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以呕血和(或)黑粪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内科疾病,大量出血(短时间失血量超出1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的患者往往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是临床常见的急症,病死率高达8%~13.7%。为了提高基层卫生院对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最大程度挽救患者生命,特进行了本次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43.15±6.72)岁。所有患者均出现呕血、黑便症状,患者无其他重大器质性疾病史。
1.2方法
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讨论其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并统计治疗情况。
2.结果
我院根据相关指南依据以下标准进行诊断:
1.患者既往有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慢性胃炎及应激性病变等可能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发病。
2.呕血和(或)黑便。
3.出血程度轻者可无症状,严重者可发生出血性休克。
4.发热。
5.氮质血症。
30例患者均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予对症处理后,有27例痊愈出院,且病情稳定,未复发,3例因出血量较大在进行初步急救后送往上级医院。
3.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这一范围。
我院在该病诊断中对出血量的判断方法如下:
(1)粗略估计。出血在5ml以上,患者可见粪隐血试验阳性;出血约50ml以上可出现黑粪;250-300ml以上可致呕血;400ml以下常无临床表现;出血500~1000ml0时,患者会出现循环代偿,如心悸、收缩压偏高等;出血量>1000ml或大于循环血量20%时,患者可出现循环失代偿。
此外,如患者曾出现晕倒、呕吐物含血凝块、直立昏厥、黑便暗红或次数较多,或患者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心率提高、血压降低等休克表现时,也可判断为发生大出血征象。
(2)休克指数计算。休克指数=脉搏/收缩压(mmHg),正常为0.5。1.0提示失血量约500-1000ml;1.5时失血量约1500-2000ml;2.0时失血量约2000-2500ml。
(3)改变体位的反应。当患者从平卧转变为半卧位时,如果其发生脉率提升、头昏、出汗、昏厥等情况,说明患者出血量较大、需要紧急输血或转院。
在治疗上,我院主要以应急的止血处理和血容量补充为主,主要止血措施:
(1)药物治疗:
①抑酸剂:其主要能够抑制胃酸分泌,有效减弱“自我消化”现象,同时还能够降低局部PH值,促进患者血小板的聚集和凝血块的形成,是该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常用的抑酸剂治疗方法有:
使用质子泵抑制剂,静脉注射奥美拉唑,40mg Q12h,或40mg,待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后转为口服用药。使用H2受体拮抗剂,静脉注射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药物、待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后转为口服用药。
②生长制素:奥曲肽,首次100μg皮下注射,Q8h;
③血管收缩剂:去甲肾上腺素3-9mg,加冰生理盐水100ml分次口服。在用药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止患者出现消化道黏膜的缺血性损害。
④止血剂:凝血酶加温开水口服、云南白药胶囊等。
(2)对于出血休克的患者,在输液的同时还需要进行输血治疗,对于出血量较大的患者在其病情稳定后转入上级医院治疗。
以本研究中的某患者为例,该患者因“呕血、黑便1天”入院,呕吐物中可见鲜红色血凝块,有轻微腹痛,无其他明显症状。患者1年前出现反复上腹疼痛,经自行服用胃药、消炎药(具体不详)后缓解,患者无其他重大疾病史。体格检查显示,患者T 36.5℃,P 102次/分,R 18次/分,BP 112/62mmHg,急性病容,贫血貌,精神较差,中上腹深压痛,其他体格检查无明显异常。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诊断为消化性溃疡伴出血,失血性贫血,对患者给予洛赛克40mg ivgtt BId抑酸,氨甲环酸1.0 ivgtt qd 、白眉蛇毒血凝酶1ku iv、云南白药0.5 tid止血,康复新液10ml tid保护胃黏膜,生长抑素250ug/h持续泵入止血,补液对症治疗。在本病例中,患者因出血量较少而症状表现不明显,患者既往有消化性溃疡病史,体格检查后发现心率提高、收缩压降低,表现为贫血症状,可明确诊断,并对患者采取了止血、补液等治疗措施。
综上所述,在基层医院中,由于受到医疗条件等客观条件限制,其在上消化道出血上更要做好初步诊断、应急处理以及有效的治疗工作,从而尽可能的避免因诊断不明确、治疗措施不当而延误病情,最大程度上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
(1)毕翠香. 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J]. 健康之路, 2018(3):68-68.
⑵ 许胜忠. 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断与治疗[J]. 当代医学, 2014(21):73-74.
⑶ 潘宝春. 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治[J]. 医学信息, 2014(39):483-483.
⑷《中华内科杂志》等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15年 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