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化发展需求的煤矿综掘工作面安全生产
齐崇昊 冯建凯 李复兴 程涛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齐崇昊 冯建凯 李复兴 程涛,. 基于智能化发展需求的煤矿综掘工作面安全生产[J]. 中国能源进展,2024.9. DOI:10.12721/ccn.2024.157078.
摘要: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智能化安全管理策略在煤矿综掘工作面的实际应用,从风险分析、技术应用、策略实施到国内外案例分析,全面探讨了智能化技术如何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的效率和安全性。研究指出,通过实时监测系统和智能预警系统,可以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并提供决策支持,从而显著提升矿场安全管理的水平。本文还针对技术实施中遇到的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给出了针对政策制定者和煤矿企业的具体建议,以推动智能化安全管理策略的广泛实施。
关键词: 智能化安全管理;煤矿安全生产;风险评估
DOI:10.12721/ccn.2024.157078
基金资助:

1 引言

在现代煤矿生产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的关键因素。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煤矿作为重大安全风险的行业之一,其生产环境复杂,安全生产面临的挑战极大。智能化技术能够有效地监测和控制矿井的危险因素,比如瓦斯、水害、粉尘等,通过实时数据收集和分析,预防各种事故的发生。此外,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还促进了矿井救援操作的精确性和效率,显著提高了矿工的工作安全性和生产效率。因此,研究智能化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更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本研究旨在探讨智能化技术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及其发展需求,以期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2 煤矿综掘工作面的风险分析

2.1 主要风险因素

煤矿综掘工作面是煤矿生产中最为关键的区域之一,其安全状况直接影响到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山的生产效率。在煤矿综掘工作面,主要的风险因素包括瓦斯超限、水害、粉尘爆炸、顶板坍塌等。这些风险因素中,瓦斯超限是尤为严重的一种,因为瓦斯一旦积聚到一定浓度,极易引发爆炸,造成重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水害同样危险,矿井中的水不仅可以引起设备损坏,还可能导致矿井突水事故,瞬间改变矿井的生产环境,对矿工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此外,粉尘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引发爆炸,而顶板坍塌则常见于开采过程中,这些都是需要严密监控和管理的重点风险因素。

2.2 风险评估模型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上述风险,煤矿安全领域已经发展出多种风险评估模型和技术。这些模型大多基于历史数据和实时监测数据,通过分析数据来预测和评估可能发生的风险。例如,常用的风险评估模型包括定性分析模型和定量分析模型,如故障树分析(FTA)、事件树分析(ETA)和概率安全评估(PSA)。这些模型能够帮助矿山管理者识别关键的风险点,评估各种安全措施的效果,从而制定出更有效的风险控制策略。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风险评估模型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也在不断进步。智能化环境下的风险评估模型能够实时收集工作面的各种监测数据,如瓦斯浓度、温度、湿度等,通过高级算法处理这些数据,提供实时的风险评估结果。此外,这些智能化风险评估模型还可以与矿山的其他安全系统相连,如通风系统、排水系统,实现自动化的风险响应。例如,一旦检测到瓦斯浓度超标,系统不仅会立即发出警报,还能自动调整通风系统,加大通风量,以降低瓦斯浓度,防止瓦斯爆炸的发生。

3 智能化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3.1 智能监测系统

智能监测系统是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关键技术之一。这类系统主要利用各种传感器、监控设备及网络技术,实时收集煤矿工作环境的关键数据,如瓦斯浓度、温度、湿度、粉尘浓度等。这些数据经过实时传输到控制中心,通过先进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进行处理。例如,智能监测系统可以利用光纤传感技术监测煤矿内部的结构变化,通过分析光纤传感器传回的信号变化,预测煤层和岩层的移动或变形,从而及时预警可能发生的顶板坍塌或其他地质灾害。

