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十九大后,乡村建设注重于打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推进乡村产业的发展,保护好乡村生态。结合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融合现代科技建设现代化的美丽乡村,将乡村特色景观打造成一线景观资源,推动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因此,在乡村建设过程中,提高对景观设计的重视,改善当前乡村景观设计同质化的问题,强化乡村文化内涵,在优化建设时,要凸显出乡村特色的文化特征,探索符合乡村文化特征的乡村景观,助力建设美丽乡村。根据国家当前的发展政策找到真正能够提高村民文明建设的道路,建造更具特色的乡村景观,为乡村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促进乡村的长久发展,保留好乡村特色文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
一、乡村景观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乡村地域文化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多的追求经济发展,导致出现了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的现象,对乡村土地的开发不合理,忽视了对乡村古建筑的保护,进而导致乡村的区域文化被破坏。无节制的城市扩张缩减了乡村面积,一些地域中的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产物遭到不得已的损害,导致历史文化难以传承,逐渐被时间的浪潮淹没。还存在在乡村景观设计中不但没有控制维护,反而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而扩张破坏的现象,导致乡村的区域文化被一而再地削弱,不利于传统历史文化的传承发展。
(二)乡村的生态环境被破坏
在乡村景观设计中,没有考虑建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去维护乡村生态的稳定,导致乡村的生态失衡,卫生情况较为恶劣,很多原生态的自然景观被破坏,乡村面貌不复以往。虽然国家已经下发了乡村整治的相关文件,但目前现状看来,仍然有较大的进步改善空间,只有民众的精神文明得到有效的提高,才能在经济的发展上取得更显著的成绩,实现乡村振兴。
(三)乡村的生活景观留存度严重不足
目前存在的常见问题是乡村生产力落后,导致乡村没有完善的产业链,单一的生产方式只能维持一个较低的收益水平,不能创造较高的收益。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乡村中的青壮劳动力大量的流入城市,寻找工作机会,以保障日常的生活,进而导致乡村的大量建筑无人居住,常年缺少维护,出现生活景观大量破坏荒废的现象,降低了乡村生活景观的留存度。
二、在乡村景观中地域文化的设计思路
(一)保持自身特色,发挥自身优势
传承好乡村的地域文化,最首要的思路是保持好乡村的自身特色,根据乡村具有的传统道具去体现乡村的文化主题,打造出乡村独特的文化内涵。在设计乡村景观时,要结合乡村自身的优势特点,创新深入发掘好乡村传统,融入乡愁,提高乡村的文化气息。在寻找设计思路时,一定要做好乡村整体的视察,发掘乡村独特的地域特点、名胜景观等,合理的规划乡村景观。将一些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场景利用起来,可以将大面积的果园打造成特色采摘基地,增设一些特色打卡景点,即可以享受亲手采摘的乐趣,又可以欣赏果园中的优美景色,更重要的是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
(二)融入人文元素,传承地域文化
乡村景观设计一定要敢于创新,利用现代化的元素与乡村中的历史性的人文元素相结合,体现出乡村独特的人文风情,以不同形式去表现乡村蕴含的传统文化。在设计应用中,既要体现独特的地域文化,还要增强人们对乡村的情感认同,打造令人向往的乡村景致。不同区域发展过程中,受到生活习惯、思想表达、审美标准等因素的影响,所形成的民俗风情是不同的,是不同地域人文历史的体现,乡村要利用好自身独特的乡土风情,打造成特色的节奏和景观,拥有属于自己的历史名片。
三、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具体思路
(一)特色景观设计
打造独特的地域文化,最关键的是要有乡村特色景观构筑物,以及长久形成的文化内涵,二者相辅相成才能打造出极具特色的乡村景观。在设计过程中,要借助乡村中存在的特色标志物或者雕塑等,使其放置在最引人注目的位置,成为吸引游客目光的代表作,一看到该景观便能联想到该乡村。除此之外,要营造浓厚的乡村文化,建设历史展览馆,展示乡村历史遗留下的技艺、文化、特产等,充分地表现出乡村历史文化和人文风情。
(二)道路设计
乡村景观建设,首先要规划好乡村的道路设计,树立具有乡村文化特色的路牌、垃圾桶,又或是统一整个乡村大街小巷的建筑风格,形成鲜明的乡村风格。在设计时,选择更为自然的颜色,贴合乡村独特的人文风情,使得乡村景观更具朝气。例如,在一些古早的青石板路两边,可以增设葡萄藤,在应季时,既是景点,又能有采摘体验,打造成乡村景观特色。作为交通要道和连接乡村中各个景观的渠道,在道路设计时,一定要兼具道路使用的实用性,在追求艺术性的基础上,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更大的便利。协调好道路与乡村建筑的风格,合理的配置设计元素,凸显出乡村景观的独特。
(三)乡村古建筑展示
在一些乡村中,都会有流传下来的庙宇祠堂,或是地理条件优势下自然形成的山水风景,在进行乡村设计时,可以对该部分景观进行充分的规划,打造成乡村的标志性特色,使其成为乡村景观宣传的代表,彰显乡村独特的地域文化。乡村中的古建筑受到地域文化、经济发展、民俗风情的影响,是乡村最具历史性的体现,展示了不同区域下建筑人文的表达,正是存在于不同乡村中建筑景观表达的差异,才能在设计过程中发挥出不同乡村的独特性。在应用时,尽可能地保留乡村的原本面貌,在最基础的建筑上就行优化扩展,坚持人文化的原则,打在独特的乡村古建筑展示区,既能够保护乡村独特的古建筑,还有利于发展多元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
结束语:
要想在根本上提高乡村建设的文化内涵,最关键的在于传承和发扬好乡村的区域文化,在设计乡村景观时,注重对乡村中古建筑的保护,在建造时维护好乡村生态,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乡村地域文化建设有利于传承发展好当地的人文风情和独特的乡土文化,为乡村打造一张独具特色的乡村名片,真正地在乡村振兴政策下实现乡村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吕杰. 传统地域文化在南京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艺术科技, 2022, 35(12):3.
[2] 荆冠斌. 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丝网印刷, 2022(015):000.
[3] 娜荷雅, 赵红霞. 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佛山陶瓷, 2022, 32(9):3.
[4] 林妍. 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湖南农业大学.
作者简介:
周世明(1985.10——),女,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建筑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数字媒体艺术。
毛宇凡(2000.08—),男,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建筑学院,学士学位;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数字媒体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