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下的智能电网技术与电厂智能化探讨
​丁春颜 卢朋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丁春颜 卢朋,. 工业互联网下的智能电网技术与电厂智能化探讨[J]. 电网技术研究,2024.5. DOI:10.12721/ccn.2024.157403.
摘要: 在浩瀚如星海的工业互联网时代,智能电网技术如同一颗闪耀的新星,照亮了电厂智能化的发展路径。电力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感受到这一技术变革带来的明显价值提升,特别是在电厂的智能化改造中。因此,本文将探讨工业互联网下的智能电网技术应用要点,之后对电厂智能化发展之路进行探索。
关键词: 工业互联网;智能电网技术;电厂智能化
DOI:10.12721/ccn.2024.157403
基金资助:

前言:通过技术和设备的智能升级,以及与工业互联网的深度整合,电厂的效率、安全性和环境保护水平都将获得质的飞跃。在未来,随着这些技术的更加成熟和广泛应用,电厂智能化将引领能源生产向更加清洁、高效、可持续的方向迈进,为全社会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工业互联网中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

(一)应用于电力生产

在电力生产端,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正在重新定义发电过程,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和效率。传统的电力生产方式往往集中于大型电站,而智能电网的出现将分布式发电(如屋顶太阳能发电、小型风电站等)纳入了整个能源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如物联网(IoT)的广泛部署和通信技术的进步,各类发电设备可以实时传输数据至中心调度系统,实现精细化管理。通过这些技术,每一发电单元都能够根据系统需求和市场信号[1],智能调节产能,实现最大化的能源输出。

(二)应用于电力传输与配电

在这一环节,技术的应用使得电能的分配更加高效科学。先进的电力电子设备、实时监控系统以及自愈式网格技术,增强了电网对外部风险和内部故障的抵御能力,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电力服务。通过这类技术,电网能够快速识别并隔离故障,减少并防止大面积的停电事件。同时,配电网络的智能化使得电力分配能够响应各种消费需求,适配各类用户的用能模式,优化整个社会的电能使用效率。

(三)应用于电力市场运营与能源管理中

电力市场运营与能源管理中,工业互联网及其关键组成之一的智能电网技术,正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力市场的运营更加注重实时数据分析和市场信号的响应速度,而智能技术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支持和决策工具。通过集成各类信息源,监测、预测电力市场趋势,智能电网使电力市场的运营更加精准有效。此外,能源管理在智能电网的大环境下,正逐步实现数字化转型。用户不再是被动的能源消费者,而是能通过各种智能设备和系统积极参与电能的生成、储存及交易过程,例如家庭能源管理系统(HEMS)允许用户监控和控制家庭电器的耗电情况,甚至可以将自家生产的剩余电能售回市场。

二、工业互联网下的智能电网技术与电厂智能化发展之路探索

(一)持续创新技术体系,遵循前瞻性发展原则

技术创新体系的主导思想是以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为核心,通过智能化改进生成、分配和消费电能的方式[2]。智能电网不仅能更高效地管理电力资源,还能加强电网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它通过自动化系统,将稳定的能源供应与节能降耗的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电网的优化和升级。在创新技术体系的持续发展中,前瞻性原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要求从整个电力系统的生命周期出发,考虑长远的发展需求,而不是仅关注眼前的技术升级。比如,为了适配未来可能大幅增长的电动车市场,智能电网需要提前部署充电基础设施和管理策略,准备迎接这一挑战。 

