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储能环节的分布式新能源楼宇直流配电系统设计
李瑞杨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瑞杨,. 基于储能环节的分布式新能源楼宇直流配电系统设计[J]. 中国能源进展,2024.8. DOI:10.12721/ccn.2024.157069.
摘要:
随着可再生能源与分布式发电技术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楼宇应运而生。直流配电以其独特优势成为新能源楼宇配电系统的理想选择。本文从直流配电的优势出发,探讨了新能源楼宇直流配电系统的结构设计,重点分析了储能环节在提升系统稳定性、平滑新能源发电波动中的作用,并给出了储能容量优化配置与控制方案。最后,通过典型新能源楼宇项目案例,评估了系统性能并分析了实际应用效益。
关键词: 新能源楼宇;直流配电;分布式发电;储能系统;容量优化
DOI:10.12721/ccn.2024.157069
基金资助:

引言:伴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加剧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建筑领域作为城市能源消耗的主要部分,大力发展新能源楼宇对实现节能减排、构建低碳城市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与间歇性给楼宇配电系统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的交流配电方式难以适应分布式新能源高效灵活接入的需求,直流配电凭借其诸多优势成为新能源楼宇的理想选择。

1新能源楼宇直流配电系统的优势与结构设计

直流配电相比交流配电具有效率高、电能质量好、控制简单等优势。直流配电不存在无功损耗,输电效率可提高5%~15%。直流没有频率与相位概念,运行控制更简单可靠。光伏电池、燃料电池等直接输出直流电,采用直流配电可减少换流环节,降低设备投资与运维成本[1]。

新能源楼宇直流配电采用分层电压结构。主干线电压如1500V、750V等,用于远距离输电与大功率负载供电。支线电压如380V、220V、48V等,用于楼层内中小功率负载就地供电。合理选择电压等级可降低线损、减小导线截面。负载包括照明、空调、电梯等公共设施及办公设备、生活电器等,按用电特性接入相应母线。

屋顶光伏、小型风电、燃料电池等分布式电源,通过功率变换装置与直流母线并联。并网运行时采用电压/电流解耦控制策略,调节有功功率维持母线电压恒定,无功控制实现稳态功率分担。孤岛运行时,储能装置作为主控电源,分布式电源切换为PQ控制,根据调度指令调整功率输出,保证负荷平衡[2]。

2储能环节在新能源楼宇直流配电系统中的作用与设计

2.1储能环节对系统稳定性的提升作用

新能源楼宇中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和间歇性,为保证负荷用电的连续性与可靠性,必须借助储能装置进行功率平衡。储能环节相当于系统的"电量缓冲器",可有效抑制电压暂降/瞬升,提高电能质量。当负荷突增时,储能装置放电补偿不足的供电容量;当负荷骤减时,储能装置吸收多余电量,维持母线电压稳定。

2.2储能系统在平滑新能源发电波动中的应用

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出力容量会随日照强度、风速等自然条件的变化而波动。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能源,需要储能装置吸收新能源发电的多余电量,在用电高峰时释放,从而达到削峰填谷、优化能源配置的目的。例如,白天光照充足时,光伏阵列产生的电能一部分直接供给负荷,另一部分则存储在蓄电池中。当光照减弱或进入夜间时,再由蓄电池将储存的电能释放,弥补光伏出力的不足。储能系统的调节作用,可有效抑制新能源发电功率的剧烈波动,平滑楼宇用电负荷曲线[3]。

2.3储能容量优化配置与控制方案设计

储能装置的配置容量直接关系到系统平滑效果与投资成本。储能不足将无法充分吸收可再生能源的波动功率,而过度配置又会造成资源浪费。因此,需要在技术经济性两方面进行折中,合理确定储能容量。目前常用的优化方法有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启发式算法。该类算法以总成本最小或效益最大为目标函数,同时考虑负荷需求、新能源出力等因素,搜索最优的储能容量配置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可结合楼宇的用能特性与电价政策,构建适应的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此外,为了发挥储能系统的最大效能,还需设计合理的储能控制策略。常见的控制方法有基于功率平衡的追踪控制、基于电价信号的经济调度控制等。

