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宁子桉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宁子桉,. 心理健康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2021.8. DOI:10.12721/ccn.2021.157077.
摘要:
在新课改的形势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与健康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而且还要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锻炼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学生以后能够有更好的发展。本文就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
DOI:10.12721/ccn.2021.157077
基金资助:

部分教师以及学生对体育课不重视,认为体育课不重要,体育课被贴上“玩”的标签,似乎热爱体育就代表学生不爱学习,不重视学习。一名心理专家曾说过:“如果想要塑造一名学生的完全人格,那么首先应依靠体育。”这足以证明体育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一、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初中体育教学课堂的意义

(一)体育缓解压力

正处于当代教育的孩子们,面临着来自家长和老师的期望以及同龄人之间的压力,而往往正是外界所给的压力,导致他们心理无法承受,从而引发他们内心的焦躁感和焦虑症。而体育课堂当中的运动往往可以给学生情绪疏通一个发泄口,让他们可以在运动当中忘却学习以及生活当中的烦恼,可以有效减缓他们的心里焦躁以及不良情绪等。

(二)初中体育活动对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对于刚刚迈入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体育活动更具专业性和挑战性。随着体育教学的改革,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也转变了教学的方式和内容,会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一些技能提升,特别是在承受能力以及受挫能力方面,也有很多学生在体育活动的影响下,内心的焦躁症得到了很有力的缓解,以及学习和生活的压力得到了很大的放松。

(三)对学生坚毅品质的形成有积极作用

当前体育活动大部分具有高强度和持续性强的特点。所以往往学生在进行运动的时候精神是处于高度集中当中。并且身体也是处于极度劳累当中,长期下来,学生会在不轻易间意志力加强,同时也会在潜移默化当中树立终身体育运动的意识。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课堂之中,可以对学生意志力和抗压力以及面对问题时的接受能力有很大的意义。

(四)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随着当前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很多学生都是家庭的独生子,让他们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思想以及没有集体意识,无法单独完成一个独立的事情,过分依赖他人,对未知的事情具有强烈排斥心理,但是在体育活动的课堂当中,往往很多项目都是以集体的形式来进行,如果每个人都以自我为中心,那么体育的活动就无法快速顺利的完成,所以这也迫使学生加强集体意识的形成,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确保教学目的实用性

在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确保教学目的的实用性,所以在进行教学工作中应该依据科学的心理健康标准明确教学目的[1]。首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需要让学生意识到体育学习对于自身身心发展所产生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从实际着手进行体育健康课程的学习;另外,导师还要重视教学工作中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辅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交际认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以此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最后,还需要帮助学生控制自己的情绪,进而可以确保教学目的的实用性。

例如九年级《体育与健康》中的羽毛球一节中,要明确羽毛球教学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以及身体协调能力为目的,让学生掌握羽毛球的握拍方式以及发球技能,由于羽毛球是充满趣味性的运动,可以在此项运动中锻炼学生的身心素质,虽然此年龄段的学生都有一些羽毛球运动基础,但是经过教师的仔细观察后发现学生的动作是各种各样的,所以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羽毛球技能,以提升学生的羽毛球运动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确保教学内容的清晰性

在体育与健康教学工作中,针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确保教学内容的清晰性。所以可以依据实际的教学目的,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在体育与健康教育工作中,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首先需要传输健康知识,让学生掌握健康知识,以此产生正确的思想观念,辅助学生预防心理疾病发生;其次,心理素质教育工作需要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态以及正确面对困难障碍的心理素质,这样能够完善学生的个性;另外,辅助学生控制自己的情绪,让学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应用有效的方式去解决,而且要控制好自己的心态,这样就能够了解自己,掌控自己;最后,需要辅导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这样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以及进入社会中的发展,并且学生能够在社会发展中贡献自己的力量[2]

(三)确保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在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确保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以此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并锻炼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确保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能力。所以在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应用多种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具体如下:

1.情境创设教学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氛围,学生在这种情境氛围下能够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交流,进而可以辅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社交能力,完善人际关系,推进良好心理健康素质的形成。

2.分组教学法。分组教学法需要老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在小组内进行分析和讨论,沟通并交流,从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和人际交往环境,让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有利于学生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进而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3.游戏教学法。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而且学生大部分是活泼好动的,对于游戏能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有趣味性的游戏,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去,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正确的认识,进而调整学生的心态。

(四)确保教学评价的合理性

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工作中,老师不但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整体素质能力,综合地评价学生能够让学生和老师全面掌握学生的整体水平。所以在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要确保教学评价的合理性,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心理健康情况,而学生的心理健康包括学生的学习认识、脾气性格、思想品德等综合因素,这样就可以针对学生实施科学全面的评价;此外,老师在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还要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锻炼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结语

体育作为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却一直存在被占课等被忽视的情况。这使教师与学生都失去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及舞台,这也导致学生对体育知识缺乏全面性、完整性认识。而这一系列问题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全面配合与协调,在当下阶段,体育课程在中考中的占比也将上升。提升体能是体育教学的初心也是目的,但体育教学更应该在提升体能的基础上,关注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快乐学习、综合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林.中考体育教学渗透心理素质教育的途经探究[J].中华少年,2018(11):130.

[2]骆润生.初中体育教学中健康教育的实施现状及改善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6):98-99.

[3]石敬东.浅谈初中体育渗透心理健康体育的有效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16-17.

[4]李晓东.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研究[J].学校体育学,2008(1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