在实际应用中,例如某煤矿采用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监测系统,该系统包括多个节点的传感器网络,能够覆盖整个矿井,实时监测环境变量和潜在危险因素。通过这一系统,矿井管理者可以在控制中心通过实时数据可视化界面,直观了解到每个监测点的状况,快速响应任何异常情况,极大地提高了响应速度和处理效率。

3.2 智能预警与决策支持系统

智能预警与决策支持系统则进一步提升了煤矿安全管理的科技含量和智能化水平。这种系统基于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不仅能够实时监测数据,更能通过历史数据对比和趋势分析,预测潜在的安全风险。当系统检测到异常指标时,能够自动触发预警机制,及时通知矿工和管理人员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撤离或关闭某些风险区域的作业。

例如,通过分析过去的瓦斯爆炸事故数据,智能系统可以建立一个瓦斯浓度和环境因素的关联模型,当监测到瓦斯浓度达到临界预警值时,系统会自动计算出爆炸的可能性,并立即启动风险控制程序,如增加通风量,降低瓦斯浓度,同时发送预警信息给相关人员。此外,决策支持部分还可以提供事故应对方案和操作建议,辅助管理者和工程师制定更科学、合理的决策,优化安全生产管理流程。

4 智能化安全管理策略的框架构建

4.1 策略设计原则

智能化安全管理策略的设计原则旨在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以及技术的前瞻性和实用性。首先,安全管理策略需要基于全面的风险评估,确保每一种潜在的风险都被识别和评估。其次,策略应当注重实时性和预测性,利用最新的智能化技术实现对煤矿安全环境的实时监控及事故预防。此外,智能化安全管理策略还应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根据矿场的具体条件和变化调整安全措施。最后,确保策略的实施具有可持续性,配备必要的技术支持和维护,保证系统长期有效运行。

核心内容包括:构建综合的数据收集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收集关键监控数据;建立高效的数据分析和处理中心,使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发展先进的预警和响应机制,确保在出现安全风险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以及制定严格的安全规范和操作流程,确保每位矿工都能按照规定行事,降低人为错误的发生。

4.2 策略实施步骤

智能化安全管理策略的实施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初步评估、策略制定、执行及监督。

初步评估阶段,主要任务是对现有的煤矿作业环境、设备状况、以及安全管理流程进行全面审查。此阶段需收集与分析大量数据,包括历史安全记录、设备运行数据和员工操作习惯等,以识别现有管理体系中的缺陷和风险点。

策略制定阶段,根据初步评估的结果,结合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设计具体的安全管理策略。这包括选择合适的技术工具和方法,如决定采用哪些类型的传感器进行监测,选择哪种数据分析软件进行风险评估,以及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执行阶段涉及到安全管理策略的具体实施,包括安装和调试技术系统,培训员工理解和运用新系统,以及实施新的工作流程和安全措施。这一阶段的成功实施需要确保所有技术设备的正确运行和员工的高度配合。

监督阶段则是对实施效果进行持续的监控和评估。利用智能化系统收集的数据,定期检查安全措施的有效性,评估是否达到了预定的安全生产目标。此外,监督还包括对系统本身的维护和升级,确保技术设备和软件能够稳定运行,及时更新以适应新的安全需求和挑战。

5 挑战与对策

5.1 技术挑战

实施智能化安全管理系统时,煤矿企业可能会遇到多种技术挑战。首先,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复杂性是一个主要问题。由于煤矿环境的特殊性,部署在矿区的传感器需要能够承受极端的物理条件,如高湿度、高尘埃和震动等。此外,收集到的数据量巨大,需要高效的数据处理系统来进行实时分析,这对计算资源和数据存储提出了高要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包括使用更加耐用和精确的传感器技术,以及采用云计算和边缘计算技术,优化数据处理流程。其次,系统集成和兼容性也是一个挑战。智能化安全管理系统往往需要与现有的安全监控设备和管理软件进行集成。不同设备和系统之间的兼容性问题可能会导致数据孤岛,影响整体的安全管理效能。对策是采用开放标准和模块化设计,确保新系统能够灵活适配并整合不同来源的信息和功能。最后,智能化系统的安全性本身也需关注。随着系统依赖程度的增加,任何系统漏洞或安全攻击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因此,加强网络安全措施,定期进行系统安全审查和更新,是保障智能化安全管理系统可靠运行的重要措施。

