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调研报告
谭文生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谭文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调研报告[J]. 城镇建设与科学,2022.3. DOI:10.12721/ccn.2022.157586.
摘要:
为了进一步将党的19大精神落到实处,整体实行乡村振兴战略。笔者经过对相关政策学习梳理,并采用了实际调查、问卷调查法的方法,形成了调研报告,并对乡村振兴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考。
关键词: 乡村振兴农业产业乡土文化攻坚脱贫产业结构
DOI:10.12721/ccn.2022.157586
基金资助: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党19大明确提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还是新时期“三农”工作总的抓手,整体实行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我经过对相关政策学习梳理,并采用了实际调查、问卷调查法的方法,结合陆丰西南镇实际,形成了调研报告,并对乡村振兴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考。

一、西南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状

西南镇,隶属于广东汕尾陆丰市,位于陆丰西北部,地处陆丰、海丰、陆河三县市交界处,东邻大安镇,西接海丰县平东镇,南邻河西镇、潭西镇、星都经济开发试验区,北接陆河县新田镇。区域总面积80.86平方千米。2018年末,西南镇户籍人口40085人。截至2019年6月,西南镇共辖1个社区——西南社区,11个行政村。西南镇把农村基础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持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城乡二元结构之间的差异不断缩短。

(一)发展农业产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

目前,农业产业调整成效明显,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以省果树所种植技术为支撑,依托荔枝、龙眼等产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以海宏牧业为养殖龙头,权利推动“公司+合作社+银行+农户”的肉猪生产形式。西南镇农村经济建设,有水果种植面积747.8公顷;水产养殖面积36.7公顷。西南镇现有耕地6105亩,农业人口8362人,年生猪出栏量9360余头,能繁殖母猪148余头,年产肉鸡65000余只。在坚持以农户为主体的基础上,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一代运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在农综开发的基础上与农业大学合作,并签订合同共建140亩试验田,更好的促进科技成果面向实际应用和需求转化,逐步连带有关产业其相关发展。可是,西南镇产业结构还存在很多问题:1.种植结构单一,农民基本还是以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2.种植技术不发达,缺少专业农技人员的培训指导,新一代职业农民团队还需要进一步强化;3.针对农业基建方面的支持并不充足,帮扶方式方法还需改进。

(二)改善生态环境,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要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进农业农村长期、持续发展与人同自然和谐共生,秉持量体裁衣、逐步发展,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走农业绿色发展道路,才能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建设生态宜居乡村。

从“拆违治乱提质”城乡环境大规模整理和治理行动展开以后,各村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100%,形成了源于自然,用之于田,绿色环保的良性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农民收益提升了,乡村秸秆焚烧也消失了,农村大气环境得到了大大改善。畜禽养殖采取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的的模式,进而就地就临近种养还田、农用有机肥为主要方向,加强畜禽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建设,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100%。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得到集中处理。各村积极响应上级指示,清除该村建筑以及生活,相关的垃圾,进行墙壁美化,大力改善村容村貌。虽初步建立了生态系统保护的长效机制,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很多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很差甚至缺乏,今后还需采取设立环境课堂、加强舆论宣传等方式逐步提高村民环保意识;优质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农业面临污染加重等问题凸显,农业生态环境成为短板,还需加强建设高标准、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

(三)传承发展乡土文化,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近年来,在陆丰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经过长期的不断努力,各村文化机制体制不断健全,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人民群众其文化生活逐步多元化。

(1)农民业余文化组织建设不断完善,文化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群众自发组织各种文娱活动,丰富文化生活,在提升身心素养和幸福指数的同时,也有助于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2)各个基础设施建立健全,体育健身场所和图书馆等进一步完善,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免费对群众开放。(3)现阶段,每个村基础上完成了新农合医疗参保任务,且完善夕阳红养老院基础设施建设,为老年人养老提供保障。但受到教育和社会心理的影响,千百年来,“不好好学习,就当农民”,是乡村家长、教师激励孩子学习动机的最有效口号。人们骨子里潜移默化的渗透着一种观念,农民不是一个体面的职业,甚至只要和农业、农村有关的人与事都会“低人一等”,这样的说法虽然略显极端,可是现阶段社会之中,依然存在相应的普遍性的理念。

(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在攻坚脱贫方面,西南镇将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系统内的低保贫困户7户9人,五保贫困户23户24人,全面强化包村干部责任到人,统筹推进,结对帮扶,政策兜底。为认真落实扶贫工作提供制度保障,确保贫困人口一户不落,一人不少,全部脱贫。但在在脱贫工作中,要注重新思维的培养和运用,围绕各类贫困种类,采用相应的形式针对贫困对象,展开帮扶,并且要加强扶志的力度,从真正意义上做到的帮扶,真脱贫、不返贫。

二、对乡村振兴发展的思考

推动乡村振兴,必须明确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战略思路,依据战略思路,找准战略重点,结合推进情况,全面规划,牢固树立并健全农村基础性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一)推进土地合理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

“地”是农民生产生活、农村发展的载体。长期以来,农民缺乏新动力、新途径。特别是农村耕地“碎片化”,无法大面积进行创新型生产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且根本就是土地流转。19大报告之中明确指出“强化并健全农村基础性经营制度,确保土地承包关系持续、长期稳固发展,并且第2轮土地承包到期之后,再进行30年的延长。”这给农民吃了定心丸,要进一步引导他们合理合法地将手中闲置土地流转出去,盘活土地利用价值。

(二)加大力度调整产业结构,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当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中小企业等新一代农业经营主体正迅速崛起,要继续鼓励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农民增收。并重点扶持解决小微企业、新一代农业运营主体等在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筹资难、担保难、融资贵等难题。

天然的生态环境就是乡村所具备的最强有力的优势,以及珍贵财富,农民们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加大对农村环境治理力度,实行长效保护机制,改变农村居民对环境保护的态度,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治理、生态保护问题。有效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全面推进乡村绿色发展。

(三)传承发展乡土文化,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乡风文明就是乡村振兴的切实保证,必须强化农村思想道德构建,秉持教育导向、实践培养、制度保障三管齐下,量体裁衣,采用满足该村特征的搞笑形式,传承发展农村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完善农村基本阵地建设,建立更加长久的运行机制,挖掘本土人才,从思想上振兴农村。

(四)加强党的领导,着力构建改革创新机制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党国家所做出的关键决策部署,必须要切实的将实行乡村振兴战略,放置在优先位置,将党管农村工作的切实的落到工作的方方面面。(1)完善农村工作领导机制,建立实施乡村战略领导责任制,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2)强化干部服务意识,提高干部队伍对新思想、新任务的认识,紧抓落实,提高办事效率;(3)根据党的领导,开展工作,制定适合本村的工作条例、机制。

总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着力构建“多规合一、全域覆盖”的城乡规划机制,着力构建“重点突破、系统推进”的改革创新机制,坚持不懈的努力,贯彻落实各项制度,朝着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不断迈进!

参考文献:

[1]实施差异化金融精准扶贫模式助力打牢乡村振兴战略基础的对策建议——以三明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为例 [J] . 胡东生 . 经济界 . 2018,第005期

[2]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旅游助力精准扶贫的案例研究 [J] . 周玮 ,张柏生 ,杨功哲 . 旅游纵览(下半月) . 2019,第010期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