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普通高中学校德育建设策略探究
许明明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许明明,. 新媒体环境下普通高中学校德育建设策略探究[J]. 环境科学研究,2021.7. DOI:10.12721/ccn.2021.157063.
摘要:
近年来,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在互联网信息时代下,人们以网络为平台实现了数据传输,新媒体技术逐渐推广与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在新媒体时代下,如何找到高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构建对策,切实提高我国高中学校的德育教育水平,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下;高中学校;德育建设
DOI:10.12721/ccn.2021.157063
基金资助:

引言

面对时代特点,高中生作为互联网的使用者,在当前的新媒体时代中,高等中学应当改变传统的德育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在新媒体背景下,通过新媒体技术解决高中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达到提高高中学校德育教育水平的目的。

一、高中德育教育的现状

(一)德育教育流于形式

受应试教育影响,有的学校仍比较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而忽视了育人教育。学校层面尚且如此,教师自然也会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成绩的提升上,而不会投入更多精力在学生的德育教育上。而且,在如今的高中教学中,不少教师将教书和育人分割成独立的方面,使德育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以说服教育为主,缺乏实践活动

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不少高中教师在德育教育中仍被传统的教学模式所束缚,对学生采用“灌输式”的说服教育。这样的德育教育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不仅不能起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还无法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长此以往,势必会挫伤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积极性。

有的教师在重视说服教育的同时,忽视了实践活动的开展。德育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只有落实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发挥作用。如果缺乏足够的实践活动,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就会比较薄弱。虽然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学校要组织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但基于高中阶段的学情,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仍然阻力重重。并且,高中学校开展的德育实践活动往往次数少、效率低[2]。长此以往,不仅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会大大降低,教师的组织热情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高中阶段的学生尚处于青春期,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处在发育成长的阶段,同时这一时期学生的自制力还有待提高,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相关资料表明,近些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总人数已经占到全国犯罪总人数的70%。14~18岁的未成年人的犯罪率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总人数的70%,而且犯罪案件数量及犯罪人数呈上升趋势。

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造就了不同的社会风气。人们总是认为德育教育是学校的事,从而忽视了不良社会风气对学生造成的巨大影响。社会中出现的不良因素有很多,这些不良风气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学校必须加强德育教育工作。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一)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念,更好地育人

德育工作的重心就是要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念。当代中学生成长于信息时代下,视野开阔,智力也得到了锻炼,但网络中也包含很多不良信息,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就很难抵制不良诱惑,进而影响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因此,在此阶段开展德育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学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通过各种宣传途径来提升学生的网络媒体道德素养,提升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使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形成科学的价值观,获得更全面的发展[3]。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在新媒体环境下,学校开展德育工作能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能使校园文化更加浓郁,这正是德育工作的一项要求。基于新媒体环境,高中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时会借助很多载体来进行宣传教育,如校园广播、官方网站、黑板报等。这样,学校会在无形中就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且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能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德育教育。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中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策略

(一)将新媒体技术运用到德育教育中,与传统德育教育相结合

在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高中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先对以往的德育教育模式进行革新,借助新媒体技术,将网络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联系,携手将德育教育落实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才能使德育教育模式的创新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具体而言,在开展德育工作时,高中学校可尝试推出“线上”的德育教育视频,并将线上的视频与线下的说理教育相结合。线上视频是新媒体环境下衍生出的一种新事物,它通过虚拟的形式,为学生带来真实度较高的体验。学生对这种形式的教育接受度也比较高,相比传统的说理德育教育方式,线上视频具有很明显的优越性。

因而,学校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可以积极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意识。学校可以巧用新媒体的强大虚拟功能,借助官方微博、QQ、微信等学生常用的社交软件来传播德育教育内容,让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随时随地接受德育教育。

(二)借助新媒体工具,创新高中德育教育形式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德育教育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就要求高中学校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必须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新媒体工具和技术,积极创新德育教育形式。

比如,不少高中学校建有本校的官网,官网上呈现出丰富的讯息,学生可以查询成绩、观看视频学习、进行选课、参与课程评价等。此外,学校官方网站也有一定的宣传作用,对学校的教学成果、最新动态、党团建设工作等内容会有相关介绍。学校可以通过自己的官方网站,将德育教育工作的动态发布上去,由专人撰写文章,可以介绍一些德育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如对慰问敬老院老人、打扫社区卫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等具体实践活动进行弘扬和宣传,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

很多高中生有自己的手机,通过手机,学生能够看微博、打游戏、刷新闻、观看学习视频等,手机中涉及的大量信息会对学生的思想形成巨大的冲击。这就意味着学校可以借助这一载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手机具有一定的交互性,教师可以通过手机视频、语音通话的形式,或教学的App、微信等形式与学生进行线上的互动交流,这样既能及时获取德育教育的反馈,也能进行德育宣传,从而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

(三)让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强大。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网络。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高中生缺乏一定的自制力,加之没有得到及时的引导,难免会沉迷网络。面对如此复杂的网络环境,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自制力进行培养。

在进行德育教育时,教师可以将网络道德教育纳入德育教育中,通过各种途径弘扬正确的网络道德,如可以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学校广播等途径宣传网络媒体道德。同时,教师要完善简单的奖惩机制,对恪守网络媒体道德的学生及时予以表扬,对违反网络媒体道德的学生给予批评教育,让每位学生都能正确地使用互联网,从而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媒体环境下,广大高中学校在德育工作中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及时创新教育模式,将德育教育与新媒体相融合,不断对传统德育教育模式进行优化。在具体的德育教育工作中,首先,教师要将新媒体技术运用到德育教育中,与传统德育教育相结合。其次,教师应借助新媒体工具创新高中德育教育形式。最后,教师应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习惯,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这样,高中德育教育工作才能在新媒体环境下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陆小华新媒体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2]周灿华媒介环境对受众心理影响的解读[J]现代视听, 2007 (09) .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