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的转型思考
涂海江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涂海江,.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的转型思考[J]. 城镇建设与科学,2022.8. DOI:10.12721/ccn.2022.157632.
摘要:
现如今城乡发展不够充分,环境退化愈发严重、社会一系列矛盾等问题的出现,凸显了城乡规划转型的新要求。现如今国家对国家发展提出了新规划,积极参与国家发展规划,推动城乡一体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规划战略,结合城乡规划的转型思维与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城乡规划;转型;思考
DOI:10.12721/ccn.2022.157632
基金资助:

在市场经济大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的迈开,我们国家的城市城镇建设发生了时代性的巨变。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的城镇化建设也遇到了很多困难,随之而来的就是我们对新型城镇化认识的不足,这是我们的相关工作人员在发展过程当中最大的阻力,严重阻碍了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如果要进一步提高城乡规划的质量和效益,我们要对遇到的困难对症下药。在城乡规划和谐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应对转型过程中面对的困难和挑战。

1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有关于城乡规划转型的思考

在设计城乡规划的过程中,一是我们要考虑到我国城镇化发展主要依靠城市居民作为主要动力,需做好城乡二元结构构成的调整,要将城乡和城市两相结合做好互补措施。二是我们要始终遵守我国的发展理念,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基础上以人为本开展措施,进而实现建设城市生态文明的目标。并且作为新时期的城乡发展,每一步都要按照规划设计实现,在根本上完成转变。

从传统的工业经济体系到城市经济模式,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但其中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不会改变,主要目的是实现城市经济模式发展观的转变,把工作重心转向城市功能的提升。一旦开始重视城市质量,就会为城乡居民发展带来效益,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在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下,充分发挥了城市对经济发展的驱动价值。由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城市,在城乡结构方面,呈现出一种推进式的形式,为制度的融合提供了保障政策。

2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转型的两个关键因素

城乡规划的目的主要是在更好地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的期望上,更好地促进城市经济和环境的共同发展。城市规划应该以人为核心内容,专注于协调区域经济的城乡规划。除了资金和制度外,还要美化城市环境,做好生态质量,为城乡规划实施提供坚实的保障。

第一,在城乡规划当中提高资源利用价值,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和有效利用城市空间,是我们常用的一种基本策略。我们一般认为,我们城市空间资源的分配是由我们上层建筑来决定的。我们怎可以尝试着从如下几个方面,城乡发展总体规划。将城市资源配置利用最大化,加强各城市之间的紧密合作,同时发展好每个城市定位的功能。同时,我们要对城乡规划进行整合化的处理。要保证在城乡融合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加强各部分之间的紧密联系,不断调整各部分在城市和乡村当中的定位。不断优化好城乡一体化时代政策,最好做到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不同的乡镇和城市要实行相应的调整。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过程当中,协调城乡关系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把这个问题处理好,很多的重要矛盾也就会迎刃而解。现如今推动城乡一体化经济建设是每一个城市所面临的共同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并不能够紧紧的从政策或者硬件方面来进行强硬的调整,更重要的是促进城乡共同发展,摒弃传统城市优先的观念。在实践中总结和研究城乡两个主体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充分利用好两大主体的经济和文化价值。

第二,城乡规划的目标最终是要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我们要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城乡建设的主要价值放在首位。以城乡同步发展为立足点,促进城乡环境优化,对解决实际问题要有相应的责任感。在城乡里,人口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把城乡经济和工作岗位协调起来发展,调整社会需求,补充城乡规划设计。目前,国家城市发展空间的基本框架已经完成。但在开展城乡融合的工作中,要从环境因素和社会形态等几个不同的领域思考,适应城乡发展的基本需求。

3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转型的两个途径

3.1 缩小城市与乡镇间的差距

城市与乡镇的主要区别是发展问题,要消除城乡差异因素和城乡发展差距,必须以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为基础,把城乡规划资源进行重新分配。一是要保护城乡本来的面貌,不破坏自然环境。我们在城乡规划建设的过程当中,首要的就是在我们的农村和乡村方面,我们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农村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他们的生态文明,我们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保护。二是在我们的城市建设当中,我们要注重推进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注重保护和修建城市的生态文明。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制定合理、科学的管理体系,帮助我们实现科学规划管理的目标。我国城乡规划工作以国情为本,合理控制城市建筑用地标准,实行严格的城市建设用地建设许可制度,形成了包括国家和省级城市体系规划在内的城乡规划体系。全面的城市规划,村庄和市场的城市规划以及风景如画的景点规划加强了城市建筑用地的增长和管理,努力提高城市建筑用地。近年来,依法制定的城乡规划,对遏制城市土地利用规模地扩大,促进城市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起到了积极作用。规划和破坏历史和文化遗产的现象可归因于缺乏监督机制。身体的经济能力和客观需求,单边追求增长速度,城市规模的盲目扩张以及目前暴露的许多问题,例如对当地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条件的蔑视。所有这些都值得深思。

3.2 选取合适的城乡发展目标

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具有明显的城乡二元性特征,体现在城乡分工的行政管理上。在城镇化进程中,一方面由于经济规律的作用,大中城市获得了较高的发展条件,另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在发展战略中的客观城市导向,结果必然导致大部分生产要素流向城市,进一步拉大城乡差距。事实上,城乡是密不可分的有机合奏,没有农村的健康发展,就不可能有城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真正有效的城市规划必须是区域规划,将城市和农村地区视为一个整体的规划。同样,只有通过区域一级城乡地区的总体协调,才能实现城市化的健康发展。我国现行城乡规划法制受到历史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的深刻影响,城乡分开对待,不可避免地加剧了这种双重结构特征,不利于城乡整体发展。

4 结束语

从上述所描述的内容中可以看出,我们要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协助新型城镇化下城乡规划的发展,及时发现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 但始终要以人为核心内容形成包围圈开展,强化人与产业间的联系,呈现人产一体化,解决城乡规划的难点。城市与乡镇的发展有很大的不同,经济相对差异较大,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我们要根据各自的特点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地工作开展,以不破坏自然环境为基础,提供有利的保障,加快差异化缩小。在未来的日子里,只要城乡规划方案达到最优化,就能使其行之有效地开展工作,实现城乡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佩佩,顾浩,孙加凤.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的转型思考[J].规划师,2014(4):95-10.

[2]王璐瑶.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规划转型思考[J].建筑设计管理,2015(7):58-59.

[3]朱满荣.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的转型思考[J].江西建材,2016(21):4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