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助力乡村振兴的策略
王圣戎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圣戎,. 高校图书馆助力乡村振兴的策略[J]. 城镇建设与科学,2022.8. DOI:10.12721/ccn.2022.157639.
摘要:
乡村振兴是促进乡村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新时代最重要的农村发展战略之一。高校图书馆参与乡村振兴建设能促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满足农民的知识信息需要等。在高校图书馆助力乡村振兴时,应当坚持相互协同、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等基本原则。同时,高校图书馆要参与乡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乡村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多样化的乡村阅读活动,以多种方式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乡村振兴;文化服务
DOI:10.12721/ccn.2022.157639
基金资助: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建设的灵魂工程,也是提高农民道德素质、满足农民精神需要的重要途径,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知识中心和文献中心,具有传承思想文化、发展现代文明等功能。高校图书馆参与乡村文化振兴建设,能够推动乡镇文化站、农村图书室、农家书屋等发展,满足农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提出,高校要积极参与和服务乡村振兴建设。因此,应当重视高校图书馆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资源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一、高校图书馆助力乡村振兴的意义

高校图书馆参与乡村振兴,不仅能够有效发挥高校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还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推动乡村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

(一)发挥高校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是实现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要将扶贫、扶志和扶智结合起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三农”工作队伍。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乡村振兴建设多聚焦于产业扶贫、农业振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减轻农民负担、完善农村社保体系等物质层面,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仍比较少,导致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欠账较多。高校图书馆是传承传统文化、弘扬现代文明、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阵地,在公共文化服务、教育培训服务、民风民俗培育等方面拥有天然优势。同时,《普通高校图书馆章程》中明确提出,高校图书馆要发挥资源与专业优势,积极服务社会用户。显然,高校图书馆不仅要服务高校教学科研,还要服务社会、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积极参与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图书馆参与乡村振兴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其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等功能,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社会化具有重要意义。比如高校图书馆能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引导农民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矫正赌博、酗酒等不良农村风气;能够为农村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促进农村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动力。乡村振兴战略是涉及社会治理、产业振兴、生态文明、文化发展等方面的系统工程,其中,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灵魂,也是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着力点。高校图书馆是传承传统文化、传播现代文明的重要平台,在乡村文化建设方面拥有资源、人才等多重优势,能够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战略规划、实施方案、资源保障和人才支持等。比如高校图书馆可以为农家书屋、农村图书室、乡镇文化站等提供资源、管理和人才支持,提高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此外,高校图书馆可以为乡村产业发展、精准扶贫等提供合理化建议,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提供实施方案、政策咨询等服务,解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信息资源供需失衡问题。比如高校图书馆可以以乡村战略项目为研究对象,就乡村振兴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制约因素、实施路径等开展科研活动,制定适合本区域的乡村振兴实施计划,这些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化解封建迷信、庸俗文化等给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1]

(三)传承与发掘被忽视的民间文化资源。中国是以乡土社会和乡土文明为重要特征的文明观古国,古村落、民间美术、民歌民谣、民间故事、传统工艺等都是传统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急剧的现代化转型中,农村已失去了原来的面貌,传统乡土社会已不复存在,许多民间文化资源遭到破坏。“如何在乡土社会和农耕文明的基础上建构乡村文明”,“如何以乡村文化振兴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这些都是乡村振兴建设中绕不开的课题。高校图书馆对地域文化、民间文化等有较为全面的了解,能够准确把握当地的民间文化资源分布状况、保护问题等,为民间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提供方案和措施。比如高校图书馆能为当地民间文化的非遗申报、资源开发等提供学术支持,为民间文化传承提供针对性方案。显然,高校图书馆在乡村文化传承、民间文化开发等方面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为民间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做出积极贡献。[2]

二、高校图书馆助力乡村振兴的原则

高校图书馆是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主体,也是乡村产业发展、文化建设和教育发展的推动力量。高校图书馆参与乡村振兴建设中,应当坚持相互协同、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积极稳妥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一)坚持相互协同的基本原则。乡村振兴战略是社会、企业、政府等广泛参与的系统工程,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推进不仅需要各部门、各行业的积极参与,还需要建立多元协同、相互协作的长效工作机制。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如果各部门或单位各自为政,势必会影响乡村振兴建设的资源统筹和整体推进。首先,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教学科研和服务部门,以服务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等为主要任务,高校图书馆是否参与乡村振兴、如何助力乡村振兴等需要由校党委和校领导统一安排和部署。所以高校图书馆要根据学校的整体安排和具体部署,开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活动。其次,在参与乡村振兴建设中,高校图书馆要与当地政府进行充分沟通,服从当地政府的组织和安排。比如高校图书馆应当根据当地政府的安排开展乡村文化服务、农民读书活动、乡村教育培训、信息技术培训等活动,为农民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服务。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首先,高校图书馆始终要将农民需要置于首位地位,以农民需要为出发点开展乡村振兴建设,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精准性、有效性等。比如在智能手机、无线上网等广泛普及的情况下,高校图书馆应当创新文化服务方式,充分利用微信、抖音、网上图书馆等为农民提供知识和信息服务,通过农家书屋公众号、乡村振兴短视频等费那事传播乡村文化知识。再如高校图书馆应针对留守儿童教育、农村电子商务、职业技能培训等农民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针对性的文化服务,切实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其次,高校图书馆要以农民愿意接受的方式开展公共服务活动,提高农民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的认可度。高校图书馆可以将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理论宣讲与实践活动等结合起来,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助力乡村振兴。比如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大学生为农村中小学生提供免费课业辅导、假期培训等活动;组织高校教师开展普法下乡、科技下乡、电商下乡等教育培训活动。[3]

