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智能电网中网络安全的关键技术与应用
敖翔1 徐润2 付义洲3 文瑞彬4 杨名雯5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敖翔1 徐润2 付义洲3 文瑞彬4 杨名雯5,. 试论智能电网中网络安全的关键技术与应用[J]. 电网技术研究,2024.5. DOI:10.12721/ccn.2024.157410.
摘要: 大数据时代,智能电网已经渗透到各家各户,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方便。智能电网是供电商与消费者之间形成的一种双向通信结构模式,兼具了测量与监视两种功能,可根据用户对电力的需求情况分配电力资源。但同时,智能电网与其他信息技术一样,要面临网络安全的挑战。本文阐述了智能电网的主要特点,并探讨了防范网络风险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 智能电网;网络安全;技术;应用
DOI:10.12721/ccn.2024.157410
基金资助:

最近二十多年来,我国的科技和经济步入了飞速发展时期,智能电网便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智能电网的节点遍布千家万户、大街小巷,但凡通电的地方,都有节点和电网相互连接。正是因为智能电网的这一特点,使之面临严峻的网络安全挑战,理论上,每个节点都有被黑客攻击的可能性。智能电网的网络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已经成为电力企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建设电网安全运行体系、研发网络安全关键技术成为业内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就此展开综述。

1.智能电网概述

智能电网是利用现代化的网络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使原始专用电网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的技术。简而言之,智能电网是一个双向互动的信息网,且智能电网具有五个特点。

1.1自愈性

从字面上理解,自愈即自我修复之意。智能电网的自愈功能,最大程度的保证了电网的正常、安全运行。当自身出现故障,或者遇到外界的破坏时,如果损坏程度未超出智能电网的自愈范畴,则电网就会在发现问题的第一时间启动自我修复功能。如果损坏过于严重,超出了智能电网的自愈能力,系统就会发出警报,通知技术人员修复故障。智能电网的自愈功能,不仅为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了保障,同时也提高了故障修复效率。

1.2兼容性

智能电网可以兼容风能、太阳能、电能等多种发电形式,可以把自然界的再生资源通过合理转化与接入,使之适应发电系统,能够和智能电网统一运行,并且和电能的使用者形成互动。如果一种供电方式因特殊原因中断,智能电网利用自身的兼容性,能够立刻启动和利用其它供电方式,充分满足了用户对电力能源的需求。当然,在使用新能源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也是电力企业始终致力于研究和突破的课题。

1.3信息化

智能电网的运行依托的是计算机技术。尽管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但步入21世纪以来,信息科技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已经十分成熟,智能电网的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节约了大量人力资源。

1.4稳定性

传统电网在遇到严重故障或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大面积、长时间的供电中断,必须通过人工检测的方式查找发生故障的线路。以往的很长一段时间,供电中断都是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的重大问题。比如,在暴雨、暴风雪、台风等恶劣天气中,电网系统就可能陷入不同程度的瘫痪。智能电网则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即使遇到恶劣天气也依然能正常运行。

1.5高效性

智能电网中加入了一些先进的信息技术,使电网的运行更加合理、安全和稳定,并且显著提高了电网系统的运行效率,避免了电力能源的浪费,也为广大用户节约了大量电费,有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2.智能电网中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

智能电网是随着互联网、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产物,为人类生活、社会生产带来了诸多方便,也为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正如图1所示,智能电网的结构十分复杂,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各种风险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通信安全

主要指的是智能网络架构中存在的运行安全问题,集中发生于通讯网络中,主要原因是缺少系统、全面的安全防护方案,以至于智能电网的运行缺乏稳定性与安全性,给通信安全埋下隐患。

2.2数据与备份安全

智能电网运行过程中,数据安全对电网的运行水平、工作效率具有重要影响。数据安全可通过加密等技术防范黑客攻击。也可以运用信息存储方法主动保护数据,比如通过云储存来提高数据在智能电网中的运行安全。

2.3物理安全

主要指的是智能电网系统中的硬件设备故障,比如电脑终端损坏、存储设备故障、网络设备故障等。硬件故障是阻碍智能电网顺利运行的重要因素,需要工作人员定期检修和维护,以维持硬件设备性能正常。

3.智能电网中网络安全的关键技术

3.1信息采集技术

智能电网之所以存在安全隐患,最直接的原因是网络需要和外界相连,这也是实现信息采集的基础,需要用到的保障信息安全的技术有:(1)短距离超宽带通信安全技术:在信息认证过程中,设备根据主密钥与认证时用到的随机数生成对等的临时密钥,功能是给设备之间进行单播加密。认证完成后,设备利用临时密钥完成组临时密钥的分发,用来保证多播通信的安全。(2)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技术:最常见的是ZigBee技术。该技术可以在智能电网中建立主密钥,也可以把主密钥安装在设备制造的过程中,还能应用于网络层、数据链路层与应用层中,以保证数据的监测与收集、传感器网络与外部网络相连时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性。(3)射频识别安全技术:此技术的成本有严格规定,所以对安全算法的运行效率有较高要求。现阶段受到认可的射频识别认证方式是HB协议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改进协议。

3.2数据与处理技术

首先是数据的存储安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存储主要有本地存储与网络存储两种方式,为了保证数据的存储安全,本地存储时需要严格限制用户的访问权限。其次是容灾备份,与传统电网相比,智能电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信息数据实时性的要求很高,因此需要开启业务级别的容灾备份,比如建立集中式的容灾备份中心,为各个城市、地区的电力运营商提供几种备份数据的异地环境。最后是数据的访问与授权,智能电网根据用户角色设置其访问权限。

3.3通信信息传输安全技术

信息在智能电网中的传输过程,本质上也是信息的表达过程。在此过程中,要想保证各节点的数据安全,必须用到一些安全传输技术,比如有线、无线、移动通信等传输途径,以及基于这些传输途径所衍生出的安全技术。首先是有线网络安全,主要依赖建立防火墙、安全套阶层技术、虚拟专用网技术、公钥基础设施等。其次是无线网络安全技术,比如根据802.11与Wi-Fi的保护接入WPA协议、无线传输层安全协议、802.11协议。最后是移动通信网络安全技术,如3G、4G网络安全、GSM网络安全、LTE安全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能电网系统由大数据、云计算、自动化、微型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各种现代化技术共同组成,但其最关键的技术还是保证智能电网稳定、正常运行的网络安全技术。电网供电的可靠性需要依赖于反映电能质量的各种数据;大量数据的存储和处理,也需要可靠的信息传输技术。因此,网络安全技术才成为维系智能电网运行和数据传输的重要技术,实现对网络安全的高效管理,需要从硬件与软件两方面着手,日常做好硬件设备的维护,定期更新升级软件,检测系统安全,及时弥补系统漏洞,提高网络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尹亮,赵晓东,刘海涛. 面向新能源智能电网的多Agent信息过滤网络安全增强方法[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23,40(3):336-342.

[2] 蒋文辉,席禹,于力,等. 基于智能电网服务器的网络安全可视化研究[J]. 自动化与仪表,2023,38(4):6-9,14.

[3] 史俊霞,魏亮,朱晓东,等. 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运行中网络安全问题处理对策[J]. 电力系统装备,2021(1):72-7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