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目前我国的燃气轮机基本采用进口原装设备,设备系统精密性、自动化以及操作画面中技术指标都受限于进口专利,对人员操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内的有识之士已经敏锐的发现当前存在的技术问题,燃机装备也逐步向国产化发展,但是,由于燃机设备通常配套进口附件,技术门槛在短期内仍然制约着各燃机设备技术发展国产化的道路,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加强日常对燃机设备管理和质量的控制,提高设备稳定性,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手段,完善各种技术规范、标准,确保燃机机组的安全生产,提高企业的效益。
一、燃机电厂设备管理的现状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当今人类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关注也越来越多。随着环境污染的排放标准的提高,国内的燃机电厂的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张,相应的设备也在不断地向现代化、自动化方向发展。近几年,随着燃机机组的数量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设备管理方法和工艺技术已不能适应燃机机组的安全运行,在实际生产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如维修人员数量受到限制、操作人员储备量跟不上燃机发展、设备管理方法落后、管理制度不健全等。这些实际问题的出现,对燃机机组的设备管理工作产生更大的影响。因此,是当前燃机电站设备管理上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新形势下燃机电厂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设备管理机制不健全
虽然我国燃机电站的发展速度很快,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设备管理还没有形成起一套成熟的科学体系,企业受限于人员成本控制,在设备管理中举步维艰。其中最明显的问题是,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技术人员管理层次薄弱,管理与维修之间互补度不足,为了降低成本消耗而有意识的采用外部人员维修管理,不能使管理和维修形成连贯的体系,自身技术力量的后备梯次建设缓慢,因为进口专利的限制使得设备管理技术能力受到压制,人员年轻化也使得部分设备管理人员对设备的具体技术、操作能力难以快速掌握,不能及时地进行合理性维修,造成设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2燃机设备缺少专业管理人才
燃机设备的运行和管理,必须要有专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分析指导,检修管理与技术管理互相贯穿。在实际的燃机设备检修中,为降低成本,多采用外部招聘人员进行检修作业,仅有的少量技术人员要承担大量的设备管理和技术分析。由于外部招聘人员的技术能力和素质原因,往往形成技术管理和实际检修存在断层,检修人员不懂技术管理,而懂技术管理的人员又难以把控住每个检修环节,不能发现设备细节缺陷问题,不能依据检修细节发现故障根源,往往造成设备缺陷重复性发生问题,甚至会导致设备根本性故障。
2.3设备采购环节缺少科学性
在燃机设备采购过程中,由于设备检修管理的不合理性机制,设备故障的消除往往是针对性的采用更换新部件或新设备的方式处理,而不能更好的考虑到其性能指标的优化调整,同时,由于没有建立相应的设备动态性能数据库,检修维护缺乏系统性的设备分析和记录,技术性管理深度达不到解决设备潜在缺陷的细节要求,呈现出“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维护模式,不能为采购环节提供科学、有效的信息,同时招标采购环节的体系局限也造成采购供货周期慢、供货质量控制不稳定的不可控现象,采购管理和设备管理之间没有形成默契,过程中容易产生很多细节问题,不但无法合理解决设备的问题,而且还会造成费用成本的增加。
2.4设备管理资金的不足
燃机设备安全和科学的管理,不仅与设备的内在品质、功能有关,而且还会因其外部环境的影响,进而影响其功能的发挥和寿命。目前燃机电厂的智能化、数字化发展,对运行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外在环境的敏感性有较大的需求,特别是电仪设备的精密性对环境要求较高,但是考虑到降低前期成本投入想法,很多燃机单位多寄希望于以投产后的设备管理行为来弥补因降低成本而舍去的部分安全性保护要求,无形中更加重了设备管理的技术难度和操作要求的压力,设备维修量的增加造成资金方面的困难,特别是燃机设备多承担着调峰作用,频繁的启停对设备性能的影响、设备管理要求影响很大,部分国产辅助设备性能的优劣也直接造成维修量的增加,进而影响到设备管理费用的消耗。
三、新形势下燃机电厂设备管理模式分析
在燃机电厂的设备管理中,必须建立合理有效的机制,以保证其管理质量和工作性能,进而保证燃机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通过现代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提高了设备运行稳定性,推进当前“无人化”或“少人化”管理理念,以高效的设备性能,满足智能化操作的有序性,挖掘设备管理潜力,合理控制成本,使有限的资金费用获得最大的利益,进一步使设备安全性能得到保障。
3.1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
燃机电厂的设备管理模式要创新,就必须建立健全的规范管理体系,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能力,加强员工工作的责任心,开展以“点检定修”为基础的管理模式,通过动态检查、劣化趋势分析、精密诊断、状态维修等管理手段,结合技术监控、专项检查等工作方式,对设备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有效地消除故障隐患。此外,还要根据不同的燃机设备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操作、检修工艺规章制度,明确各环节的生产职责,做好点检定期报表和设备分析,完善点检定期任务,做到对设备的全面掌控,各技术人员充分熟悉分管设备性能和整体设备管理内容,以精准数据去体现设备性能指标的发展趋势,进而实现设备安全稳定的管理监督。
3.2建立设备性能的数据库
燃机设备必须建立健全的信息库,并根据设备的运行情况,完善相应的设备性能数据,通过数据信息变换及时分析各设备性能优劣、健康状况变化的趋势,以此来确定燃机设备的潜在问题和隐患,提前发现设备故障发生的时机,避免因故障隐患造成的设备停运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时利用信息数据库可以优化、升级设备可靠性,缓解设备物资采购的局限性,更加精准的使用有限的物资费用,而且可以利用集团或区域同类型备件联合储备或采购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减少不必要的库存投资。
3.3制定完善的设备检修制度
在新形势下,燃机电厂要完善设备管理,就必须建立健全的设备维护体系,把设备管理和设备检修衔接起来,根据燃机电站不同的运行方式,明确巡检周期、检查重点、检修标准,明确设备管理和设备检修之间的职责,强化专业性检修技能,突出检修标准对设备管理的支撑作用,落实检修质量管控环节要求,加强对设备检修状况细节的分析,通过设备管理信息化发展,做好设备管理维护信息的连贯性和可追溯性,为后续的设备检修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4提升管理人员和检修人员的综合技术素质能力
在燃机电厂设备管理中,设备管理技术人员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使设备管理技术人员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并进而提高设备可靠性,由此产生良性循环。在生产实践中,一名优秀的技术人员能够及时掌握最新的设备管理检修技术,不但能够提高工作责任感,更可以增加荣誉感和主动性,从而推动改善设备管理质量的目的。
结束语:
总之,燃机电厂在新形势下的设备管理模式要从有效、合理的机制入手,要健全有促进力的管理体系、完善设备性能数据库、健全设备检修管理体系,加强管理和检修人员的技术素质能力,架构好坚固的底层基础,进一步保障设备可靠性能,为燃机电厂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为燃机设备进一步国产化获取更多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吉杰. 燃气机组集团检修制管理模式探索[J]. 电力设备管理, 2017(2):2.
[2]孔祥柱, 乔守波, 张振东. 浅谈燃气轮机电厂运行管理中PDCA管理模式的应用[J]. 燃气轮机发电技术, 2016, 018(001):33-35.
[3]刘志锋. 浅析燃机电厂工程管理中的问题与处理措施[J]. 科技风, 20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