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建设诸多项目满足了人们的用电需求,也给社会的前行带来帮助,但在电力工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整体的造价未得到有效控制,竣工周期也较长,且需要投入过多人力,导致实际的效益下降。为此,电力企业带着前瞻性的思维采用信息化管理方式,借助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技术使复杂和密集的电力设备得到科学管控,让供电更为可靠与安全。
1 BIM技术概述
BIM技术将计算机技术和工程管理有机结合,形成参数化图元和参数化修改引擎的管理模式,结合计算机模拟技术,将工程量统计环节的工作量有效降低,提升工程项目的总体管理效率。BIM技术能够对工程领域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机整合,通过多渠道的数据采集与录入,将不同类型工作角色获取的工程数据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处理,能够有效实现数据共享和交换功能。BIM技术从计算机软件的角度进行分析,作为数据集成处理的核心手段,将有关工程项目的所有数据信息进行透视化,尤其对于工程造价管控环节,能够有效提升数据管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此外,BIM技术还可以将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分布式部署,三维立体参数模型可以进一步拓展成更高纬度的数字化模型,容纳更复杂的工程数据信息。此外,BIM技术能够将参数化设计特征与工程实施过程相结合,建设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权限角色选择修改的数据内容,共同维护工程项目的变更过程。
2电力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2.1信息共享性差
电力工程设计图绘制由不同专业的设计人员独自设计完成的,彼此间在设计时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在后期施工过程中,易出现管线重叠的情况,沟通机制的缺失直接影响项目协同管理的效率。若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需要各方参与者再次沟通协商,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易造成项目返工或项目延期。
2.2管理水平低下
电力工程的管理包括设计、施工两阶段。施工阶段管理难度系数高,原因主要是因施工周期长,存在更多不确定性因素。施工阶段是给排水、暖通、消防、弱电和强电等多个专业系统同时开工,需要各专业工程人员进行多次反复的协商沟通,以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在漫长的施工过程中,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如资源的浪费、各环节衔接不畅、材料提前入场导致的二次搬运、设计变更造成整改和返工等,均由于电力工程管理水平低下导致,在项目建设中,应重视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率。
2.3电网合法性技术问题
电网规划是电力工程建设的前端环节,不仅需要计划电网建设所需的材料、设备等,还需要采取专业的方法计算电网的电压与电力负荷,保证其在合理并可控的范围之内。我国对于电网建设有严格的规范及要求,并明确了电网建设的材料及所需技术。因此,在电网规划阶段需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性文件的标准开展相关的规划工作。电网合法性是电网安全的基础,如果为了扩大电网规模忽视电网的合法性、国家设定的相关标准及规范,将会导致电网过载、过压,甚至会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不仅会影响电网建设的社会效益,还会使电网企业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1]。
3BIM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3.1空间管理
BIM平台中存储工程项目的管线和设施设备的具体位置、详细参数信息,若运营中需要对设备和管线进行修正,则无须查看二维图纸,直接查阅三维立体模型,可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精准定位,完成管线及设施设备的维修。设施设备运营维护中耗资较大,是后期运营成本中应重点关注的核心环节,BIM技术具有信息关联和共享的特点,维护管理人员可远程进行设施设备的管理,降低管理成本[2]。
3.2施工过程的计算
①墙体工程是电力工程建设的关键,只有对该工程进行层层把关,对施工中所使用的各类材料进行极大程度的重视,才能保证造价极具合理性,让电力工程建设顺利并快速地完成。那么在造价确定后,对墙体工程的施工任务做好多角度的分析,让后续的施工更为精准。在进行墙体的构建环节,施工人员要选用与建设需求相契合的材料,以此来保证电力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也让电力工程呈现出长效与安全性。除此之外,电力企业要借助BIM模型将实际建设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值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还应让技术人员完成价差的计算,一方面可以把控整体的成本,另一方面让施工的质量得到极大程度的保障。②在梁柱工程建设中,电力企业要基于梁柱的计算顺序,结合钢筋结构、混凝土结构等,依托BIM技术对工程量所使用的计算方式进行深入的分析,完成梁柱工程所需的实际工程量计算,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在实际计算中,电力设备的种类较多,那么对电力设备的工程量进行计算时要选用与之特点相符的计算方式,使计算结果极为可靠。③整个电力工程的造价计算是离不开工程的结算数据,换言之,工程的结算会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的准确与科学性,电力企业应深化项目结算中BIM技术的应用,给工程的结算带来极大的便利,更保证了结果的可靠[3]。
3.3工程施工阶段
在电力工程施工阶段,是考验造价控制准确度以及数据交换共享能力地最佳阶段。因此利用BIM技术能够加快推进电力工程造价与成本预算控制改革,实现实时信息共享。很多电业工程项目无法实时进行工程质量监督,可以充分利用BIM系统的监控优势,将工程造价预算和实际工程施工阶段的成本测算进行数据对比分析,采用可视化分析插件实现参数化电力数据管理。在工程施工阶段,考验施工部门对信息数据共享的能力,因此在BIM系统平台中,可以将工程单元和时间节点进行有机结合,创设相关透视图表,在联网状态下实现三方单位的多维度数据共享交换。为考验工程造价人员对BIM技术的掌握程度,可以将工程款项的计算方式利用BIM系统平台进行实时计算分析,能够实时跟进数据更新变化以及工程量变更细则[4]。
结束语
随着BIM技术的逐渐完善,越来越多的电力工程项目开始使用BIM技术进行配合,BIM的前向设计可以减少平面设计过程中,图纸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出图效率,而后向设计则可以直观检测施工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提早发现,提早解决,提高施工效率。通过徐盐铁路四电工程BIM技术的应用,实现了设备库的建立和各个专业间配合等技术和管理层面的创新,为推动BIM技术在电力工程领域的使用做出了贡献[5]。
参考文献:
[1]周竹仪.BIM技术在电力工程造价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0(10):199-200.
[2]李喆,乔晨阳.BIM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智能城市,2020,7(09):130-131.
[3]何威.电力工程的技术问题分析与施工安全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11(13):123-125.
[4]崔宝霞,郭震.BIM技术在电力工程应用的优化[J].集成电路应用,2020,38(04):136-137.
[5]何榕佳.BIM技术在轨道交通电力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0,23(05):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