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掌握英语词汇,虽然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和语法能为后期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这样的教学方式同时也会使学生对英语感到厌倦,从而影响到英语知识学习。因此,在教师的教学中,不仅要注重英语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文化的渗透。
一、文化渗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1语言与文化的互补。语言是人类文明的载体,也是人类文化知识的基本内容,如果没有了语言,那么文化的传承将会变得更加困难。语言是一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反映一个社会的文化状况,因此,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在进行小学英语教学时,不仅要教授学生的语言知识,还要教授他们的文化知识。因此,渗透文化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1.2文化的渗透是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新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不仅要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还要掌握与西方文化相匹配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加深对文化的了解,进而提升自己的能力,对文化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除了要教授英语知识外,还要把文化知识与课堂融为一体,从而提高学生对英语的掌握、对异国文化的了解和对新课程的需求。
1.3文化的渗透需满足教学发展的需要。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学要与其所处的文化环境相适应。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刻的了解,
增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在此期间,同学们还会进行相关的交流,以增进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缺失原因
跨文化交际是一种双向沟通,而不是一种“一边倒”的学习方式。我们努力学习纯正英语,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并以英语为媒介,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跨出国门,走向世界。但是,目前的英语教科书在介绍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的时候,忽视了向儿童介绍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缺失是其重要的原因,多种因素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力度不足,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也就降低了。问卷调查显示,学生热爱中国的优良传统,有学习中国优良传统的愿望,特别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本土文化。
三、英语课堂跨学科文化渗透的方法
英语教育中的跨学科文化渗透应采取多种途径和手段,如:
3.1把传统文化融入到词汇教学中。词汇是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英语课本中有大量的词汇可以与传统文化相融合,英语教师要充分发挥词汇的作用,一方面解释词语的意义,另一方面通过词语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国家,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地选用词语,以词语的延伸为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无形的爱国主义教育。举例来说,“Where did you go?”本课程旨在让同学们就最近的事件进行讨论,从而增强他们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学完这节课的重点单词the British museum, the London eye等西方的名胜古迹之后,笔者引导学生说一下他们曾经参观的中国的名胜。学生说出了故宫(The palace museum)、长城(The great wall)、西湖(Westlake)、黄山(Mount Huangshan)等旅游景点。爱国精神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对祖国的热爱。我们国家山川秀美、色彩斑斓,我们要珍爱我们的祖国,让我们的财富造福于我们的子孙,更要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这也是新一代小学生需要承担的责任。
3.2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融入到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设定一个“I am a guide”的教学情景,让学生作为一个向导,把自己喜爱的景点介绍给别人。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习的氛围,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教师还可以组织同学们进行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如演讲比赛、小组比赛、英语角等。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也加深了对中西文化的认识,让孩子们进一步认识唐人街,感受到了来自海外的中国人对家乡的深切怀念。
3.3 组织学生观看录像,以达到延伸的教学效果。“高效是工作的灵魂。”即要充分运用各类资源,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最好的学习材料,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来发掘课堂资源,把《经典咏流传》,《文化大百科》,《百家讲坛》等的录像资料进行整理,并在课后安排同学们观摩讨论,并让他们用英语来写自己的经验。通过观看录像,可以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激发他们的国家荣誉感和爱国意识。
3.4提高英语老师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英语教师是英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它对整个课堂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底蕴决定着整个课程的发展,所以,英语老师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不断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丰富自己的知识库,在教学中也会更加得心应手。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傅雷,他虽然不是老师,但他的作品《傅雷家书》《巴尔扎克》、《高老头》等体现的译者素养和渊博学识,对中国的几代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青年英语老师,不仅要精通外语,还要多读书,多学习,传承传统文化,把西方和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使两种不同的文化更加灿烂。
3.5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通过情景教学,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在语言教学中,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很难使学生熟练掌握语言并且使用自如。有些传统文化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老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应当创设出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语言知识,并了解相应的背景文化。例如,当学生学习了西方的圣诞节后,教师可以问学生:“春节是哪一天?”过年是怎么过的?中国的传统美食和年货有什么?在学生介绍完中国习俗后,教师可以展示事先准备好的课件并进行总结,使学生能够了解更多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的民族荣誉感。
总结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除了要教授学生相关的英语知识外,还要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文化教育,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到不同的文化之中,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转变教学方法和观念,以达到对学生的全方位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宏观的文化思维,从而不断增强文化自尊心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1] 夏丽娟. 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 魅力中国,2019(28):83-84.
[2]李娟.小学英语课堂跨学科文化渗透的方法与策略分析[J].文渊(中学版),2020(1):633.
[3]陈芳.学科知识巧结合,促英语课堂多样性[J].才智,2019(18):81.
[4]汤慧慧.跨学科融合式单元主题教学实践研究——以小学英语学科为例[J].教育参考,2019(02):8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