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灰分测定过程中误差控制与优化方法
孟祥蓉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孟祥蓉,. 煤炭灰分测定过程中误差控制与优化方法[J]. 中国能源进展,2024.9. DOI:10.12721/ccn.2024.157080.
摘要:
煤炭灰分测定是煤质分析中的重要环节,其结果直接影响煤炭的利用价值和环保标准。然而,在实际测定过程中,多种因素可能导致测定误差的产生。本文旨在探讨煤炭灰分测定过程中的误差来源,并提出相应的误差控制与优化方法。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结合具体数据,为煤炭灰分测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煤炭灰分测定;误差控制;优化方法
DOI:10.12721/ccn.2024.157080
基金资助:

1. 引言

煤炭灰分是指煤炭中无机矿物质在特定条件下灼烧后的残留物,其含量是衡量煤炭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灰分测定通常采用慢速灰化法和快速灰化法,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但在实际应用中均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测定结果出现误差。因此,对煤炭灰分测定过程中的误差控制与优化方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煤炭灰分测定方法概述

2.1 慢速灰化法

慢速灰化法是一种经典的灰分测定方法,按照GB/T 212-2008标准执行。该方法将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放入马弗炉中,以一定的速度加热至815±10℃,灰化并灼烧至质量恒定。以残留物的质量占煤样质量的百分数作为灰分产率。

2.2速灰化法

快速灰化法作为例常分析方法,旨在提高测定效率。其操作步骤包括将煤样置于预先加热至高温的马弗炉中,通过快速升温使煤样在短时间内灰化并灼烧至质量恒定。快速灰化法虽然操作简便,但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测定误差较大。

3. 误差来源分析

3.1 样品称量准确性

样品称量的准确性是灰分测定结果可靠性的基础。称量误差可能来源于天平的精度、称量操作的不规范以及样品本身的代表性不足。例如,天平的精度若未达到国家专业部门的检定要求,将直接导致称量误差的产生。此外,称量过程中操作不当或样品代表性不足也可能引入误差。

3.2 灰化过程控制

灰化过程是灰分测定的关键环节,其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测定结果。灰化过程中的误差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升温速率:升温速率过快可能导致煤样中硫化物未完全氧化即被排出,生成硫酸钙等固定硫分,从而增加灰分测定值。实验表明,初期升温时间越短(速率越快),测得的灰分越高。

燃烧温度:燃烧温度是灰化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温度控制不当可能导致煤样燃烧不完全或灰分中的无机物质发生熔融,从而影响测定结果。例如,在815℃条件下,碳酸盐能完全分解而硫酸盐不会分解;但当温度超过1350℃时,硫酸盐会开始分解,导致灰分测值偏低。

通风状态:良好的通风状态有助于硫氧化物等有害气体的及时排出,减少其在炉内的停留时间,从而降低对灰分测定结果的影响。马弗炉应装有烟囱,炉门上留有通气孔或缝隙,以保证通风顺畅。

3.3 残渣吸水性

灼烧后的煤灰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中,水分的影响更为显著。煤灰从马弗炉中取出后在空气中滞留的时间越长,吸收的水分就越多,导致灰分测定结果偏高。因此,灼烧后的煤灰应尽快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3.4 实验设备校准

实验设备的校准状态直接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马弗炉的工作温度、恒温区以及热电偶的测温准确性等均需定期校准。此外,分析天平、干燥器等辅助设备也应保持良好的校准状态。

4. 误差控制与优化方法

4.1 提高样品称量准确性

选用高精度天平:确保天平的精度达到国家专业部门的检定要求,通常要求感量不低于0.0001g。

规范称量操作:称量前应检查天平是否水平并校准,称量过程中应控制环境温度的变化,避免外界因素对天平的影响。同时,应确保样品称量的快捷性和准确性,避免过多或过少的可能性。

保证样品代表性:在称量前应对煤样进行充分混样,确保所取样品的代表性。同时,应根据煤样的粒度选择合适的称量量,通常要求粒度小于0.2mm的煤样称取1±0.1g。

4.2 优化灰化过程控制

控制升温速率:加热初期应缓慢升温,避免升温速率过快导致的误差。通常建议升温时间控制在不少于30min将炉温升至500℃,并在此温度下保持30min,然后继续升温至815±10℃灼烧1h。

严格控制燃烧温度:确保马弗炉内部温度在规定范围内波动,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导致的误差。同时,应对炉内工作温度和恒温区进行定期校准。

保持良好通风状态:马弗炉应装有烟囱,炉门上留有通气孔或缝隙,以保证通风顺畅。通风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硫氧化物等有害气体的排出效率,从而影响灰分测定结果。

4.3 减少残渣吸水性影响

及时冷却并移入干燥器:灼烧后的煤灰应尽快在空气中冷却5min左右,然后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干燥器内应装有变色硅胶或无水氯化钙等干燥剂,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缩短空气滞留时间:在阴雨潮湿天气条件下,应缩短煤灰在空气中的滞留时间,以减少其吸收水分的机会。

4.4 加强实验设备校准

定期校准马弗炉:马弗炉的工作温度、恒温区以及热电偶的测温准确性等均需定期校准。通常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专业校准,期间若更换工作热电偶或加热件后则应重新校准。

校准辅助设备:分析天平、干燥器等辅助设备也应保持良好的校准状态。天平应定期进行水平检查和校准,干燥器内的干燥剂应及时更换以确保其有效性。

5. 实验验证与数据分析

5.1 实验设计

为验证上述误差控制与优化方法的有效性,设计了一系列对比实验。实验采用慢速灰化法和快速灰化法分别对同一煤样进行灰分测定,通过改变升温速率、燃烧温度、通风状态等条件,观察测定结果的变化情况。

5.2 数据分析

5.2.1 升温速率对灰分测定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升温速率对灰分测定结果有显著影响。在升温速率较快的条件下,测得的灰分值普遍偏高;而在升温速率较慢的条件下,测得的灰分值更接近标准值。这验证了升温速率过快会导致煤样中硫化物未完全氧化即被排出,从而增加灰分测定值的观点。

5.2.2 燃烧温度对灰分测定的影响

燃烧温度对灰分测定结果的影响同样显著。在815℃条件下灼烧的煤样,其灰分值较为稳定;而当温度超过1000℃时,灰分值开始下降;当温度达到1350℃以上时,灰分值显著下降。这验证了高温条件下硫酸盐分解导致灰分测值偏低的观点。

5.2.3 通风状态对灰分测定的影响

通风状态对灰分测定结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硫氧化物等有害气体的排出效率上。在通风状态良好的条件下,测得的灰分值较为稳定;而在通风不畅的条件下,测得的灰分值普遍偏高。这验证了良好通风状态有助于减少有害气体在炉内停留时间,从而降低对灰分测定结果影响的观点。

结论:

综上所述,本实验通过对比实验和数据分析,验证了煤炭灰分测定过程中误差来源的准确性和误差控制与优化方法的有效性。这些结论为煤炭灰分测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了科学依据,并有助于指导实际应用中的灰分测定工作。

参考文献:

[1]邱美瑜. 低硫煤灰分测定方法探讨及其经济效益 [J]. 中国集体经济, 2016, (12): 155-156.

[2]李剑峰. 选煤厂煤炭灰分测定仪的研究与应用 [J]. 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 2015, (01): 7-13.

[3]姜涛,苏征,刘文萍,等. 整批煤炭灰分测定不确定度的评定 [J]. 检验检疫学刊, 2014, 24 (05): 37-39.

[4]邓丽芬. 提高煤炭灰分测定准确度的有效途径 [J]. 技术与市场, 2014, 21 (06): 344-34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