3新能源楼宇直流配电系统设计与应用实例

3.1典型新能源楼宇项目介绍

我国已建成并投运了若干个新能源楼宇直流配电示范项目,积累了宝贵的设计运行经验。以深圳某办公楼为例,该楼宇采用楼顶光伏+垂直风力发电互补的新能源发电方式,配置了500kWh的锂电池储能系统,并采用750V高压直流母线与下级380V直流母线相结合的分层配电结构。在北京某商业广场项目中,利用屋顶400kW光伏发电系统与150kW燃料电池发电系统,配合总容量1MWh的电化学储能装置,向商业综合体提供直流供电。

3.2直流配电系统拓扑结构与参数设计

新能源楼宇直流配电系统的拓扑结构一般为树形或辐射状。当楼宇负荷密集、供电距离较短时,采用树形结构布置配电线路,充分利用就近供电的优势。当楼宇占地面积大、负荷相对分散时,采用辐射状结构,把直流母线引入各个配电室,再对各层或各区负荷就地供电。母线采用单母线、单母线分段或双母线运行方式。单母线结构简单可靠,但检修时需停电;单母线分段式通过母线连接开关实现检修不停电,供电可靠性有所提高;双母线结构供电连续性最优,但投资及维护成本相对较高。此外,直流配电线路应采用TN-S接地系统,中性线与保护地线(PE线)分开敷设,以加强触电保护。系统的额定电压、母线载流量等电气参数需要根据负荷容量、供电距离及电能质量等需求,通过技术经济比选确定。

3.3储能、光伏、风电环节的容量配置与控制方案

以某大学科研楼的新能源直流配电系统为例。该楼宇日负荷峰值为320kW,屋顶可用面积400m²,拟建60kW屋顶光伏发电系统。根据当地光照资源及逆变器效率等因素估算,其年发电量为7.2万kWh。另外,考虑到楼宇周边风力资源条件,规划安装5台10kW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年发电量预计1.8万kWh。两种新能源发电量合计约占楼宇年用电量的28%。为了充分利用新能源,配置500kWh的磷酸铁锂电池储能装置。光伏、风电过剩电量优先储存,再由母线馈入;当新能源出力不足时,储能装置放电补偿。储能变流器采用双向DC/DC拓扑,光伏并网逆变器采用三电平拓扑,以获得更佳的电能质量。控制策略以"新能源-储能-市电"的优先级顺序进行功率调度。白天储能在"电量控制+功率限制"模式下运行,夜间切换至"电压控制+电流限制"模式。上述储能配置及控制方案设计可实现光伏、风电出力的最大限度利用,在保障供电可靠性的同时,降低楼宇运行成本。

3.4系统性能评估与效益分析

为了评估新能源楼宇直流配电系统的实际运行效果,需要对其进行性能测试与效益分析。以上述科研楼项目为例,连续监测系统运行一年,获得了各项性能指标统计数据:光伏、风电设备年总发电量分别为6.8万kWh、1.5万kWh,较预期值略有不足,主要受当年气象条件影响;系统综合供电可靠率达99.95%,电压合格率为98.2%,各项电能质量指标均满足标准要求;与常规交流配电系统相比,每年节约电费支出5.6万元。

从环保效益看,该系统每年可替代传统能源8.3万kWh,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2.6吨、二氧化硫减排0.27吨,具有明显的节能减排效果。经济性方面,若按当前光伏、风电、储能设备的市场价格及安装工程费用估算,该系统总投资约250万元。按使用年限15年计,年均节能效益折算电价0.37元/kWh,项目投资回收期为10.8年,经济性较好。由此可见,合理设计的新能源楼宇直流配电系统,在获得环境效益的同时,也能够取得不错的投资回报。

结语

综上所述,新能源楼宇直流配电系统融合了分布式发电、储能、高效用电等诸多先进理念,是实现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基于储能环节的系统设计,可显著提升电能品质,平滑新能源出力波动,为楼宇可靠供电提供坚强保障。合理配置储能容量,采用适宜的控制策略,是工程设计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姚钢,茆中栋,殷志柱,等.楼宇直流配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综述[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9,47(15):156-170.

[2]莫理莉,俞洋.智慧绿色楼宇低压直流配电系统研究[J].建筑电气,2019,38(07):15-18.

[3]李晓旭,廖力.基于储能环节的分布式新能源楼宇直流配电系统设计[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02):7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