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区小学英语教学开展相对比较晚,所以英语教学方法并不系统,学生在英语能力的发展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很多小学生的口语能力发展水平较差,因此对农牧区小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备受关注。口语能力作为语言交际的核心能力,对学生英语整体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所以在农牧区小学英语教学中,需要应对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使用科学方法进行口语训练,解决过去存在的瓶颈和困难。
一、农牧区小学英语口语教学问题
(一)对小学英语认识不足
小学英语教学在农牧区开展时间相对较短,所以目前教师、学生都存在对英语教育认识的不足,因此对口语教学所使用的方法也比较落后[1]。由于农牧区小学师资力量有限,教师可能缺乏与小学英语教学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方法,也很难针对农牧区小学英语的口语教学进行教学方法的开发。部分学校依然将英语看作副科,并没有将学生英语能力作为关键能力进行培养,导致在口语教学中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难以有效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学生缺少兴趣
农牧区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由于教材的内容和自身生活差异比较大,并且需要使用英语机会比较少,导致学生普遍对英语缺乏兴趣,直接影响了他们参与口语活动的积极性。由于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灌输式教学,很难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再加上农牧区的特殊背景,学生可能对英语缺乏实际运用的体验,所以对口语学习的兴趣也比较低。
(三)学生个体水平差异较大
在农牧区小学中,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学习基础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学生、家庭对英语学习重视程度有很大区别,直接造成了口语能力的个体水平差异明显。由于农牧区的学生缺乏语言环境,对基础词汇和语法了解较少,导致英语口语学习也比较滞后,部分家长的认识相对进步,所以比较看重学生在英语上的学习状况,所以学生可能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2]。
二、优化农牧区小学英语培养思路
(一)了解学生学情
农牧区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差异比较大,为了更好地优化农牧区小学英语口语教学,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情,并针对学生学情开展教学工作。因此教师需要开展学情调研,获取学生的语言基础、学习习惯和家庭环境等信息,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布置教学任务。此外,也要了解学生学在心理状态和情感方面的需求,建立起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开展口语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参与口语练习,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根据学情布置教学、训练计划,也有助于教师制定有针对性的口语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
(二)加强教学和生活的衔接
农牧区的生活和城市、乡村都有很大区别,由于语言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需要保证口语教学和生活之间的衔接性。目前在农牧区小学,学生可能面临学校和生活环境的脱节,这会影响学生对口语的使用。所以,教师应该结合当地文化和实际情况,设计与农牧区特色相关的口语练习,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语言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口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也要增加校园生活中使用英语的机会,将英语教学融入学生的校园生活中。例如,通过组织英语角、制定英语学习计划,使学生能够在学校和家庭两种环境中形成统一的语言氛围,学生就会将英语融入到他们的表达中,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
(三)培养学生兴趣
激发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的兴趣是优化教学的关键之一,由于认识、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多农牧区学生对口语学习缺少兴趣,所以农牧区的英语口语培养需要围绕学生的兴趣展开。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兴趣相关的话题,设计富有趣味性的口语活动,引导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参与讨论和表达。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有效使用多媒体技术,利用英语歌曲、影视作品等资源,将学习与娱乐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日常活动中,学校也要鼓励学生参与英语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通过外部激励形式培养学生对口语学习的追求欲望[3]。通过不同形式的奖励和表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的同时,也提升学生对英语口语的重视程度,增强他们使用英语表达想法的欲望。
三、农牧区小学英语口语训练方法
(一)结合学生的生活开展训练
英语的口语训练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学生可能会形成畏难心理,为了能让学生投入到口语训练中,积极参加英语口语的学习,农牧区小学英语训练需要围绕生活制定训练计划,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需要联系生活中的活动,开展对学生的口语训练,符合农牧区学生的生活习惯,减少学生的陌生感,保证他们在口语表达上的兴趣。
在人教版四年级英语下册UnitThree《Weather》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天气来组织学生的课堂英语训练。比如在Let's talk环节,教师需要首先要求学生阅读课文中的语句,并使用课文中的语句进行对话,之后应该让学生联系农牧区的温度、天气等进行交流。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置交流的情景,模拟在傍晚进行天气的交流,还可以允许学生拓展交流内容,讨论不同天气情况下第二天需要做的事情。这种训练方式能够让学生联想自己的生活,引导学生使用英语表达生活中的事物,提升学生使用英语的意识。
(二)融合牧区文化开展教学
牧区的文化和城市相比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为了保证学生的兴趣,可以采用融合当地牧区文化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挖掘当地的传统、民俗、故事等元素,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到英语口语训练中,引导学生以当地文化为话题进行口语表达,让他们能够用英语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
比如,教师可以专门结合牧区当地的生活特点,编制有关牧区生活的英语对话,学生在口语练习中感受到英语与自己生活紧密相连,也能更好地将英语口语能力融合到学生的思维中。使用这种训练方式,教学方法既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增进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可以提升英语学习的意义。
(三)设置学生喜欢的英语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的英语兴趣,学校应该积极组织和英语有关的活动,包括英语竞赛、英语小话剧等,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口语练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英语口语能力得到了锻炼,也能让他们重视英语口语学习,解决学生对英语口语重视不足的问题。为确保活动的吸引力,活动中需要灵活运用多媒体资源,通过播放英语视频、音乐,吸引学生参加和引导学生积极表达。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得到英语口语能力的训练,促进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提升。
结论:农牧区英语教学中,需要采用比较特殊的思路,教师需要认识到语言学习和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结合学生的生活开展教学。为了做好培养工作,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学情的调查,合理组织英语口语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兴趣,保证英语口语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次央.西藏农牧区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J].大学,2020,(15):60-62.
[2]赛汉其其格.赤峰市农牧区小学英语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以翁牛特旗为例[J].
[3]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01):11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