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疗护是现阶段针对癌症晚期患者所开展的一项综合性护理措施,可在实施个体化镇痛、心理疏导、临终关怀服务等措施实施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调整死亡认识态度,临床应用广泛、效果显著,但在临床相关研究中指出,常规安宁疗护实施中仅以患者为护理重心,对主要照顾者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疏漏,或无法使主要照顾者死亡认知及心理调适得到有效调整,影响临床实际护理效果[1-2] 。因此,为分析安宁疗护对晚期肺癌患者主要照顾者的负性情绪的影响,特设本次研究,详情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将本院住院治疗晚期肺癌患者主要照顾者共81例纳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1月~2021年3月开展研究,依据动态随机化原则分组后,对照组(n=41)仅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n=40)纳入安宁疗护。
对照组(男/女,17/24),年龄25~58岁,平均(41.55±3.92)岁,初中以下学历11例、高中18例、大专及以上12例;观察组(男/女,16/24),年龄24~58岁,平均(41.21±3.87)岁,初中以下学历12例、高中17例、大专及以上11例。基线资料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果可比。
纳入标准:(1)住院照顾时间≥2月,单日照顾时间≥6h;(2)确认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脱离研究者。
2方法
常规护理:即在主要照顾者院内患者生活照拂期间实施护理,主要护理内容含心理疏导、健康调节及护理指导等,帮助主要照顾者在院内照拂期间保持稳定心理情绪,在综合健康基础上为患者提供有效照拂。
安宁疗护:即在患者安宁疗护期间,以主要照顾者心理健康、死亡认知及正念思维及疗护重点,需在常规心理疏导基础上,练习照顾者及患者学院亲属积极予以心理支持,维持照顾者心理积极性,并配合正念引导措施,帮助照顾者建立正念思维;其次,需在临床照拂期间,由专业临床关怀护士在完成患者死亡认知指导后,从照顾者角度出发开展死亡认知指导,以降低患者死亡可能导致的心理应激影响。
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心理应激表现及死亡认知结果。
4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资料,经整理、录入后取SPSS23.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如统计结果为P<0.05,则研究数据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
1心理应激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心理应激评分(RSS)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RSS总分、负面情绪、生活扰乱及心理痛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心理应激评分对比(x̄±s)
2死亡认知对比
观察组趋近导向的死亡接受、逃离导向死亡接受及中性的死亡接受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死亡认知对比(n,%)
3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前两组心理应激评分(RSS)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RSS总分、负面情绪、生活扰乱及心理痛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趋近导向的死亡接受、逃离导向死亡接受及中性的死亡接受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受肺癌晚期呼吸阻塞、癌性疼痛、化疗不适等综合症状群影响,患者主要照顾者在临床照拂期间同样存在较大心理压力,或可在患者死亡后导致心理应激的发生,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故将主要照顾者纳入安宁疗护范畴,对临床护理效果完善具有积极意义。本次护理研究实施后发现,在予以肺癌晚期患者主要照顾家属安宁疗护后,可在死亡认知、心理支持、心理疏导等措施综合开展后,积极降低死亡所致心理应激程度,同研究设计出初衷具有一致性[3-4] 。
综上所述,安宁疗护实施对晚期肺癌患者主要照顾者自身负面情绪及心理应激缓解具有积极意义,且可提升照顾者死亡认知情况,消除部分心理应激诱因,效果确切。
参考文献:
[1] 张红芳.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安宁疗护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J]. 河北医药,2020,42(22):3477-3480.
[2] 张旭政. 安宁疗护对恶性肿瘤晚期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分析[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20(1):175-176.
[3] 张素兰,张培,巴佳代子,等. 安宁疗护对晚期肺癌患者主要照顾者的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J]. 肿瘤基础与临床,2020,33(2):176-178.
[4]马小香,王香,李月霞,王鲁娟.临终关怀护理对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4):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