的革新来说,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钻井工艺的革新。在灌注桩的整个工程中,钻削工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艺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这一工艺的革新,是指在进行钻探作业前,有关的科技人员要对钻孔的周边地区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并对其进行系统性的清扫,同时还要使用严格准确的测量仪器,对所钻的孔的位置进行进一步的测定和确定,确保了整个钻孔的完整性,为以后的钻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在进行具体的钻孔施工前,要求有关的技术人员对钻机进行全方位的调整,保证工作的顺畅,在钻打的时候,一旦出现卡钻现象,就应该立即终止钻探。
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卡钻、崩落等问题,需要有关部门进行认真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确保以后施工的顺利进行。其次,在灌注工艺方面,其另一个创新方向就是在对泥浆进行灌注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即,有关的技术人员应该合理地添加到钻孔中的浆液,增强充填的作用,使桩自身的稳定性得到极大的提高。
3.深基坑技术创新
在土建施工中,深基坑施工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直接影响到整个结构的稳定与安全,不可忽视。就这项技术来说,只有不断的革新,才能适应不同的环境,适应不同的需求。在深基坑支护技术方面,特别是在建设期间,要对整个地质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调查与分析,若是总体的地质条件比较恶劣,不能达到直接施工的条件,那么就必须采用支护技术,以改善工程的质量。因此,就此项技术革新来说,应该着重在支撑层次上进行。
首先,在进行深基坑工程的时候,有关的科技人员要调查周边的管线、电缆等管线的布局,了解地质、地下水的分布状况,获得相关的参数,并综合分析在实施施工工艺时,所遇到的各类问题与障碍,做好充分的准备;其次,在支护结构的设计上,要表现出很高的创新精神,不再像以前那样,不能像过去一样完全独立,而是要与深基坑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把诸如连续墙在内的各种外部和内部的围护支撑技术等都充分地运用起来,以确保最后的建筑结果。最后,在进行深基坑技术革新的过程中,要将桩锚结合技术、支挡与主体结构结合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推动深基坑支护技术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也要在此基础上,对旋挖法进行持续的突破与创新。
4.绿色改造技术创新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与之相对应的是,对于土木建筑建设中的绿色环境需求也越来越高。随着新时期的发展,土木建筑的建造工艺要继续进行革新,必须在建筑设计中寻求更多的突破。在绿化改造方面,能够很好地替代传统的建筑工艺,提升建筑的环境友好、环保,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通过采用“绿化”的方法,实现对民用建筑整体空间的整体优化,减少不必要的能耗与资源的浪费,实现对环境的低碳化。另外,在建设中尽量采用节能、环保的建材,提高整个建设的绿色效益。同时,也要在原有的建筑中,深入运用太阳能、潮汐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提升土木工程建设的绿色和环境效益,推动我国土木工程行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结论: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对钢筋连接的施工技术进行全方位的革新,并将其运用到其中,能够很好地解决以往的焊接技术所具有的高安全性的缺陷,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土木工程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然而,采用这种方法以后,还应对接头的实际质量状况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检查无误后,方能满足建设需求,推动土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远方,余宗夏.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研究[J].冶金丛刊,2017(2):234-235.
[2]杨勇.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创新[J].环球市场,2017,0(3):222-223.
[3]王艳艳.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创新研究[J].现代交际,2015(12):94-94.
[4]文双艳.浅析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创新的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8(29):104-104.
[5]樊军.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创新措施刍议[J].装备维修技术,2021(25):0305-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