5.2 管理与法规挑战

在管理层面,智能化安全管理系统的实施可能受到企业文化和员工接受度的影响。煤矿企业可能需要面对的是员工对新技术的抵触感,特别是当新技术改变传统作业方式时。为了克服这一挑战,企业应当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明确智能化带来的安全和效率提升,同时开展有效的沟通和反馈机制,让员工参与到系统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增加他们的接受度和参与感。此外,现有的法规可能不足以支持智能化安全管理技术的应用。法规的滞后不仅限制了新技术的采用,也可能在责任归属、数据隐私等方面带来法律风险。为了推动智能化安全管理策略的实施,需要相关部门制定和更新具体的法规和标准,明确技术应用的法律界限和责任要求,同时确保数据处理的透明性和公正性,为技术应用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

6 国内外案例分析

6.1 国内实施案例

中国煤矿行业在智能化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以某煤矿为例,该矿区通过引入智能化安全管理系统,实现了煤矿安全生产的显著改进。该系统包括了全矿区的视频监控、环境监测、人员定位和通讯系统的集成。通过安装数百个传感器,实时监控瓦斯、一氧化碳浓度及矿井温湿度等关键指标,系统能够在危险指标达到预警值时自动启动风险预警,并通过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向管理层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此外,该系统还能进行数据分析,预测潜在的安全问题,从而提前采取预防措施,有效减少了事故发生率,并提升了矿工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6.2 国外先进经验

在国外,澳大利亚的一些煤矿在智能化安全管理方面也展现了领先的实践。例如,新南威尔士州的一个煤矿采用了先进的自动化和遥控技术,使得矿工可以在地面控制中心远程操作地下设备。该系统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极大地降低了矿工在危险环境下工作的需求。安全管理方面,该矿还引入了一套完整的实时健康监测系统,能够监测矿工的生理状态和外部环境条件,确保任何异常都能被即时检测并处理。这些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矿场的安全水平和员工的工作环境,被认为是矿业安全管理的典范。

7 结论与建议

7.1 研究总结

本文通过详细分析智能化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揭示了智能化安全管理策略在煤矿行业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从风险分析到案例实施,智能化技术不仅提高了矿井的安全水平,还优化了资源配置和管理效率。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智能化系统能够预防潜在的安全风险,减少事故发生,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此外,智能化安全管理策略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使其能够有效应对煤矿生产中的各种挑战,实现安全与效率的双重提升。

7.2 政策与实践建议

为了进一步推动智能化安全管理策略的实施,建议政策制定者和煤矿企业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支持煤矿企业引入和应用智能化技术。这包括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降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成本。其次,应强化煤矿安全生产的法规标准,确保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符合国家安全生产的要求。此外,建议煤矿企业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发适用于矿山特点的智能化解决方案,提升技术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最后,加强对矿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智能化技术的理解和接受度,确保技术的顺利实施和运行。

参考文献

[1]郭连安,董广乐,蒋帅旗.智能煤巷掘进工作面建设关键技术探讨[J].能源与节能,2023,(11):126-130.DOI:10.16643/j.cnki.14-1360/td.2023.11.041.

[2]杨成龙.宁夏煤业公司智能化建设探索与实践[J].能源科技,2021,19(01):1-7.

[3]符如康,张长友,张豪.煤矿综采综掘设备智能感知与控制技术研究及展望[J].煤炭科学技术,2017,45(09):72-78.DOI:10.13199/j.cnki.cst.2017.09.01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