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李先学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先学,. 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研究[J]. 历史研究进展,2024.10. DOI:10.12721/ccn.2024.157092.
摘要:
本文基于大概念导向,探讨了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策略。通过深入分析教学内容、提炼大概念、设定教学目标、实施任务驱动教学以及科学评价等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深度理解历史大概念,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表明,大概念导向下的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历史理解能力,同时也对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推动高中历史教学改革、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大概念高中历史单元教学
DOI:10.12721/ccn.2024.157092
基金资助:

一、历史大概念导向下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的价值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采用大概念导向的单元教学设计,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历史素养具有深远的价值。这种设计方法不仅有助于整合零散的历史知识,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目标驱动力,丰富教学方式,以及推动深度学习的进行。

(一)有利于整合历史知识

历史学科涉及的内容广泛而繁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难以把握主线,容易陷入细节之中而忽略整体的脉络。通过大概念导向的单元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将相关的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要素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就能够更加清晰地把握历史的发展脉络,理解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二)有利于增强目标驱动力

明确的学习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关键。在大概念导向的单元教学设计中,教师会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明确、具体、可操作的学习目标。这些目标不仅包括了知识技能的掌握,还涉及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学生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二、 历史大概念导向下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为历史大概念导向下的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该理论强调知识是由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而非被动接受。在教学论方面,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应通过创设与历史大概念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这种教学理念鼓励教师将历史知识置于具体的历史背景中,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学习论方面,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先前知识和经验的重要性,以及学习过程中的社会互动。这意味着在历史大概念导向下的单元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先前知识和经验,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的社会互动和知识共享。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历史理解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从而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

(二)格式塔理论

格式塔理论对于历史大概念导向下的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该理论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认为人们在感知和理解事物时倾向于将其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历史教学中,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等元素往往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历史画卷。通过运用格式塔理论,教师可以将这些看似零散的历史元素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连贯性和发展脉络。同时,格式塔理论还注重感知的主动性和组织性,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寻找和组织信息,形成自己的历史认知结构。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历史大概念导向下的单元教学设计中,教师应灵活运用格式塔理论的原则和方法,创设具有整体性和连贯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历史大概念导向下的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策略

(一)分析内容,提炼大概念

在进行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首要且至关重要的任务是深入分析教学内容。这并非简单地浏览教材或罗列知识点,而是要深入探究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背后的内在联系、发展脉络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影响。通过这种深入分析,教师能够从中提炼出具有统摄性和引领性的大概念。这一提炼过程并非凭空而来,而是需要依据课程标准这一重要参考。教师需要仔细研读课标,深入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教学理念、目标要求及知识点分布,从而明确本单元的教学主题和核心知识点。这不仅为教师指明了教学的大方向,也为其在后续的教学设计中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对教材内容的细致梳理和整合也是这一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教师需要全面把握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其发展脉络和逻辑关系,从而构建出一个清晰、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二)设定目标,掌握大概念

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实现。在明确了历史大概念之后,教师需要针对这一大概念,精心设定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全面掌握大概念。这些教学目标应分为两个层次:核心目标和细化目标。核心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和主线,它集中体现了大概念在本单元教学中的核心价值,是学生通过学习必须达成的关键性成果。为了确保核心目标的明确性、可测性和达成性,教师在设定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同时结合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确保目标既符合教学要求,又贴近学生实际。而细化目标则是对核心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和分解,它旨在帮助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大概念。这些细化目标应围绕大概念展开,涵盖历史知识、历史技能、历史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维度,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目标体系。通过这一体系化的目标设定,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理解和掌握大概念。通过设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教学方向,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掌握大概念。

(三)任务驱动,建构大概念

为了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历史学习中,并深化对大概念的理解,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将学习内容与具体任务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还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设计任务时,教师应特别注重问题的设置和情境的创设。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探究的源泉。一个好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深入到大概念的核心。同时,情境的创设也至关重要。一个真实、具体的历史情境,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的魅力,增强他们的历史感悟力。

(四)科学评价,深化大概念

在教学设计的最后环节,科学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试金石,更是推动学生深化对大概念理解和应用的关键动力。在历史大概念导向下的单元教学设计中,教师更应注重科学评价的策略运用,让学生在评价的引导下不断成长。

科学评价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这意味着教师在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为了实现这一全面、客观的评价目标,教师需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和方法。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差异性评价等评价方式各有千秋,但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状况。

四、 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研究对于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成效、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至关重要。通过深入分析内容、科学设定目标、巧妙设计任务与情境、以及实施有效的评价策略,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大概念,形成系统化的历史知识框架。

参考文献

[1] 大概念统领下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施路径探究[J]. 朱孟雅.安徽教育科研,2019(06)

[2] 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路径初探[J]. 叶洋;李雪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0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