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电力能源的稳定程度极易受到多项因素的影响,变电运行故障和电气设备异常就是其中影响程度较大的两项因素,不仅无法保证电力系统发挥作用,也与社会整体的电力能源使用情况存在较大关联。这就将变电运行管控期间的电气设备监控、异常诊断工作落到实处,最大限度上降低电气设备运行问题发生率,保证电力供应安全性和稳定性。主要从多个角度出发,选用科学合理的电气设备监控和异常诊断方法,使电气设备处于高效运作的状态,保证人们生产生活中的用电安全。
1电气设备在变电运行中的监控方法
1.1示温蜡片法
为了保证电气设备在变电运行中充分发挥作用,工作人员将现有的规范流程作为依据,保证巡视测温和发热监控工作高效开展,同时也要大电流回路的每一个接点上整齐粘贴示温蜡片,格外注意不能出现少贴的情况。一般情况下,示温蜡片可以对接点的温度进行检测,可为后续做好监控巡视和观察工作提供保障。如果想要避免发生开关柜蜡片熔化和脱落的现象,就要使用万能钥匙将柜门打开进行测温,第一时间向站长报告具体情况,并要在批准后实施,保证监护安全,提高诊断效果。
此外,开展粘贴示温蜡片同时需要按照规定要求,使用红外线测温仪检测变电运行过程中的电气设备发热程度。尤其是电气设备在变电运行中的方式发生较大变化,以及外界环境不佳的情况下,需要保证电气设备电流的测温检查工作有序开展,一旦发现处于“温度过高”的状态,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处理。
1.2防雷监测法
变电运行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多种类型的电气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并且变电站自身能够产生高压电,需要做好电气设备的防雷监测工作。雷雨天气不能避免,这种情况下极易发生损害电气设备的情况[1]。一旦变电运行过程中发生电路故障、烧毁电气设备的问题,就会严重影响当地正常用电情况。对此,变电站的工作人员注重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全面掌握高压防雷技术的应用要点,如受到雷击时保证可以自动地将电气设备转变为“绝缘”状态,实际产生的电流能够通过缝隙被排除和消散,进而达到有效保护电路、使电气设备安全运作的状态。
2电气设备在变电运行中的异常诊断策略
2.1正确使用外部检测方法
变电站的技术人员实际开展电气设备检测工作时,一定要严格遵循全面性原则做好诊断工作,具体包括精准判断性能和实际运行状态、外部检测多个方面的内容。以“电气设备外部确定关键诊断点”为例进行细致分析,可知主要有导线与设备的连接部位、外隔离开关的多处接触点。不仅如此,是否可以高效开展穿墙型套管诊断工作非常关键,不仅需要对相应的支撑铁板进行严格检测,也要精准确定两侧的节点是否已经出现异常状况。
2.2明确同类比较法使用要点
深层次分析“同类比较法”,不难发现其是电气设备在变电运行中的一种重要诊断方法。电气设备监控、维护多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应当积极承担职责,将表面温度法作为研究依据,共同使用这两种诊断方法。实际检测电气设备内置电气回路中的电流时,如果发现电流数值已经处于“满足设备设置的恒定数值”状态,就要在准确记录的基础上确认升温值,保证有较多的时间对电气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控,更加准确地确定故障情况。如果电气设备已经无法正常运行,就要细致对比不同状态下的设备运行情况,并将温升值作为具体对比的标准, 这样便于得出同一种类型的变电设备诊断结论。
2.3高效应用红外测温法
当前使用的定期红外测温方法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点红外测温方法、红外成像方法[2]。一般情况下,使用红外测温方法过程中会在外部环境方面提出相应的要求。开展红外线温度测量工作时,大部分的情况下外部光线没有很亮,对此最佳的测量时间是日落后或是日出前。不可否认,红外线属于光波的范畴,其存在相应的折射率和反射率。这就要避开雨天或是雾霾天气测量,避免出现严重影响测量结果的情况。如果是在室内开展红外线温度测量工作,就要将灯光关闭,做好准备工作之后再测量。
除此之外,不能忽视的一项红外测温要求,就是需要定期开展测量工作。尤其是测量过程中,如果在第一次测量的时候发现电气设备在变电运行中存在问题,就要通过第二次测量的方法保证测试结果具有准确性,之后还要将第二次的检测结果与第一次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并将有可能影响电气设备运行情况造成影响的因素分类为“正常周期”。
结束语:
总而言之,目前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在电力能源质量保障方面提出的要求十分严格。 从电网整体角度出发,了解到变电运行情况至关重要,并且电气设备的运作状况也会对电能供应效果造成影响。对此,变电站应高效开展电气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并要在运行状况监控和异常诊断工作中投入较多时间和精力,避免发生电气设备无法正常运行的情况,真正做到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提高人们生产生活中的用电安全。
参考文献:
[1]曲永富.电气设备在变电运行中的监控及异常诊断[J].科学技术创新,2019(18):155-156.
[2]赵建国.试论电气设备在变电运行中的监控及异常诊断[J].石河子科技,2019(01):50-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