(三)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从总体上看,不同区域农村的资源禀赋、发展程度、民风民俗等各不相同,这些给乡村振兴建设带来许多挑战,所以高校图书馆助力乡村振兴建设时,应当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从当地的产业发展、社会发展、乡村文明、文化建设等出发,制定针对性的乡村振兴服务措施。比如对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的农村,高校图书馆应支持当地的旅游业、观光业、农家乐等发展,并为当地农民提供旅游规划设计、旅游知识服务、专业人员培训等服务;对历史文化悠久、民俗文化较多的农村,应当支持当地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为当地的非遗申报、文化项目建设等提供服务。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应当从本校、本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出发,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将本校的专业优势、人才优势、科研优势等与农村发展现状结合起来,推动各种资源的有效对接,提高乡村振兴建设的实施效果。

三、高校图书馆助力乡村振兴的策略

高校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时,应当以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为出发点,因地制宜地开展乡村振兴服务工作,不断优化助力乡村振兴的方法、措施和策略,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与农民的需要、农村的发展等有机结合起来。

(一)参与乡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首先,高校图书馆要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建立服务乡村振兴的网络图书馆服务系统,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知识和服务。比如高校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乡村文化服务,建设针对农业发展、社会治理、乡村文化的文化服务平台,实施文化共享工程、信息服务工程等,为农民提供高质量的网络文化资源。[4]此外,高校图书馆要推动乡村文化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比如可以建立服务乡村振兴的特色数据库,为农民提供各种针对性的“三农”知识服务;建立农业专家数据库、农村服务数据库等,为农民提供多样化、专业化的网络咨询服务。再如高校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抖音短视频、微信公众号、喜马拉雅音频等方式,传播乡村文化、农业生产、病虫害防治、电子商务等方面知识。最后,高校图书馆还应当积极参与农家书屋、图书室等建设,实现农村与高校的图书资源共享。当前有些农家书屋的图书较少、环境较差、设施简单,不能满足农民的阅读需要,因而高校图书馆要参与农家书屋建设,在图书资源、阅读数字化等方面为农家书屋提供支持。比如可以以VPN服务的方式使农家书屋与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共享,还可以为农家书屋提供多媒体教师、电子期刊阅览室等设备,使农民能够获取更多优质的图书资源。

(二)开展乡村文化教育实践活动。首先,高校图书馆要发挥自身的人才优势,为农村提供文化教育活动。比如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星期天、寒暑假等时间,开展“知识下乡”活动,举办各种知识讲座,帮助农民解答农业生产、邻里关系、家庭教育、就业培训、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实际问题。[5]其次,高校图书馆开展乡村培训服务。乡村振兴建设离不开有知识、懂技术的现代农民,所以高校图书馆可以依靠图书馆平台、校内教育资源等开展乡村教育培训活动,为农村的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提供教育支持。比如有些农村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传统、独特的民风民俗等,高校图书馆可以组织开展旅游服务培训、电商培训、工艺品制作培训等,为当地的旅游业、工艺品生产等提供教育服务。最后,高校图书馆可以以网络教育实践活动,助力乡村振兴建设。高校图书馆可以建立美好乡村公众号,定期推送乡村振兴政策、农业科技推广、民风民俗等方面的文章或视频;还可以以在线服务、微信互动等方式,为农民提供专业的文化服务。[6]

(三)开展多样化的乡村阅读活动。由于传统乡土观念、受教育程度、功利思想等影响,许多农村都缺乏阅读氛围,许多农民都没有阅读习惯,给乡村文化建设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当积极推动乡村阅读活动,弘扬乡村阅读文化,提高广大农民的阅读素养。比如可以组织图书馆老师、大学生等“进农村”,依托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等平台,开展农民读书活动。还可以以乡村教师、乡村医生、农村籍大学生等为主体,开展朗读比赛、知识讲座、文艺沙龙、知识宣讲等阅读活动,提高乡村阅读活动的趣味性、新颖性和多样性。此外,在乡村阅读活动中,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利用网络阅读平台开展乡村阅读活动,以图书馆数据库、电子书刊、网络检索等方式服务乡村文化建设,推动乡村阅读的数字化转型。最后,高校图书馆要利用自身的服务优势,开展针对农村地区的精准阅读服务。比如乡村图书馆可以对接农家书屋,定期在农村举办农民阅读活动,为农民提供农业科技、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等方面图书,以“书香农村”服务乡村振兴战略。[7]

四、结语

2018年国务院颁布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文件,提出以产业兴旺、乡风文明为重要内容的发展目标。乡村振兴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有效支持,高校图书馆在乡村文化建设、知识信息传播等方面拥有重要作用。截至2020年底我国共有近3000所高校图书馆,这些高校图书馆分布于各个地区和城市,能够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重要资源。因此应当发挥高校图书馆在乡村振兴建设中的作用,建构协同参与的乡村振兴建设机制,以高校图书馆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文化建设和教育振兴等。

参考文献:

[1]周静,毕东,毕晓红等.大理白族自治州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9(03): 8-12+24.

[2]赵吉民,李旭.论高校图书馆扶持农村文化建设的策略——以大庆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8(04):134-138.

[3]卢晓慧,吴海红.地方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农民致富之友,2018(20):1.

[4]吴静.“书香社会”建设视阈下乡村阅读推广调查与分析——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8(22):114-116.

[5]赵吉民,李旭.论高校图书馆扶持农村文化建设的策略——以大庆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8(04):134-138.

[6]冀爱斌.公共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09):11-12+20.

[7]吴起立.高校图书馆农村文化精准扶贫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02):101.

作者简介:王圣戎(1981-),男,汉,四川都江堰人,馆员,本科,研究方向:图书馆,单位: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61183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