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要想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创新,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对此,本文从选择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方式提问,选择逆向思维方式创新提问,选择依据教材整体内容接受反馈信息三个方面入手,对教师提问的创新性和有效性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仅供参考。
一、在提问设计时,选择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方式
语文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可通过生活中的具体现象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学生的互相答疑与讨论可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方向,以供学生思考。除此之外,语文课程中有很多是作者对待生活表达自身感情的一种方式,教师从生活实际中出发,以提问的方式使学生与作者在实际生活中有相似的画面产生共鸣,从而形成新型的有效提问方式。比如,在讲解《鱼我所欲也》这篇文章时,针对这堂课,本身也是一个选择问题,教师可通过引出这个选择,在选择中联系初中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周末,我们既想好好学习,又想愉快玩耍,这也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但二者不可兼得。”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鱼与熊掌之间的关系,学生同时也会面临相应的困惑:“在学习与玩中到底应怎样选择?”教师可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每组对讨论的结果进行表述,并详细阐述原因。教师可以对不同问题的结果进行评价,通过对他们的价值观进行评价,从而引导出真正的鱼与熊掌之间的关系。这样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会使学生产生讨论的欲望,学生在不知不觉的讨论过程中,不仅理解了文言文中所要阐述的道理,还能不断升华课文内容,进而实现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可大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积极性。
二、在提问设计时,选择逆向思维方式创新提问
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在把握正向思维提问的时候,通常也需要把握逆向思维。逆向思维,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所需学习的内容,而逆向思维更注意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发现问题、了解问题,在了解问题的过程中,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语文是一个个性化的科目,它培养的是学生的发散思维,这样的提问方式能使学生真切认识到问题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比教师讲解《孔乙己》这篇小说时,可在充分描述孔乙己个人行为时,向学生提出疑问:“孔乙己到底可不可怜,他在文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如果说孔乙己是可怜的,为什么是可怜的?如果说孔乙己这个形象塑造得十分成功,又是为什么?如果说孔乙己不是现在落魄的模样,而是一个成功人士,那他到底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问题是逆向思维,是指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从逆向思维出发,既创新了提问方式,更能使学生了解到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课本虽然是了解世界的一个好的方向,但同时也要学会质疑,在运用提问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采用逆向思维发挥学生想象力,使学生真正了解到逆向思维的好处。在《孔乙己》中可看到,描写孔乙己在桌子上写字的生动形象,教师同时还可以讨论为什么作者对孔乙己的描述能如此生动形象,到底是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在这里动词起到的作用是什么,还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在自身的了解中,哪里使用的动词也是这样生动具体的,学生在举例的同时也可以加深对本课的印象,可使学生充分学习作者的修辞手法,在描述人物形象时,可运用相应的修辞手法,从而达到使人物生动形象的目的。
三、在提问设计时,依据教材整体内容,接受反馈信息
在课堂教学前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不断深入研究教材对本课程存在的创新点,紧紧抓住重点内容不断完善,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更需要接受学生反馈的意见不断与学生增加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完善提问设计研究。仍然以《孔乙己》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孔乙己的人生悲剧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提问之后,学生可以对教师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学生根据自身的想法,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及时得出反馈信息,针对孔乙己的悲惨生活,学生是有不同见解的。教师的见解中规中矩,符合语文课本中的内容和精神,但学生的想法多种多样,变化较多,孔乙己的悲剧,学生认为是自身原因较多,也可能是当时大环境的影响,甚至有可能来自家人的影响,虽与语文课本中的内容不一致,但也有道理,更能反映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在学生与教师就这个问题进行沟通和反馈的过程中,更能体现出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在思考问题时提出的对策是否符合一定的逻辑,如果有学生认为孔乙己完全是因为自身原因导致一生的悲哀,那么说明这个学生的思想不够客观,比较偏颇,不具有客观看待事物的思想,教师在后续教学中可多培养学生认真看待事物客观规律的思想,帮助学生转变自身的思想,从而使学生的思想更健康、积极。在上课时,多主动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正确价值观、学习自信心,多讲讲自强不息的名人故事以及这方面的心得体会,使学生在人生道路上,更能懂得自身努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结论:综上所述,创新提问设计不仅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掌握,更需要学生在教师课堂上深度参与,这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新时代课堂的努力方向。创新提问设计必须科学、有规律的安排,提问方式在教师的规划中,必须根据问题联系到课堂实际需要,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厘清自身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对问题进行正向、反向思考,最后通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反馈交流,不断总结自身经验,为其他课程做好准备。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表现,教师也能深刻理解学生的思维,针对学生的不同偏颇思维进行一定的纠正,这是一名语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朱粉珍. 论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241.
[2]吴俊强.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提问策略浅析[J]. 当代家庭教育,2020,(18):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