(二)注重可持续发展,发挥智能电网社会价值

在电厂智能化方面,自动控制和优化系统已成为核心技术。为了提高发电效率,电厂正在采用技术来优化燃料消耗、减少排放,并提高设备的工作寿命。例如,在火电厂中,通过实时监测炉温、压力和流量,控制系统能够自动调节各项参数以达到最佳的燃烧效果和热效率。而在核电厂中,智能化则表现在多重安全系统和故障预防机制上,这些技术保障了核电站的长期稳定运行。在水电站和其他形式的清洁能源电站,智能化技术同样在起到显著的作用。通过监控水库水位、流量和环境状况,系统能够预测未来的电力供需状况,从而提前调整发电策略,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并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智能电网社会价值的发挥,与其可持续发展的特性紧密相关。智能电网通过优化资源分配,减少了传输损失和不必要的燃料消耗,从而显著降低环境足迹。这一点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迎战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具有重大意义。在向智能电网转型的过程中,电力公司需要对旗下的电厂进行智能化升级。这不仅涉及到传统发电方式的优化,也包括对于分布式能源和储能技术的运用。将这些新技术整合入整个电力系统,不仅能够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还能够提高其对各种不确定性的适应能力,包括市场需求的波动和天然灾害的冲击。

走上智能电网技术与电厂智能化的发展之路,意味着不断探索和实验。它需要电力行业的所有参与者——从政府到私营企业,从科学家到消费者一起合作。这是一场涉及技术、经济及政策层面的全面革新,其目标不只是实现电力供应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更是要构建一个更加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生态环境。在未来的路途上,能量交互、数据共享和系统联动将构成电力行业发展的核心要素,而这一发展过程将深刻地影响每一个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三)积极开展能源管理优化

智能电网的概念主要是指通过集成高度自动化和通信技术的电网,这种电网可以实现自我修复、实时监控和高度互动。这样的电网系统能够实时响应电力供需变化,优化能源的分配和使用[3]。随着新能源发电比例的增加,对电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能源形态,尤其是风能和太阳能这类受自然条件影响巨大的能源,不像传统的化石能源那样能够保持稳定输出。因此,现代电网需要能够灵活地调整供应模式,以适应可再生能源的波动。积极开展能源管理优化的首要任务是提高电网的智能调控能力。这就需要电网公司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电网深度融合,运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对电网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例如,采用智能调度系统可以基于电网运营数据来优化发电计划,调配电源和电网运行路径,以减少输电损耗和提高供电的可靠性。优化能源管理方面,智能电网的建设还包括推广应用需求响应(DR)系统。DR可以激励用户在电价高峰期减少用电或在电价低谷期增加用电,从而在用户和电网企业之间形成一种互动,有助于均衡电网的负荷,减少对高峰峰值的依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电力资产的无谓扩张。

(四)做好数据驱动与运维管理优化

数据驱动的智能化发展背后,更深层次的是对整个发电过程和电厂运营的优化。为此,电厂需要建立智能诊断系统,借助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对故障进行预测和预警。这些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发电机、变压器和其他关键设备的运行状态,预测未来的维护需求,从而减少突发性设备故障导致的停机时间。传统的电厂运维多依靠经验,而智能电厂则强调数据和算法的应用。通过建立数字孪生模型来模拟电厂设施的物理和功能特性,运维团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模拟和测试维护策略,确保在实际操作中取得最佳效果。此外,采用无人机、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进行巡检和维修作业,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数据和智能技术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日常的运维管理。在电厂建设和扩建过程中,利用大数据和算法对电厂的设计进行优化,可以在项目早期阶段识别潜在的问题,减少返工,降低成本。同时,智能电网和智能电厂的结合能够为电力市场带来更灵活的响应能力,适应日益复杂的电力交易和服务。

结语:工业互联网给智能电网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并为电厂的智能化奠定了基础。在未来的发展中,探索新技术、完善体系结构以及加大创新力度将是提升电力系统智能化水平、保障能源供应可持继性和提升社会价值的核心动力。随着技术不断进步与成熟,普罗社会将享有更加可靠、高效和绿色的电力服务,共同迈向更加美好的能源未来。

参考文献:

[1]李启锋,柴虎,代涛等.工业互联网下的智能电网技术与电厂智能化发展趋势[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3,13(11):70-72.

[2]秦欢欢,王梦凡,柯熙政.工业互联网下的无线光通信研究进展[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23,37(10):1-13.

[3]汪智禹,陶仕豪,何天屹等.工业互联网下AGV智能小车的设计与实现[J].无线互联科技,2023,20(13):37-40+4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