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列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这标志着党的十八大以来初步完成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设计正在内化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城市生态环境现状
大气污染。随着汽油、煤炭等资源的不断使用,会排放出二氧化碳等化学污染物,从而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所以工业废气以及汽车尾气的排放,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大气如果被污染,那么雨水和空气中的氢氧化物、硫化物混合就会形成酸雨。酸雨不仅会污染水资源,同时还会腐蚀庄稼、建筑物,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的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的污染比较严重,主要是由于北方温度较低,冬天烧暖气就会燃烧大量的煤炭,进而对大气造成更多的污染。 水污染。造成水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日常生活产生的废水排入到河流当中,工厂产生的工业废水没有进行处理。有机污染废水具有很大的危害,其会影响到儿童的发育,影响人们的神经系统以及生殖系统,甚至还会使癌症的发病增加。这些未经过处理的废水还会进入到水源中,对人们的饮水安全造成很大的影响。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我国被污染河流的比例占到了90%,其中有10%左右的河流都是重要的水系。造成城市水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气污染,主要是由于其会形成酸雨而进入到河流中,对水资源造成严重的污染。可见,水污染是当前城市污染中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
噪音、光污染。这些污染的存在,会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原因主要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物质方面的追求也不断升高,进而在城市中出现大量的手机、电子设备、汽车、高楼大厦等,这些东西在使用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些新的污染源,包括电磁污染、光污染以及噪音污染。电磁辐射对居民的身体健康有重要的影响,光污染会对人的眼睛造成很大的刺激,噪音会影响到人们正常的休息。
固体污染。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是目前垃圾产生量最多的国家,存在较为严重的垃圾包袱。人们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会产生大量的固体生活垃圾以及工业固体废物。由于城市的人口比较众多,因此产生的垃圾也比较多。我国目前针对这些固体废物污染,还缺乏相应的无害化处理方式,导致垃圾经常堆积成山。这样不仅会占用土地资源,对城市空气质量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严重时还会出现垃圾围城的情况。
二、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已经出台一系列改革举措和相关制度,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已经基本形成。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关键在抓,靠的是严管。严格的责任追究和监管制度,进一步提升了国家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1.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改变传统唯GDP论英雄的观念。生态环境考核需要与环保督查协同发挥作用,实施过程需要刚柔并济,一方面要加大追责力度,另一方面要增加考核柔性,不能搞地方一刀切,要根据区域主体功能区职责进行细分,细化完善考核体系,进一步将考核落到实处。
2.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包括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通过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认真贯彻依法依规、客观公正、科学认定、权责一致、终身追究的原则,明确各级领导干部责任追究情形。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必须严肃追责,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和政府有关监管部门要各尽其责、形成合力。
3.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织密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内容,促进各项法律之间的统筹。中央环保督察要把握“既严又准、切中肯綮”原则,切实发挥环保督查长效机制的监管作用,进一步完善环保督查制度统筹,从单一的污染督查转到全域范围的污染防范,各项环保督查政策制定和执行不应各自为战,而是环环相扣,形成协同效应。
4.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是了解、掌握、评估、预测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基本手段,是生态环境信息的主要来源,也是生态治理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要进一步扩大环境监测领域和监测范围,统筹部门环境监测数据,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制度与统计制度、评价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奖惩制度等评价考核制度的衔接,提升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综合效能。
5.完善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公益诉讼制度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的适用。完善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要积极构建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处理法律体系,填补相关法律空白。同时,推进环境公益诉讼主体多元化发展,构建以检察机关、社会公益组织和群众共同参与的制度实施体系,明确职责,提升制度实施效果和效率。
6.落实生态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生态补偿是“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重要途径之一。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必须以生态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为保障。建立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要明晰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确立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标准。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则要从生态补偿参与主体多元、补偿标的多元等方面入手,允许民间组织和资金参与其中,创新生态产品,可以以实物、技术、项目等多种方式推进生态补偿工作开展。
三、结语
党的十九大以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内化、落地的同时,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也同步进行,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参考文献:
[1] 霍桃.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N].中国环境报,2018
[2]郝方涛,试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