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地图在教学中的使用策略
​冯亚娴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冯亚娴,. 浅谈高中历史地图在教学中的使用策略[J]. 历史研究进展,2024.10. DOI:10.12721/ccn.2024.157093.
摘要:
在当今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地图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工具,其价值和作用不容忽视。历史地图不仅仅是地理信息的简单展示,更是历史事件、文化发展和政治变迁的直观体现。通过有效地使用历史地图,教师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和空间思维能力。可以说地图在历史教育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研究高中历史教学中地图的应用策略,探究了地图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有效性,旨在为提高历史教育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高中历史历史地图使用
DOI:10.12721/ccn.2024.157093
基金资助:

前言:

历史地图是一种专门设计来展示特定历史时期地理信息的图表工具。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地理标识,而是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元素,如古代城市的布局、战争的路线、贸易的网络等。这些地图通过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和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环境和背景。在教学中,历史地图的作用尤为显著,它们能够将抽象的历史概念具体化,使学生能够通过视觉和空间的方式来感知历史,从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一、利用地图进行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通常对课堂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巧妙地利用地图能起到高屋建瓴的效果,让学生对历史发生的地点、时代背景、周围环境有直观的认识,设身处地进行历史推演,激趣励学的同时,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地图的充分利用,能推演出历史的发展,引领学生沿着时间走向理解历史发展的必然,活化课堂,从而实现高效教学[1]

例如,在对“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呈现战国形势演变的一系列地图,直到秦朝统一疆域图,并提出问题:1.图中反映出什么政治形势?2.若你是秦王,可通过什么策略实现统一天下的理想?为什么说秦统一六国是历史的必然?战国时期,长达200年的混战,最后只剩下战国七雄,从地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到,秦国的历史位置非常好,依据其长期的努力,尤其是商鞅变法,其实力大增,逐渐成了战国时期最强的国家,周围基本没有能对其造成威胁的国家,秦国的领土也大,这就为其统一六国打下基础。反观韩国,夹在秦、赵、魏的中间,时时刻刻存在着被吞并的危险,就历史位置来说,秦国的优势最大。秦国第一个灭掉的是韩国,一方面韩国实力弱,另一方面,在地图上,韩国能遏制函谷关,阻挡秦国东进的道路,不灭掉韩国,就不能实现一统天下的目标,由此韩国首先被破。通过地图的利用,学生能更好地还原历史发展过程,有效地掌握教学内容。同时,经过上述的问题,学生深入地走进英雄辈出、纵横捭阖的战国时代,学生就会放飞其想象,为新课的探究奠定夯实的基础,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

二、利用地图突破重难点

地图将时间和空间信息浓缩在纸面上,其中蕴涵着丰富的信息,通过发掘和利用,其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解决相关历史问题,而且还能拉近学生和历史知识的距离,寻找历史的真相,突破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2]

例如,在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展教学时,其教学重点就是“挺进大别山”揭开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单纯的历史知识讲解,学生很难将这一历史事件与全国战略进攻联系起来。通过地图的应用,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解放战争之初,国民党全面进攻,然而很快就以失败告终。随后,国民党集中优势兵力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地区,我军积极防守。经过毛泽东的指导,敌人重点进攻计划也被粉碎,因此,战争形势也产生了较大转变,敌我力量明显缩小,从而开展了战略性反攻。此外,历史教师需将我军进行战略进攻的目标选定为大别山进行讲述,并与地图相结合,了解到当时国民党的部队集中在陕北和山东,中原地区兵力不足,在地图上兵力分布呈现出“哑铃”形状。通过地图分析,可以发现中原地区战略地位重要,可威胁至南京与武汉,甚至能控制全局,因此,毛泽东做出了“夺取中原,将尖刀插入敌人胸膛”的选择,并开辟出豫陕鄂、大别山、豫皖苏各解放区,在空间上构成了倒“品”字,对国民党的统治中心湖北、南京造成直接威胁,将战场转变为国统区,以充分了解全国性战略进攻的相关内容。由此可知,在讲解到重难点知识时,由于知识较为枯燥且繁杂,学生通常难以理解与记忆,而通过地图的利用,则能使学生产生清晰的认识,从而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地图澄清疑点

历史不能重演,但是却有着其特定的规律。历史知识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但是空间和时间的辅助,学生并不容易发现历史的规律,掌握历史知识[3]。因此,在学习时就会产生很多疑问,比如,隋朝大运河和元朝运河建设的河道有何不同?元朝为何实行了行省制?其与郡县制有何不同?为何在古希腊能孕育出早期民主政治的文明?通过相关问题的设置,不仅需要学生立足于经济、政治、社会等理论方面的知识进行分析,同时也要求学生能够结合这些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及周围环境进行探究。因此,仅依赖于文字,学生是难以充分理解的,而通过地图能实现教学疑点的澄清。

例如,在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开展教学时,其主要是掌握“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通过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分布图,学生能直接发现民族工业基本分布在沿海。这是教师让学生结合鸦片战争的示意图进行分析,学生很容易就能发现,西方列强开放港口,侵略沿海城市,设立通商口岸,使沿海地区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受外国的资本主义冲击,沿海区域的封建经济不断瓦解,以此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提供相应的劳动力与市场,进而出现了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民族工业也随之而出现,这就与教材中的描述相吻合,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疑问,将历史脉络清晰地展现出来。

四、利用地图补充教学内容

在现行的历史教材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呈现的教学内容有限,难以将所有的历史知识点都呈现在学生面前。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历史学习,难以满足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要求[4]。面对这一现状,高中历史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就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融入与其相契合的历史地图,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补充和延伸,或者借助历史地图将教材中没有表达的信息呈现出来。如此,真正满足了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要求。

例如,在“辽沈战役”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锦州战役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也是东北解放、平津解放战役的关键。但是在现行的历史教材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将其省略了。在这种情况下,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高中历史的学习效果。基于此,教师在补充教学内容时,就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了“三大战役作战形势图”,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历史地图观察和分析中,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点。

结语:

综上所述,历史地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合理有效地使用历史地图,不仅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全球视野[5]。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历史地图的教学应用,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章则宸.方志地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中学历史教学, 2023(5):24-27.

[2] 他福燕.新课标背景下历史地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与策略[J].学周刊, 2023(20):100-102.

[3] 李敏.谈谈历史地图在高中历史学习中的作用[J].科学咨询, 2022(3):199-201.

[4] 李亚文.历史地图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运用意义[J].大众文摘, 2022(41):0040-0042.

[5] 柴志华.以图证史,以图释史——高中历史地图教学的有效措施探究[J].考试周刊, 2022(34):139-14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